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 新问题

时间:2022-04-04 09:04:08

新农村 新问题

虽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摄影艺术展览的征稿仅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但四万余幅照片的来稿量却创下了新高。也正是因为巨大的来稿量,使我们发现了一些较为典型的技术问题。其中部分问题更是影响到了作品的排名及展出,令人深感遗憾。下面我们对一些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希望对大家今后的拍摄有所助益。

把握网上投稿

在本次展览的征稿细则中,明确注名了:“照片尺寸为10~12英寸,不要装裱。也可寄送光盘或通过网络投稿”的条款。其中网络投稿更是与照片的数据量密切相关。过大的数据量不仅会导致照片上传速度过慢,甚至还会出现上传失败的现象;而过小的数据量则会使照片细节损失严重,从而影响评选的视觉效果。所以通过互联网投作品时,一定需要把握好图片数据量的分寸。一般100~150KB左右的jpg格式照片最为合适。

那么怎样缩小数据最为合适呢?一般来说,网络投稿的图片大多采用投影仪播放的方式进行评选,所以图像能够占据整个显示画面是最为理想的。这就关系到如何压缩图片数据量的技术了。针对网络投稿,我们建议用以下方式对照片进行压缩。

适合网络的色彩

需要注意的是,对准备在网上贴的图片要注意转换色彩空间。因为Photoshop默认的颜色空间设置是Adobe RGB,而在图片贴出后是在Windows环境里浏览图像的。Windows环境里图像阅览器都是使用sRGB色彩空间,因此通过Photoshop修正以后保存的JPEG图像文件,直接在Windows里观看会有明显的变化,这也是许多影友发现在自己电脑里看着很好的照片发到网上后便效果不同的关键原因。所以在网上贴图之前一定要经过颜色空间的转换。

电分的误区

在本次展览所接收到的来稿中,不少作者将作品刻制成光盘寄给我们。利用光盘投稿的好处是可以保留图像的大数据量,一旦作品入选,光盘中的文件可以直接制作照片或用于印刷。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光盘中的图像文件采用的是CMYK色彩模式。但这些看似精度很高的文件却给后期输出照片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RGB与CMYK的相互转换

如果我们已经按照印刷的要求“电分”了底片,而又有必须制作成照片的要求时该怎么办呢?这时不妨选择打印的方式制作照片。虽然6色墨以上的打印机所表现的色域范围比印刷大得多,但毕竟打印是以CMYK系统为基础的,所以打印CMYK文件的效果会比数字冲印强得多。

我们在扫描和数码拍摄在整个校色和调整过程中应该按RGB模式保存文件,而在所有的调节完成之后,如果有印刷需求的,则可在Photoshop中向CMYK转换。需要注的是,有些颜色在转换后会损失部分颜色信息,因此在转换前最好为其保存一个备份文件,以便在必要时恢复图像。因此,我们拿着底片找到印前公司去要求滚筒扫描时,一定要提出按照RGB模式保存的要求。

电分与色域

我们知道,许多摄影者是采用反转片拍摄照片的,而需要将反转片数字化时,往往会走进这样一个误区。就是“电分”。

“电分”是一个印刷概念,是制作成C、M、Y、K四块版的方式。早期的“电分”是通过电分机去分色制版,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苹果电脑和滚筒扫描仪取代了电分机,但保留了“电子分色”的概念。印刷厂的电分所针对的是印刷,而不是输出照片。这一点需要特别明确。在印刷厂里,各种印刷机、数字打样设备或计算机监控器复制同一图像的效果应严格相同。因为各复制系统能在青、品、黄和黑色之间生成稍微不同的混合以产生相似的外观,所以单独分色便使图像在不同的设备上看起来相同。但是对于摄影输出而言,根本不需要采用印刷厂的电分方式,电分是在CMYK的色域空间里制作的,摄影是在R、G、B的色域空间里制作的,CMYK的色彩范围要比RGB小得多。许多影友之所以崇尚电分,主要是出于对印前的滚筒扫描仪的信赖。但是绝大部分印前都还没有意识到RGB图像数据的重要性,给客户扫描的文件大多是按照CMYK色彩模式保存为TIF文件。这个文件是针对印刷的,而图片社的数码激光扩印机是利用(R)激光二极管、(G)固态激光器和(B)固态激光器发出RGB激光对相纸进行扫描,然后将相机输入冲纸机中进行反应成像。头当客户拿着扫描的CMYK文件到图片社进行激光输出时,照片自然会因为CMYK色域空间小于RGB色域空间而偏色。

相关链接

原色与补色

自然界千变万化的色彩实际上都超越不了物体对红(R)、绿(G)、蓝(B)三种色光作不同程度的吸收和反射。所以红、绿、蓝是三种基本颜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原色。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三原色与绘画所指的红、黄、蓝三原色是两回事,一种是色光,一种是颜料。补色,通常是指黄、品红和青三种颜色。补色的规律是:红色与青色互补,绿色与品红互补,蓝与黄互补。他们中间的某一补色光与某一原色光相加可以得到白色光。

什么是加色法?

