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做心灵的隐形翅膀

时间:2022-04-11 04:20:53

评价――做心灵的隐形翅膀

一、评价的理论阐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然而从目前状况来看,教师重视的还是终结性评价,表现在过多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对学生学业过程评价较随意,这就造成许多不足。要根据新的理念,不断改进评价的方式,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重激励发展的、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小学语文学科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新课标视野下,以生为本是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应认真贯彻的新理念,转变教学理念、重组教学过程、改变评价方式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措施已是势在必行。在多元性评价方式中,侧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同时要能保护学生自尊和自信,关注学生个体处境和需要。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让语文学习贯穿日常的每个活动,让学生乐于学习语文,能将语文学习融于生活,让语文学习从课堂上这一个点发射到生活中的每一个面,从而使语文学习变为一件永久的、持续的事情。

1.随堂性评价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堂评价越来越受到了关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评价语文学习材料和语文学习过程,评价教师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评价同学语文知识掌握和运用,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又提高学生分析鉴赏文本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2.档案袋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 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应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关于语文阅读评价有这样的建议:“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评价还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阅读。所以,我们可以为学生建立课外语文阅读档案,学生的日记、阅读笔记、阅读体会、课外阅读卡、诗文背诵记录、优秀作文、实践活动成果等,只要是关于语文阅读的,都进行评比,并划分等级存入档案袋中。

3.展示性评价

传统的考试注重成绩,把学生当成被动的个体,忽视本应是评价主体的学生对评价的参与,在这种形态下,考试成为一件缺少人文关怀的冷漠的工具。展示性评价,则是学生在教室墙壁、舞台等地方展出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丰富经历、收获,以满足学生对评价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认识自我,并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的手段。或者是让同学来评价,通过互评,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如开展讲故事比赛、情景剧表演比赛、辩论比赛、黑板报比赛,等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兴趣阅读课外书,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方面的展示,增强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等等,使学生从单一的课本知识学习变为多方面的感知、接受,使他们以极高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

二、案例分析

1.学生自述

“我,池雨晨,上课时,老师最喜欢点我发言了,因为我看的课外书多,想象力丰富,有时又会出其不意地说出与众不同的答案,所以老师最喜欢我了。可是一到考试,老师就不喜欢我了,她常常说我,考试的时候不写课内的知识,拼命写自己没有把握的课外知识,真是得不偿失。她经常教育我们在做默写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啦、成语啦、古诗啦,选做一个作文题”之类可以自由选择的题目时,就要写最简单的,自己最有把握的才行。有些课内的名言警句,老师让我们一定背下来,说考试一定考这些。有一次默写名言警句,我默的都是课外书上来的,因为我最喜欢看课外书了,但因为写错了一个字就扣0.5分,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名言警句相当于白写,考试只考了89.5分。就因为相差这0.5分,我的成绩就不是优秀了。老师还说我就是因为不听她的话,把关于考试的技巧当耳边风,让我好好地检讨。我真是不明白,我把课外书上的知识加以运用,怎么就错了。就一定要写老师规定默写的答案吗?”

2.点评分析

第一,该教师评价内容片面,只注重考试结果,轻语文学习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不科学的评价极大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只注重知识,造成两方面的严重后果,一方面,认真听教师话的人虽然取得了高分,但是会造成呆读死记,对于提高他的语文学习水平没有多大帮助。另一方面,教师只注重与分数有关的考试技巧,会抹杀个体潜能,忽视学生的发展。

第二,教师评价方法单一。评价的内容要综合化,既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折射出来的思维,尤其更要关注学生创新、探究、合作、实践、情感与态度等方面,使得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发展。所以,课程改革倡导个性发展,实施因材施教的评价策略,让不同的学生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样才能够使评价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上一篇:浅谈中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创新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