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转移对东道国产业升级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4-05 02:23:32

国际产业转移对东道国产业升级的影响分析

内容摘要:近年来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多方向、跳跃式的特点,完全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前的线性单向转移模式。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制造产业转移目的地的传统优势已经逐渐丧失,迫切需要找到新优势,促进产业升级。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和各种模式的特点,并对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进行系统梳理,最后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对东道国产业升级影响

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 东道国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

首先,国际产业转移由不同产业的梯度转移逐步转向产业价值链环节的全球分布,即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特征日益突出。跨国公司作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向海外转移已由衰退产业或成熟产业的生产制造能力向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辐射。利用各国在价值链各环节中要素禀赋的差异,通过价值链拆分,把各个环节配置到能够满足其全球战略需要的最佳区位,不仅在跨国公司内部完成了产业整合,而且还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产业的空间分割,从而大大提高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趋于多元化。国际产业转移突破了单一的直接投资和股权安排方式,在FDI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外包战略联盟及其他非股权方式发展迅速,使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趋于多元化,但国际直接投资仍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导方式。另外,国际产业转移中的产业集聚效应也日益突出,在当今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产业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越来越广泛。大型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更是成为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平台,国际产业转移中出现产业供应链整体搬迁的趋势。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一些产业集聚现象。

最后,中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不仅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最重要的承接国,而且在服装、纺织、家电、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以及能源、原材料等领域,已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这些行业的一些龙头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进行境外投资。

产业升级推动模式

综观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推动模式,大致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先行的发达国家自主推动,另一类是后起国家的外向推动。这两类产业升级推动模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各领,其具体比较如表1所示。

自主推动主要是通过在国家或地区内部的自主创新的传递、扩散而逐步推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先行国家由于技术处于领先地位,产业结构也发展到较高层次,一般难以大规模从外部获取创新资源;而封闭国家由于处于封闭状态,割断与外部经济联系,也无法从外部吸取创新资源。因此两者都只能以自主创新为主,推动产业升级。

外向推动主要是通过对外开放的方式,获得外来的资金、技术等资源,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后发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层级相对落后,与先进国家存在技术差距,因此可以通过模仿或引进等方式,吸引先进国家或地区的资金和技术对落后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以实现产业升级。

上述两种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推动模式只是在理论上的抽象,实际上在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国际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对其拥有的资源都具有绝对优势,它们都与外部环境发生物质、资金、技术和信息的交流,其产业结构的维系与变动不仅受到国内相关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国外因素的影响。而且,通过外向推动型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采用自主成长的模式使其均衡成长,而自主成长产业在成长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外向推动作用。因此,产业结构自主成长和外向推动这两种力量必然同时并存,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提升本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要考虑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创造”比较优势,并实施后发优势战略促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更要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来推动本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升级。因为产业结构的升级本身是一个缓慢而不可逾越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需要每一阶段相应的要素禀赋和技术能力的配合。发展中的东道国则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通过教育积聚人力资本,在生产效率提高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升级,而不是被动地进行产业升级,通过技术积累实现自主型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影响因素

国际产业转移的溢出效应不会在东道国自主产生。因此,深入探索溢出效应产生的影响因素成为各国在现实中能否有效引导溢出效应产生的关键。国际产业转移对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取决于多方面因素。

(一)东道国当地的市场及资源禀赋状况

这主要包括东道国当地的市场容量、经济环境的市场化程度和产业集聚状况。市场容量: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为了占领当地市场。经济和市场规模越大的地区,将会吸引越多的外资企业。市场化的经济环境:由于进入东道国的外资的来源国基本上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适应市场化的经济环境,因此倾向于进入市场经济发育较好的地区。产业集聚状况:产业集聚效应能大大降低企业交易成本,而且集聚内企业还能够获得知识、信息、技术的外部性。外资企业定位偏好于外资企业集中的地区,而新企业的进入又提高了当地外资企业的聚集程度,从而产生循环的累积效应。

