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对污染产业转移投资倾向的博弈分析

时间:2022-03-31 01:28:03

外商对污染产业转移投资倾向的博弈分析

[摘 要] 污染产业转移是发展中国家既要引进外资又想减少环境治理成本的两难问题。本文引用Nash谈判模型,分析了跨国公司的投资倾向,得出跨国公司相对于东道国企业的投入资产的专有性越强,则跨国公司在合资企业中越倾向于拥有更多的股权,及跨国公司对中国合资伙伴收取的技术转让费越多,则其占股比例越少的两大结论。而政府的政策措施会影响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

[关键词] 污染产业 投资 谈判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按照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一个产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当该产业在整个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时,是形成期的表现。当该产业在整个产业系统中的比重迅速增加,在促使产业结构变动中的作用日益扩大时,产业进入了成长期。该产业经过一段快速发展之后,其产出量趋于平稳,增速放缓,市场容量相对稳定,同时该产业在产业结构变动中所起的作用也基本得到了发挥。此时,表明该产业己由成长期进入到成熟期。衰退期则表现为该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续下降,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成为主旋律。产业转移通常是技术水平高的发达国家将在本国处于衰退期或达不到本国环境标准的产业转移到技术水平相对低或环境标准相对低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行为。

产业转移对创新国和东道国都是有利的:一方面,创新国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和资源最优配置;另一方面东道国吸收了资金和引进技术,提高就业率,带来贸易创造效果,加速经济增长。但是,转移的产业一般是在创新国已处于衰退期,污染标准达不到本国标准的产业,转移到东道国,将会给东道国带来污染治理成本。因此,东道国是否接受污染产业转移,怎样接收,将是发展中国家值得关注的问题。

就中国而言,中国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水平落后,要发展经济,可以通过接收在发达国家落后,但存在比发展中国家高的技术的产业来发展本国经济,且中国目前正在大力吸收外资,引进技术。本文就中国在引进外资过程中,通过分析跨国公司的投资倾向变动,来相应的引进合适的外资更好的发展本国经济。

二、博弈分析

一般来说,跨国公司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将产业转移到中国:独资、技术转让、合资,其差别在于跨国公司的占股程度,即独资形式的占股比例是 100%,技术转让的形式的占股比例是0,而合资的占股比例处于前两种之间。因此我们只要确定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费和占股比例就能知道跨国公司的投资倾向。

在完全信息假设条件下,设α为跨国公司所占的股份(0≤α≤1),则中国参与合作的公司所占股份为(1-α);β表示产品生产过程中技术诀窍转让的单位技术转让费,如果合作企业不创新或跨国公司也不带来新的技术,则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但是如果跨国公司不断带来新的技术,则β的值就会不变或增加;设定技术诀窍转移系数为σ,则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所获得的利益为(σ β);ψ表示污染治理成本,这依据跨国公司所带来的产业的污染程度来决定;θ表示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成本;而ω为企业的总利润。

假设中国政府对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方式不设限制,而且永远获得专利保护,从而获得对所转让的技术诀窍的控制权,则跨国公司的利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投资企业占股所获得的利润,设为 ;另一部分是跨国公司获得的技术转让费,为,所以,跨国公司所获得利润的净现值为;那么中国合作伙伴的利润函数为:,其中为合作企业的净收入,。

作为理性个体的经济行为,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因而收益分配实则为各理性主体利益争夺的博弈过程,其间需要各成员相互协商或谈判来解决。而且企业对合作收益的预期不同,导致各利益主体产生效用差异,而满意度差异会极大地影响合作成功与否。基于效用最大的Nash谈判模型分析了理性人的博弈过程,设为伙伴i 的效用函数,谈判起点,表示各利益主体愿意接受的分配下限值( 即企业运用同样资源单干时所获取的收益)。谈判模型的惟一理性解是下列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这里是谈判者i谈判达成所获得的效用,是可能实现的效用集合, 是谈判破裂时谈判双方的效用,Nash称点为威胁点(threat point) 。

进一步 ,通过线性变换把威胁点作为原点,那么问题就简化为:

