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目标定位探索

时间:2022-04-05 12:03:39

【前言】作文教学目标定位探索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来自社会生活的所见所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其所知往往是触动心灵的,因而其所感也是刻骨铭心的;其所思是实事求是的,因而其所见也常常是切中肯綮的。 还要具备足够的信息知识。当今社会,信息资源量之大,获取途径之多,传递之速,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作文教学目标定位探索

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训练学生掌握能运用于实际生活、学习、工作的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从培养目标来看,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人文目标;从训练层次来看,应包括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作文训练主要有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两种方式。训练目标虽然以考试为准,但教学应立足于培养目标。

一、作文培养的三维目标

作文培养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程性培养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人文目标。

知识目标。主要包括文本知识、社会生活知识和素材信息知识三个方面。

首先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文体知识,尤其是现实社会生活中必需的实用类文体知识;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所选修学科必须掌握的专业性文体,如所有学生必须会写一个情况说明,但选修文学类专业的考生应该能够做一番描述,选修自然科学类的考生应该能够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了解文学类、实用类、论述类等各种文体特征,掌握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表达知识,熟悉陈述语、论说语,雅语、俗语,书面语、口头语,文采语、本色语等诸般语体色彩,还要懂得基本的语法、逻辑知识和修辞方法,标点符号的运用知识等。

来自社会生活的所见所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其所知往往是触动心灵的,因而其所感也是刻骨铭心的;其所思是实事求是的,因而其所见也常常是切中肯綮的。

还要具备足够的信息知识。当今社会,信息资源量之大,获取途径之多,传递之速,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相应地,学生也应建立起自己的信息资源库,既有共享资源,又有经典资源,还有独具特色的专题资源。然而,对学生而言,得之于心,才能应之于手,所以对这些资源也要分层级识记,共享者可查,经典者烂熟,独具者了然。

能力目标。主要包括(文本)表现能力和思维能力两个方面。

一是表现能力。就写作而言,包括审题、立意、选择材料和文体、谋篇布局、修词饰句诸方面的匠心,指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传情达意:能够生动、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能够清楚、有序地说明事物的原理或一个过程,能够准确、简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张,合乎文体特征和语体特色,没有语法和逻辑错误,结构顺序合理,懂得运用修辞手法并能锤炼语言等,这是写作本身的文本目标。

二是思维能力。思维是指在对事物所感知的表象、特征等进行观察、体验、比较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概括、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学生通过作文这一载体,表达对事物本质和原理的认识,对事件根本因果的分析;体现应对问题的举措,解决问题上的创意,以及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等,因此,思维能力是作文教学对“人的培养”的核心目标。

人文目标。应包括共性化的普世价值和情怀,以及个性化的兴趣和创意等。

共性化的普世价值和情怀,就是唤回学生人性的本真、善良和美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民族情感和公民意识,懂得孝、敬、爱、助,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每一个个体健康、自由地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良性发展的前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语文教学大纲》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是对人的尊重,是对人的尊严的敬畏。近年来高考作文“文体自选”、“立意自定”和“标题自拟”的“三自”原则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二、 作文教学的两个等级

作文教学目标视不同学龄段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教学上要因材施教。

基础等级。与教育教学的学龄段相适应,中学初级阶段的写作训练目标,是学生作文的技术性目标实现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文体形式及其特征,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表现方法,布局选材和收放剪裁的规律,修词饰句的技巧,以及标点符号的运用规则等作文文本技能;同时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积极、较为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培育其普世的情怀和人文精神。具备了基础等级阶段的基本技能,也就具备了适应社会需求的表达技能。

发展等级。这应该是中学初级阶段的写作训练的基础上,在中学高级阶段学生的写作技能逐步成熟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培养目标,也是学生作文的智能性目标实现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随着学生社会生活阅历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达到“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社会和生活,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原理进行概括、分析,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能够根据不同文体或格式要求谋篇布局,能够主动运用积极的修辞手法对文章进行加工润色,具有个性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独立思考问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论和实践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基础等级只是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中学阶段修业期满,学生一般都能具备写作基础等级的基本要求,经过社会实践锻炼,即可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基础等级可视为中学阶段的达标等级;而具备了发展等级能力素质的学生,才具备较高的语言表现素质,也才具备进一步从事专业创作的潜质,因而发展等级是区分作文优劣的标准,也是实现高考选拔功能的依据。

三、 作文训练的两种方式

大部分学校的作文教学,仅仅局限于书面表达训练,这是应试教育的导向性结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合作与交流越来越频繁,口头表达也越来越重要,鉴于此,在高考录取和一般的工作录用考试中,都加进了面试,其最重要的考查方式之一就是口头表达。在作文训练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中简明扼要的回答, 大庭广众中词锋锐利的论辩, 会议讨论中中心突出的发刃有余的演讲等等,无不需要清楚、准确、生动、流利甚至幽默的语言, 无不需要主题鲜明、 选材恰当、表达言,竞赛竞聘中游

得体、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无不需要新颖、深刻、丰富、文采和创意。口头表达可以借助于肢体语言、表情、语调等辅助方式,语言可重复、缩略,口语比书面语也更具随意性、灵活性。

表达能力是从娃娃抓起,是教会孩子“说话”和“写话”的能力,能够运用一个合适的词(概念)指称事物,能够运用一些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认识或判断,能够把一些句子有序地组合成片断表达自己的意愿,逐步达到清楚、准确、完整地表达的基本能力。基础等级阶段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也是表达训练应该达到的普及性目标;发展等级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不局限于文本技能的培养目标,而是更注重于价值取向的培养和立足于“人的发展”的培养,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培养,因而这一阶段的培养要借助于生活教育、健康教育、审美教育、劳动教育、品德教育等,最终为塑造完美的人格而教育,要树立起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大教育观”。新课标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要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开阔视野,形成思想;在谈天说地中拓宽思路,发展思维;在游山玩水中怡心悦性,陶冶情操。苏辙就认为“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上枢密韩太尉书》)书面表达侧重于理论性,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和技巧,还要获得感性的体验,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口头表达侧重于实践性,要让学生一方面领会表达的规律和技巧,一方面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锻炼和提高,像陆游所说“功夫在诗外”。

上一篇:浅谈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下一篇: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