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案导学

时间:2022-04-05 02:03:08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

摘 要:所谓“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就是在教学中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注重学法指导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的模式;教学的反思;应对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11-0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在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了,而是可以通过网络、传媒、以及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来获得。在这种大的环境的前提下,课堂改革也就是势在必行了。在教学改革的这片区域里,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模式,相同的地方也有着不同的模式。“学案导学”这种模式也随之诞生了。

一、实行导学案教学的背景

导学案教学的出现是由于对现有大部分中等水平的学生而言,他们初中时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好,在有人监督的前提下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如果能给这类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及时检查落实,经过三年的努力,绝大部分学生能实现上大学的目标。但由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恰好是青春叛逆期,自控能力比较差,许多学生经过初三的辛苦拼搏,刚上高中会有松懈的心理状态。加上学习习惯的不稳定性,成绩很容易下降,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我们在“立足于课堂,以学案为依托”的改革应该是切合实际,富有实效。

二、实行导学案教学的模式(课型展示方法)

自主展示课指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该课型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种展示课有两种上法。第一种是在自主课上完成学案教学,展示课上老师随机的让不同的学生去展示。这种课型的优点:随机性强,对检查学生们的完成情况能有较好的了解,并加以落实。不足:课堂容量不大,有些同学在展示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时间。第二种是自主课安排固定的学生讲解固定的题目。优点:指定的学生对该道题目准备比较充分,而且在讲解的过程中比较完整、流畅、课堂容量比前一种大。不足:有些学生可能只完成学案上固定的题目,对其它题目准备不充分。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分好课型是展示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对数学课而言,无非是定义课、习题课、复习课三大种课型。对于定义课,以介绍新知识为主,所以在该类课堂上,老师介绍这个定义的有关知识,把该定义中需要注意的,易错的一些知识点,以及由老师设计好的典型题型由学生讲解。对他们在讲解中暴露的错误或者分析问题中存在的不足,教师要及时纠正。这类课教师讲的较多,在学生完成题目时可以不给自主课的时间。目的在于锻炼学生们分析问题的能力,称为第一类展示课。

习题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应用所学知识去解题。通过习题课,要求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解决方法。这类课要求学案编写时题型广,同时还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完成学案。编好学案,展示课就成功了一半。这样既能落实每一个学生完成学案的目标又能加强课题容量,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

复习课型的展示课可完全交给学生,可用提前编好的学案,也可针对前一段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当场解决。也可以出一些新的变式题的方式加以加强。

当然,在日常的授课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无法估计的实际情况,对于怎样上好一节学案课,没有一个完整的通用模式,对于不同的班,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方法。

三、实行导学案教学的反思

导学案教学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学习地位上看。把原来的课堂的“先教后学”变为了“先学后教”。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是自发的学习,有着较强的主动性。从而在知识的掌握上会更深刻、更全面。这样会使效果更好。同时在分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还会尝试不同的合作学习模式。

学生自信的不断提升。在现实课堂中,许多学生不敢发言,或者声音很小,或者不知从何说起,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要和学生有效率的完成一节学案课,首先要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怎样提问,怎样分析,然后提出要求,例如声音宏亮、分条叙述等等;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错了没关系,只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肯定。信心足了,听课效率、展示质量就会随之提高。从而是使得学生的自信心不断的加强,对今后的学习有更进一步的帮助。

课堂师生的位置发生了本质的转变。改变了传统模式中的教师“一言堂”,变成了由学生和老师在平等的交流中获取知识的模式。学生们在不断的问题中达到提高、不断地交流中完善内容。是学生对知识点纬度的掌握更为宽广。

四、实施学案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应对的策略

导学案的设计的各个环节与实际操作之间的矛盾、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程度之间的矛盾、学科特点、课题特点与学案形式之间的矛盾。当然在每一次的课改中肯定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一些偏激的现象。也许还会出现一些所谓的“形式变换”。但是新课改的目标就是要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创新,逐步形成互动、交流的学习模式。最终形成高效的自主形式的课堂。这也正是我们积极探索教改的必经之路。

因此我们要从理论上寻找与学案教学相促进的理论依据;在实际中进行改革,在改革中进行实际;高质量的学案是保障,小组建设是关键。只有编写出一份又一份的高质量的学案,建设一支又一支团结向上的小组,改革才能进行到底。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每个小组的成员工作协调,做到男女性别、强弱学科、成绩好坏等比例上要合理。展示课上要以数学课程较弱的学生为主,以数学课程较强的学生为辅。

每一位教师风格的不同决定了他传授知识经验和培养能力的方法与其他教师存在差别;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决定了他的学习的方式及接受程度与他的同学有异;学科之间的不同决定了不同学科的教法与学法有差异。

参考文献:

[1] 郝文武.教育哲学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 张 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 徐惠仁.浅谈学案的设计与应用.江苏教育研究

上一篇:融合作学习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心得 下一篇: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性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