,其中,

这种做法意味着,我们只要关注谈判结果的净收益就可以得到Nash谈判解. Nash谈判模型使各利益主体达到最大的满意度,但是,只考虑了影响收益分配的单一因素,未能注意到合作伙伴关系的复杂性和具体差异。实际上,不同规模、实力的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是不同的,完全按照当时的投入资源进行收益分配,会逆向刺激跨国公司尽量规避风险,产生各种机会主义行为,从而使合作中各种创新活动受阻,合作效益逐渐低下。具有生命周期的产业转移,随着时间的推进,产业的投入要素是变化的。本文引入Jan Svejnar的推广定理,即在谈判定理的基础上引入谈判力概念,,且,,由谈判双方的专有性资产决定,即。比如跨国公司拥有技术,专利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中国合作企业具备政策优势,熟悉中国环境和游戏规则,中国企业拥有的“关系”、“政策”成了跨国公司在华经营不可或缺的资源(李维安,2003)。参与者行为在的约束条件下,选择以最大化。对该规划问题构造Langrange函数:

取极值一阶条件为,从而有。通过构建新的Langrange函数并求一阶导数,我们可以得到

(1)

将和式分别代入(1)式,我们可以得到本文的基本模型:

(2)

令,则模型(2)变形得到α的函数:。 (3)

将(3)式对求偏导,得:

当时,即跨国公司相对于东道国企业的投入资产的专有性越强,则跨国公司在合资企业中越倾向于拥有更多的股权。

将(2)式对求偏导,得:

即跨国公司对中国合资伙伴收取的技术转让费越多,则其占股比例越少。

考虑中国政府的因素。中国在引进外资的时候,通常希望在弥补本国资本缺口的同时,获得其他引资方式无法得到的外部效应,包括技术外溢效应、促进出口效应、竞争效应以及改善产业结构效应等。传统的外国直接投资理论仅仅考虑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活动的成本。但是,对中国而言,引资同样需要成本,而且相对于引资效果,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成本有时“过于高昂”,甚至“超过了外资带来的收益”,从而导致本国福利的损失,这主要体现在一些污染产业中。因此在产业转移中,政府的优惠政策或限制措施势必影响跨国公司进行外国直接投资的收益,促使其做出新的调整。如上式,如果跨国公司利益中,政府征收外商高额的税收,则产业转移成本高于其收益,跨国公司将会选择技术转让或到别的国家投资;如果政府采用优惠政策,则跨国公司选择独资形式其收益最大。

三、小结

吸收外商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连续16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3.5万家,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超过7700亿美元,对华投资的企业来自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世界500强企业有480多家在华投资,设立地区总部近40家。 一些跨国公司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们的环境保护水平和意识高于国内企业,特别是通过利用FDI对一些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老企业的改造,降低了原材料的消耗,减少了污染排放。但很大一部分外资企业对我国环境保护带来负面影响,许多跨国公司将在母国己经被禁止或严格限制生产的高污染产品转移到中国生产,从而转嫁环境污染。我国近年吸收的FDI中,从事高污染的生产企业(如化工、造纸、石油煤炭、冶金等)占吸引外资企业总数的20%,成了一个巨大的污染源。因此,随着跨国公司的增多,其对东道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从文中分析可看到,外商对污染产业的投资倾向主要由跨国公司、本国企业及政府的谈判力决定。跨国企业与本国企业的专有性优势强弱决定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向,而政府的政策措施影响着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

因此,在中国需要引进技术,增加就业的大环境下,在承接国外污染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政府可以根据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条件的改变,制定灵活的引进措施。当外商投资的产业确实含有较高的技术,能给本国国民经济带来福利的产业,我们可以通过合资或技术转让的方式,引进资金和技术,同时减少环境治理成本,切实提高外资的有效性;如果跨国公司的产业污染成本太高,可以限制其污染产业的投资。

参考文献:

[1]周 鹏 张宏志:利益相关者间的谈判与企业治理结构.经济研究,2002(6)

[2]戴育琴:污染产业跨国转移分析及对策.湖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3]卢 鸿: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投资方式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4

[4]wzs.mofcom.省略 2008-11-28

[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8)

上一篇:论中国化工产品遭遇美国反倾销制裁的应对措施 下一篇:中国加工贸易的区域格局及空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