(二)东道国相关企业的经营能力

东道国企业自身的能力,尤其是技术吸收能力和对外资生产及组织技术的学习能力,对利用外资的技术转让和产业带动效应具有决定性作用。在与外商的合作中,因东道国对外商的生产和管理技术采取不以为然态度而丧失宝贵的吸收和学习机会的现象十分普遍。

(三)东道国政府的产业政策与管理

东道国自由开放的经济和制度环境有助于外资企业溢出效应的实现和强化,因为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吸引更具活力的外资流入,相反,受到严格限制的环境可能降低新技术的转移速度,推迟先进管理方法的引进。东道国政府产业政策的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产业政策反映了一国产业发展的重点布局,政府对重点发展产业的投资会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因而构成外商直接投资的有利因素,引导其在不同部门的配置。

(四)东道国内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差距

技术外溢过程中,技术外溢效果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成正比。技术差距太大时,一方面外资企业采用的技术可能与东道国国内企业采用的技术完全不相关,东道国企业无从学习或者无法学习和模仿,导致最后技术外溢效果很小。所以,技术差距只有在一定范围内时,才有利于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

国际产业转移对东道国产业优化升级的影响

国际产业转移是一个既包含资本,又包含知识和技术的复合体,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可以对东道国产生直接经济增长作用,又可以对东道国产业升级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其产业升级作用可以分为直接增长效应和间接外溢效应两方面。

(一)直接增长效应

主要指的是资本形成作用。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尤其是与之相伴的实物资源的流入,可以增加东道国的资本积累,包括提供资金支持,新建工厂、购置机器以及日益提高的基础设施等,提高资本形成率,有效缓解东道国隐性的投资不足,起着重要的造血功能。同时,外商投资企业对国内无法获得或质量难以保证的中间产品甚至最终产品的需求往往引致母国相关企业的追加或辅助投资,将可能在东道国产生类似“乘数效应”的投资扩张效应,从而可以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

(二)间接外溢效应

指的是国际产业转移对东道国的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或发展能力会发生无意识影响的间接作用,它主要体现为技术外溢效应和产业集聚溢出效应。

1.技术外溢效应,主要是指一国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人力资本、研发等因素通过各种渠道导致技术的非自愿扩散,国内企业通过向外资学习,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创新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增强而产生的效应,是外商直接投资外部经济性的一种表现。

2.产业集聚溢出效应,指的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其中包括提供零部件等上游的中间商,下游的渠道与顾客,提供互补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具有相关技能、技术或共同的属于其他产业的企业。

产业集聚不仅包含大量产业联系密切企业的集聚,而且还包含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在产业集聚系统中,每个企业都因与其它关联企业接近而改善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从中受益,系统的总体功能大于各个组成部分功能之和。

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正的规模经济效应,二是成本节约效应,三是学习与创新效应,四是区位品牌效应。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资企业大规模进入会打破东道国原有产业集聚自身发展的进程,产生新的产业集聚,加速地方产业集聚与全球市场融合的进程。外商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产业集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际产业转移产生的集聚溢出效应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而产生:

第一,跨国公司带来专业化的供应商,完善东道国地方集聚的产业链。许多地区和国家的产业链并不完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或缺乏上游的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或缺乏下游的服务和营销供应商。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正好弥补这一个缺口。

第二,跨国公司通过与东道国企业间的产业合作,提高东道国产业集聚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在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东道国企业有了向跨国公司学习与合作的机会,从简单的组装装配、零部件制造等一些简单的为跨国公司配套的中间产品向系统化、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的方向转变,在产业价值链上实现了增值。

第三,跨国公司加速产业集聚区域内部的技术转移和外溢,提升产业集聚区域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外资企业往往技术和管理均比较先进,对本土企业产生示范、学习效应,这种技术要素供给的引力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集聚其间,通过人才、信息的交流与知识共享,促进了企业间的学习、模仿和创新,进而促进东道国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均和,刘飞.可持续发展与我国产业结构更新[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成岐,张建华.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异与中国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2002(4)

3.魏后凯.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2(6)

4.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J].中国社会科学,2002(6)

5.程进.外资集聚效应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以江苏为例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5(11)

6.水.产业经济学(第3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上一篇: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管理 下一篇: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方案评析及政策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