高校教务管理者继续教育探析

时间:2022-04-12 08:48:27

高校教务管理者继续教育探析

一、高校教务管理者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一)继续教育是高校教务管理者职业特点的客观要求

教务管理者是履行教学管理职责,专门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务管理者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才能胜任高校繁忙的教学管理工作。作为高校教务管理者必须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深广的专业知识、宽阔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必备的教育心理论知识,同时还应不断提高教务管理者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运用现代化手段传递信息的能力。

(二)高校教务管理者的继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其基调是高速度、快节奏、多变化,科学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飞进,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和合成体系,必须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思想的改变而改变。据有人统计:大学生在校学习,只能获得所需知识的10%左右,其余90%或80%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来获得。因此作为高校教学管理者,应挣脱“一次性教育”的束缚,主动接受“终身教育”,以适应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继续教育是高校教务管理者自我完善的需要

教务管理者素养的形成和成熟是主观和客观不断适应的过程,是在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务管理者在这一成长过程中,继续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它能使教务管理者的个性、才能得以完善和成熟,有利于教务管理者坚定自己的事业心,增强对教学工作的责任感、胜任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

二、教务管理者的能力结构

作为一个教务管理者,需要多种多样、多个层次的能力,概况起来有基础能力、一般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层次。

(一)基础能力

基础能力是其它能力形成的基础,它一般是指人们赖以吸收外界知识的能力。对于教务管理者来说,主要应具备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掌握信息能力。一个合格的教务管理者必须具有信息观念,平时对教学、教务的信息,要做到主动及时、客观求实、全面系统、适当选择地进行收集,要善于调查研究,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抓住有价值的信息,进行信息积累,并能利用这些信息搞好教务工作。二是统筹协调能力。教务管理者从事的大多是实务的具体工作,必须善于通过综合,具体分析和抽象分析,通过概念的判断与推理,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对于多班级的、多层次的、多系统的、以及多方面的教学需要,统筹兼顾,协调一致,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转。

(二)一般能力

教务管理者应具备的一般能力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文字表达能力。这是教务管理应具备的基本功,即“写”的能力。教务管理者由于工作的需要,要经常根据实际情况撰写一些教务文书。如果写出的文书不规范,有错漏,字词未能达意,轻则贻笑大方,重则影响工作,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二是口头表达能力。这是教务管理者基本素质再现的一个方面。在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教务管理者要调整课程、管理考试、处理学籍、预订教材,甚至参与教学总结评估会议,往往需要反复磋商、积极发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解释原因,交涉事宜,请示汇报,若能观点明确、简明扼要、语言得体、就能使领导和同志们掌握其意图,很好地配合、否则,将事与愿违。三是科学办事能力。主要包括对人和对事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务工作是十分具体、又非常实际的事务性工作,无论是开学初、学期中、学期末都可以说是教务管理者的大忙季节。教务管理者在学校的整体工作中,犹如火车站的调度员、稍有差错、就有可能给整个管理工作造成大的损失。如何才能科学地办事,这就要求教务管理者必须熟知自己和业务,熟悉教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向渠道,要对教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到心中有数。

(三)创新能力

是指教务管理者应具备的特殊技能,也就是学习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明创造不断问世的时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教务管理者,面对日益繁重的教务工作量,只有勇于创新、积极进取才能在工作中争得主动,才能使教务工作从繁琐和重复劳动多的状况中解放出来,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新形势。创新能力是教务管理者能力的最高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就是创造。

综上所述,具有较高智能的教务管理者,对驾驭控制环境,组织协调各方面工作,机智巧妙地应付各种变故,卓有成效地提高整体效能方面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智能结构的每一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同的工作任务,不同的工作对象,是我们建立个人合理智能结构的重要依据和根本目的。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的需要的们人根据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来反复锤炼和塑造,并要能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找出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使自己能够逐步建立合理的智能结构。智能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现代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一个人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技能都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智能结构也需要经常更新和调整,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善于观察,经常总结,勇于创新,才能永远保持智能结构的适应性与合理性,才能使我们的智能结构,更趋合理和完善,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我们个人的潜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务管理工作。

三、如何开展高校教务管理者的继续教育工作

(一)要大力推进高校教务管理者继续教育的立法

要明确规定高校教务管理者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义务、待遇、时间以及经费来源、教材、教育方式与途径,靠法律的强制力予以实施。同时在立法的基础上,还应将高校教务管理者的继续教育与教务管理者的考核、聘任、职务晋升、工资待遇联系起来。要建立高校教务管理者任职资格证制度。对要从事教务管理工作人员都要进行上岗前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工作。根据高校教务管理者的职业特点,要将高校教务管理者的继续教育纳入对教务管理者的管理工作中,规定高校教务管理者每年应完成一定工作量的继续教育任务。教务管理者要竞争上岗,要看教务管理者的知识更新情况;教务管理者要晋升职务,要看他们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以及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深广程度。这样,在立法的基础上,将教务管理者的继续教育与教务管理者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就能激励一大批教务管理者奋发向上,努力获取新知识,迎接时代的挑战,迎接竞争的到来。

(二)要组织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高校教务管理者的文化程度高、职业方向性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高、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高校教务管理者的继续教育应采取多种教育形式。

1、自学形式。自学是高校教务管理者的继续教育活动的最主要的形式之一,是每一位教务管理者提高素质的必由之路。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自尊心和上进心,是教务管理者自学的动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自学的根本方法。一个教务管理者只有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才能感受教务管理者素质的要求;才能使教务管理者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根据自己素养的情况,扬长避短,掌握自身素质培养与提高的目的。因此,一个高校教务管理者,只有将良好的素养体现于教学管理实践,素养的自我提高才能产生实在的效果,实现了终目的。

2、短训的形式。高校教务管理者承担着大量的教学管理工作任务,因此,继续教育的方式应选择短期培训为主。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培训的时间最好选择在寒暑假中进行。组织部门应本着经济实惠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教务管理者和学校的经济负担,尽可能的组织具有特色的培训内容。争取在较短的培训时间内,融入较大的信息量,使教务管理者的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3、攻读学历学位的形式。在《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具有研究生毕业以上学历教师的比例:研究生规模较大,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任务并重的高等学校达到6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15%);以培养本科为主的高等学校达到40%以上;以培养专科为主的高等学校达到20%以上。”此外,从高校教师职务评聘条例的改革趋势看,以后高校教师评审教授、副教授也应具硕士以上学位。因此,在高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者应该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才能更胜任工作,才能便于与教师的沟通。这样,在高校教务管理者的继续教育上,应加大提高教务管理者学历学位的进修培养力度,鼓励广大青年教务管理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地攻读更高一级的学位。

4、通过学术报告、知识讲座、专题讨论会、开展科学研究等形式

作者单位: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上一篇: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的国家规划简介及其特点... 下一篇:让形成性评价阔步走进校长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