人眼睛所看到的不同的颜色,实际上感由不同波长的光波刺激人眼红、绿、蓝三种感色单元的结果。所以红(R)、绿(G)、蓝(B)三种色光叠加在一起可以形成白色,而按照不同的比例相加可以获得其他的色彩。如红+绿=黄,红多+绿少=橙,绿+蓝=青,绿多+蓝少=绿青,蓝+红=品红,蓝多+红少=紫。所以RGB三种原色的色光互相混合可以让我们感受极为丰富的色彩。彩色电视机、计算机显示器、数码相机的LCD显示屏,乃至CCD的低通滤镜等等,都是利用三原色的色光混合原理而形成的色彩。

什么是减色法?

减色是用补色透明色素从白光中按不同比例减去原色来实现色彩再现的。也就是白-蓝=黄,白-绿=品红,白-红=青。如果用黄、品红、青的滤色镜分别加在白色光源前面,则可从光谱中减去1/3的色光,而两种补色滤镜相叠加后,便可减去光谱中2/3的色光,仅留下一种原色光。如果将三枚补色滤光镜全部叠加在一起,便会减去光谱中的全部色光,而成为黑色。所以用黄、品红、青三种补色分别过滤或吸收白光中不同比例的蓝、绿、红,使人眼中的三种感色单元接受不同程度的刺激,便能给人以各种色彩的视觉效果了。

加色主要是用三个原色光相结合的再现色彩,而减色则是补色的透明色素叠加或染料混合所再现的色彩。一种是透射光学的色彩模式,一种是颜料反射光线的色彩模式。我们所接触的感光材料、打印、制版印刷主要采用减色原理。

照片的扫描

在大量的网络及光盘来稿中,既有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电子文件,也有用胶片经过扫描制作成的电子文件。在制作展览图片时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摄影人仍然使用胶片来拍摄照片。不可否认,在制作大幅面的展览照片时,胶片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用彩色负片底片直接交给图片社统一制作成的大尺寸照片,在细节层次和色彩表现方面都非常优秀。但是我们在评选时看到的相同的电子文件品质却差强人意。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胶片向数字转换的扫描过程中。

将底片或照片扫描成电子文件进行投稿是一种非常便捷且成本很低的手段。如果照片落选,也不会牵扯到退稿问题。不过既然是参与评选,照片的扫描品质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前面提到了,许多摄影者看好滚筒扫描仪的精度而去做印前电分,却因色彩模式选择不当而画蛇添足了。其实任何扫描仪都可以扫描投稿的照片。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扫描用途。以本次展览投稿为例,无论是光盘还是网络投稿的要求分辨率都不是很高,只要能做到全屏显示就可以了。过高的分辨率并不能提高显示效果,反而会阻碍图片扫描及上传互联网的速度,也会因显示速度慢而影响评选的时间,所以在扫描此类需求的照片时,按照100dpi左右的分辨率扫描就够了。因为监视器的分辨率仅为96dpi(1024×768状态下);如果需要直接输出照片,则可按照300dpi以上的精度进行扫描。如果扫描的是胶片,则应该设置更高的分辨率,以显示出丰富的细节。所以扫描照片时一定要根据用途“量体裁衣”。

2.负片底片最好不要自己扫描。由于彩色负片底片都含有一层色罩,而扫描仪很难消除掉色罩对影像色彩的干扰。最好的方式是:将负片底片送到图片社,利用图片社的扩印机或扫描仪进行扫描。也可将制作好的照片用平板扫描仪自行扫描成电子文件。

3.使用相匹配的软件。扫描彩色图像时尽量使用厂家提供的扫描软件,因为所匹配的软件中包含有厂家根据该扫描仪的特性所提供的计算方式和色彩校正功能,能够获得更准确的图像色彩。

4.不要对扫描后的照片进行大幅度地修改后投稿。自行扫描的图像精度往往不是很高,主要作为样片参考。所以这种照片尽量不要随意修改调整。因为一旦入选并需要制作大幅照片进行展览时,修改后的图像很难满足高品质的放大输出要求,而再想将底片重新扫描并制作成修改后的效果,难度就非常大了。

5.重视原始稿件的品质。需要扫描的底片或照片的品质非常重要,因为扫描过程本身就会使图像细节产生损失,如果原始稿件的品质本身就不理想,那么细节方面是无法得到提高的。但是在色彩校正方面,扫描仪有时会起到“色彩翻新”的作用。

绝大多数摄影爱好者为了减少存储卡的空间,会采用JPEG格式拍摄照片。JPEG格式是目前使用的最为广泛的图像有损压缩算法,并支持不同的压缩比率,压缩比越高,图像就越失真。另外,JPEG文件是以像素“比较”的方式压缩的,因此,图片越单调,压缩后的文件就越小;图片越复杂,压缩后的文件就越大。所以我们会发现不同拍摄内容的图像数据量是有所不同的。

