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心病268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4-10 03:36:59

慢性肺心病268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治疗

慢性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冬春季节为重,严重时可以引起多脏器损害,并因此导致死亡。2002年2月至2003年2月,我院共收治26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其中39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68例中男183例,女85例。>60岁205例,40~59岁57例,20~39岁5例,19岁1例。病因:以慢性支气管炎最多见,共193例,占住院肺心病例数的72.01%,其次为矽肺、肺结核、支气管哮喘、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胸廓畸形等。

1.2 脏器衰竭的发生与预后的关系 本组多脏器功能衰竭39例。39 例中合并心力衰竭31例,占79.5%;肺性脑病26例,占66.7%;肾衰竭14例,占35.9%;消化道出血10例,占25.6%;肝功能衰竭9例,占23.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次,占5.13%。39例中死亡17例,占43.6%,其中2个器官衰竭24例中死亡7例,占29.2%。3个器官衰竭11例中死亡6例,占54.5%。4个及以上器官衰竭4例全部死亡。诱发因素:呼吸道感染37例,其中痰菌培养阳性33例,阴性2例。酸碱失衡30例,电解质紊乱29例,营养不良10例,药物因素4例。

2 治疗

2.1 一般治疗 抗生素治疗:①对本年度肺心病患者住院后首次应用抗生素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最常用的抗生素是青霉素,对一些感染严重的患者,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以及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应用,效果显著。②肝素治疗:对135例血红蛋白>180 g/L的患者,使用了较正规的肝素治疗,平均疗程为6 d,用药期间同时监测出凝血时间,未出现1例出血现象。③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对经抗生素治疗心力衰竭改善不明显的患者,我们给予强心、间断小剂量利尿及血管扩张剂治疗。④营养支持治疗:慢性肺心病的营养支持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们积极鼓励患者进行胃肠营养,对中度以上营养不良的患者,根据条件进行了胃肠外营养。

2.2 合并脏器衰竭的特殊治疗 合并呼吸衰竭及肺性脑病的患者,治疗上积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改善通气功能的前提下,持续低流量吸氧,必要时辅以高频呼吸机。应用抗生素注意药敏、广谱、足量、联合和疗程。慢性肺心病出现功能不全,以右心衰竭为主,因患者长期缺氧及感染,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很低,疗效差,易发生心律失常,所以应用强心、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要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改善呼吸衰竭,但慢性呼吸衰竭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所以适宜应用H2受体阻断剂。肺性脑病早期和上消化道出血先兆都要及时发现和处理,依据血生化和血气分析指标及时调整用药。

2.3 治疗效果评价 268例肺心病患者,经住院治疗后明显进步216例,占80.60%;进步35例,占13.06%;死亡17例,占6.34%。绝大多数肺心病患者经住院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进步,总疗效为92.36%,与去年统计资料相比,疗效提高,死亡率下降。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慢性肺心病引起多脏器衰竭与低灌注,感染所致休克,内毒素使组织胺、血清素、前列腺素等释放,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激活补体,释放C3等活性物质,使中性细胞黏附于复合体,释出氧自由基而引起血管内皮严重损害,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使血中微聚物及血管壁活性物质难以消除,从而自左心室排出而引起全身器官损害,最后导致多脏器衰竭。

慢性肺心病是由于低氧或高碳酸血症、酸碱失衡、感染等引起肺血管收缩,肺血管床数目减少,血液黏稠度升高和肺血流量增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使肺动脉压力增高和肺循环阻力而致右心扩大、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肺性脑病是由于急性感染、酸碱失衡、体循环压力下降致脑供血不足或用药不当等造成脑缺氧,脑细胞代谢障碍脑水肿,脑实质充血甚至灶点状出血等病理变化而引起。

肾衰竭是因为肺心病患者因缺氧、酸中毒影响心排血量减少,肾血流量下降,肾灌注不良和肾毒性药物引起肾急性氮质血症和急性肾小球坏死,心力衰竭时的肾阻力充血等共同所致。

消化系统衰竭是由于缺氧、高碳酸血症及循环淤滞使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发生弥漫性渗血或因高碳酸血症使胃壁细胞碳酸酐酶的活性增加,以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使氢离子释放产生应激性溃疡出血。

肝小叶中心坏死、肝实质细胞萎缩、间质水肿、结缔组织增生引起肝衰竭。由于血液黏稠度升高和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本组有2例并发DIC,表现为广泛的皮肤黏膜出血。

3.2 病死率 本组共收治肺心病268例,住院期间死亡17例,死亡率6.34%,其中轻、中型肺心病无1例死亡。一旦合并多系统功能衰竭,病死显著增高。慢性肺心病合并多系统衰竭39例中,病死率高达43.6%,4个以上器官衰竭病死率高达100%。

肺心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顽固性心力衰竭。与2001年统计资料相比,肺性脑病发生率显著降低,以轻型肺脑为主,中、重型肺脑明显减少,这是因为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及早就医,且广谱高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降低了肺脑的发生率。而上消化道出血、肾衰竭、肝衰竭、电解质紊乱、DIC也是导致肺心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3.3 防治措施 慢性肺心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是肺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死亡率关键在于预防多脏器衰竭的发生,保护器官的功能。具体措施;①加强监测重要器官的功能变化,早期识别多脏器衰竭;定期观察血压、心电图、血气分析、电解质、凝血机制;②积极控制感染,早期合理选用抗生素;③及时纠正缺氧和CO2潴留,改善循环,做好循环和呼吸管理;④纠正失衡和电解质紊乱;⑤重视防治应激性溃疡可酌情给予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制酸剂;⑥加强营养支持疗法,除保证足够热量外,还应注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电解质等。

上一篇:十二指肠憩室穿孔诊治体会 下一篇:喉结核10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