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中的感悟引导

时间:2022-04-10 12:00:51

【前言】古诗教学中的感悟引导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感"还有一个任务:了解背景。背景是诗产生之境,是情产生之由,介绍背景对于感悟事情诗境,事半功倍。如《早发白帝城》是李白获罪遇赦而发,学生一读,便体会出小舟之轻快,心情之愉悦。对此,教师是导师,要有前瞻的智慧,课前应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本诗产...

古诗教学中的感悟引导

感悟一词,"感"是学生运用视听感官摄入文本内容;"悟"是通过大脑的思维调动已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对文本内容进行处理,使文本内容的结构、逻辑、意义、思想由内含转化为显现。由此可见,感悟是学生自己通过视、读、思来领会文本内容,是学生内化的过程。由此许多老师就认为感悟就是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老师无需也无法帮助或参与学生的感悟过程,因此对学生感悟的过程和结果不加以控制,甚至于许多教师认为无法控制。学生幸而悟出了与教师期待的结果,教师满心欢喜;如果悟不出,教师就束手无策,只好自己解释,再"灌"一次。其实感悟引导也并非是斗大的西瓜,无处下口,以古诗教学为例。

感悟,首先是"感",厚积而薄发,只有感得多,感得有规律,才能悟得巧,悟得深。

"感"在古诗教学中首先表现为读文本,听讲解,品词析句。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剑外、蓟北、巴峡、襄阳、洛阳"是地名,特别是"剑外、蓟北"不是现代名称,学生的知识积累中没有,教师必须准备好知识库,让学生揽取;而"涕泪、却、青春、妻子"的意思与今天的现代汉语大相径庭,教师需要准备好古今义的对照表,让学生读析;再如"却看妻子愁何在"是倒装、反问句,教师只能讲解,帮学生扫除这个难点。如果连这些词句的意思都不明白,学生就无法深入领悟作者的兴奋;不品味"即从……穿"、"便下……向"的迅疾,就无法领会其急切回乡之情,就好比吃西瓜,西瓜皮剖不开,如何能吃到西瓜?"感"时,教师就是服务员,准备好学生"感"的材料,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感"其次表现为看图。诗是流动的画,画是凝固的诗,诗画本一家,看懂了图,就领悟了诗。再者,许多诗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差距甚远,图画可以补充学生的生活空白,让学生与诗中描绘的情境相识。如《山行》,三年级学生许多没见过枫树,平原的孩子也没登过山,更不能理解"白云生处有人家"。但看完图,学生就一下子明白了。看图时,教师是导游,引导学生观察什么,重点是什么,必要时要讲解学生未见过的景物特点。

"感"还有一个任务:了解背景。背景是诗产生之境,是情产生之由,介绍背景对于感悟事情诗境,事半功倍。如《早发白帝城》是李白获罪遇赦而发,学生一读,便体会出小舟之轻快,心情之愉悦。对此,教师是导师,要有前瞻的智慧,课前应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本诗产生实际原因的资料。

第二,为学生的"感和悟"之间搭一座桥梁。

1.读配乐散文诗,诗史古诗,文是现代文,尽管现代文无法准确地刻画古诗所特有的意境,但可以向其逼近,如《枫桥夜泊》,以"二泉映月"配乐,读"夜静了,一丝寒意侵入小船,耳边传来一声声乌鸦凄惨的啼叫,天边一弯弯新月渐渐落下去,只有渔船上画的一盏孤灯和那江边的枫树伴着满怀愁绪的诗人。夜深周围更静,远处寒山寺的钟声一直传到这儿来。"这种如诉如泣的音乐创造着环境,读着现代文,诗人独特的感受,学生使会自然领悟。

2.填写诗中的空白。古诗之所以具有无穷的魅力,就是因为诗中充满了跳跃的空白,给了读者思维扩展的空间。感悟诗歌就要引导学生用思维填写这些空白。如《游子吟》前四句写事,慈母在游子临行前密密地缝制衣服,后两句突然跳跃,表达游子对慈母难以报答的情感。"慈母、游子"与"寸草、三春"是两类不相干的事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他们之间的联系,以填充两类物之间空白的连接点,都是"爱与难以报答爱"的关系,自然学生就领悟了深深情感。再如"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张张独立的照片,只有将思维伸进照片之间寻找其关节点,才能明白第一组照片是田园温馨生活的组合,二第二组是羁旅之客孤独的写照,再找联结点原来是相互对照,突出羁旅之苦。

3.闭眼配乐构图。插图是死的,只能帮助学生感知事物,与诗的内容无法等同;更由于诗的流动性,插图无法表现。我们可以在看图、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闭上眼,听配乐,构想诗中描绘的动画。

在"悟"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服务与引导的合一。配乐,颂散文诗,教师要做;寻找类比的相似点,组合对比的图片更需教师来做。

最后感悟尽管是学生内化的过程,其结果也是独特而外人不可知的,但不是不好表现的,不是让教师无可知的。教师可以设计环节,让学生将内悟外化,如品读,写感想等,让教师从中获得信息,及时调整。

总之感悟的过程是不可见的,是学生自己发力内潜的过程,但是是可引导的,可控制的,而且必须引导,必须控制。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怎样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下一篇:浅说美学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