对于一般的照片制作或报刊杂志发表作品来说,JPEG格式的图像没有任何问题。尤其是采用低压缩比的JPEG文件在一定的尺寸内所制作的照片与TIFF格式拍摄的照片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一旦图像文件需要制作成大幅的照片时,JPEG格式的图像便捉襟见肘了。尤其是我们拍摄一些颜色很少、色块感很强或亮度差异十分明显的的图片时,JPEG的缺点会变得更加明显。

因为JPEG有损压缩的具体算法非常复杂,简单地说是对周围像素的颜色进行趋势推测,并祛除无关紧要的临近像素。所以JPEG会使原始图片数据质量下降。因此,当我们利用Photoshop调整图片时,最好在TIFF格式下进行,要是在JPEG格式下调整,会越调整细节损失越大。如果是JPEG格式的图片,也要转换成TIFF格式后再调整比较好。

像素的设置

我们在摄影创作时,一定要明确拍摄照片的用途和目的。例如本次《社会主义新农村》题材的展览属于纪实题材。一些新闻工作者拍摄的照片为了适应报纸发稿而将数码相机的分辨率设置得很低。对于报纸上刊载的新闻图片来说,相对较低的像素完全可以满足发稿需要。但是如果参与摄影展览,低像素的文件便无法满足制作大尺寸照片的需求了。所以无论拍摄风光还是纪实作品,都应该尽可能地设置最高分辨率进行拍摄。甚至可以采用RAW格式拍摄。

大数据量照片所带来的缺点是:1、快速占据存储卡的空间;2、后期制作时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较高;3、数据传输及后期调整的速度较慢。优势是:1、可以获得高品质的原始图像;2、可以扩大后期的调整空间;3、利于大幅面图片的制作。

上面这些图片是利用数码相机的不同压缩比率拍摄的。“压缩”是一项“减值”技术。当“减值”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的眼睛便可以分辨出图像的损失了。所以当我们在数码相机上设置压缩比率时,应事先考虑好照片的用途。如果只用于互联网传输交流,那么最大压缩比的图像可以使我们快速上传更多的图像。但采用大压缩比拍摄照片时也意味着这幅照片已经不适合制作大幅的照片了。

色调的调整

对于色彩不很理想的数码照片来说,人们都喜欢自己进行后期调整。但后期调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作,尤其是色彩、锐度、对比度等方面的调整需要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调整,一旦超出了限度,照片的品质便会受到很大程度地影响。而且后期调整往往是不可逆转的。所以当决定对某张图片进行调整时,最好复制一张图进行调整。保留原始图是非常必要的。

照片的放大输出

在我们拍摄照片时,往往很难考虑到照片的最终用途。尤其是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时,往往会采用低数据量或较大的压缩比拍摄。而当图像产生了需要放大输出照片的需求时,才会后悔当初设置的像素和品质不高。因为数据量较低的原始图像要强制输出超过100%尺寸的照片时,画面会出现锯齿,影像也会变得模糊。为了避免“马赛克”像素点的出现,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制作大尺寸的照片。

翻拍与扫描

对输出的小幅照片翻拍进行放大输出无疑是一种简便的放大手段。与插值不同的是,翻拍放大的方式可以减少插值带来的多余像素干扰。但原始照片本身丢失的细节是无法再现的。与翻拍的原理一样,我们可以对低像素输出的照片进行扫描放大,以获得大数据量的文件用于输出更大幅面的照片。但扫描同样无法弥补图像细节的损失。

插值放大照片

插值的方式可以使原数码影像的数据量得到提高,减少因超出数据量而出现的马赛克现象。插值的方法非常简单,例如Photoshop就可以很方便地改变图像的像素及尺寸。在图像目录下选择选择图像尺寸,这时便出现了可以重新设置图像的尺寸的界面,在这个界面上我们可以较为随意地改变图像的大小。除了Photoshop外,许多图像处理软件都可以通过修改像素或输出尺寸进行插值。图片社的激光扩印机也都具有插值功能,可以一定程度地消减因超出输出范围而形成的“马赛克”现象。

从操作来看,插值比翻拍或扫描要简单得多,但并不是任何文件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插值效果。需要插值的图像本身需要有较好的图像品质。图像本身的数据信息越丰富,插值效果越理想。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数码影像插值插入的数据毕竟不是图像真实的数据,再高明的计算方式也只是一种猜测。所以插值越大,图像的锐利度也就越弱,边缘和层次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图像的插值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技术。在有大幅面输出要求的前提下,使用高像素的数码相机或高分辨率的扫描非常必要。

对于低像素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或本身数据量很低或压缩比很大,那么即使采用再好的插值方法也不能达到好的图像效果。所以当原始图片的数据量本身很低时,反复翻拍或反复扫描输出稿不失为一种应急的办法。

上一篇:数码单反相机市场评析 下一篇:61号院的会员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