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工贸易的区域格局及空间优化

时间:2022-06-08 11:51:53

中国加工贸易的区域格局及空间优化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取得了飞速地发展,但目前由于国内外各种严峻的形势,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使得我国的加工贸易面临着转型升级。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求我国加工贸易的区域格局得到优化。本文分析了我国现在加工贸易的区域格局,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就如何优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区域格局 空间优化

一、引言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加工贸易政策以来,加工贸易取得了飞速地发展,从(图1)中可以看到,其出口总额从1983年的19.44亿美元到2008年的6754亿美元,增长了将近347倍。同期,加工贸易出口总额在对外贸易中出口比重从8.7%提高到47.2%,己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方式。而现有的研究从空间的层面分析加工贸易的较少,因此本文从空间的层面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区域格局及其形成原因,并且就如何更好地优化这种格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数据来源:经国研网整理

二、中国加工贸易的区域格局

1.中国总的概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加工贸易总的区域格局是从东到西依次递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差巨大。我国加工贸易主要是分布在东部地区,从2002年到2008年始终保持着占全国比重的97%以上,尽管这些年来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所降的比例比较小。

数据来源:经国研网整理

2.中国加工贸易在沿海三大经济地带的分布。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加工贸易最发达的地区。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加工贸易在三大经济地带的分布自南向北递减。珠三角虽然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从2002年的52.7%下降到了2008年的40.2%,但始终是处于领先的地位,占全国比重的40%以上。长三角地区由2002年的24.7%发展到了2008年的38.9%,按照现有的趋势很有可能超过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加工贸易新的中心。而环渤海湾经济圈则相对于较稳定,基本上位于14%到15%之间。

数据来源:经国研网整理

3.中国加工贸易在各省区的分布。虽然从总体上看我国加工贸易的格局是从东到西依次递减,但具体到各个省区。情况又有所不同。从图3中我们可到看到在2008年,东部地区的广东省独占鳌头, 占了全国比重的40%, 上海与江苏紧随其后,但是相差较大。而东部的其他省份则显得很均匀,没有像广东与长三角地区这样集中。2008年中部地区各省所占比重较小( 小于1%), 分布较均,其中河南、安徽、湖北目前所占比例稍大一点。而在西部地区相差较大,四川、云南、陕西的比重略大一点,而宁夏、青海与所占的比例都小于0.1%。这与我国加工贸易实行不限区域、不限企业、不限商品的“漫山放羊”式的开放式监管模式有着比较大的关系。

数据来源:经国研网整理,港澳台数据缺失

三、我国加工贸易区域格局形成的原因

1.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加工贸易这种外贸方式,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而迅猛发展起来。可以把改革开放视为我国加工贸易的原动力。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关税和外贸管制的双重保护政策,所以造就了土地、资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国内生产投入成本大大低于国际市场,这些低廉的成本优势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必然吸引大量外资进来开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贸易。我国对外开放的顺序依次是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到1984年设立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再到1985年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最后是内陆地区开放。这种开放的顺序也使得我国的加工贸易有着同样的发展顺序。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而广东地区又恰恰是东部地区中开发最早的地区,因此广州加工贸易的发展最早也最快,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则发展相对较晚,所占的比例也较小。

2.地理位置的影响。由于我国加工贸易进口主要来自日本、中国台湾省、东盟各国和韩国,占加工贸易进口总值的65%,出口主要市场如2007 年美国、 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英国、新加坡、俄罗斯、印度及中国香港占据了近64%比重。而中西部地区离进出口中心较远,因此这种远距离运输造使得成本提高,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而沿海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加工贸易型企业更热衷于在这些地区进行布局。广东加工贸易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广东濒临南海,拥有许多优良的港口,离加工贸易的进出口中心较近,尤其是毗邻港澳地区,于是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在此投资设厂,利用其提供的廉价劳动力与土地资源,逐渐成为了世界重要的加工贸易基地。

3.投资环境因素的影响。投资环境按投资环境要素的物质形态属性的不同可以分为软环境与硬环境,它是外资企业投资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是外资企业。因此投资环境的优劣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硬环境是指那些具有物质形态的要素组合包括能源供应、交通运输、市政设施、服务设施和工业基础设施等等要素的组合。而软环境指没有具体物质形态的要素例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人文环境等非物质形态的因素因素。中西部地区的软硬环境与东部相比,差距甚大,从而导致中西部地区吸引的外国投资较少,加工贸易发展很缓慢。

4.加工贸易主体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FDI) 与加工贸易之间有着比较显著的相关性。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主体仍然是外资企业占主导地位,但民营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在逐年下降。最近在长三角地区,尤其是江浙地区,该地区民营企业的发展,为该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在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在进出口中所占比重都较高,而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所占比重较低,制约了西部地区发加工贸易的发展。

四、我国加工贸易空间优化的对策与建议

1.引导实现我国加工贸易的地区转移。从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现在面临的金融危机严峻形势、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来看,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刻不容缓。随着东部经济的日益发展,这些地区原来具有的竞争优势比如说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等都逐渐减弱。特别是对于一些处于较低层次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更加需要加快转移,这次金融危机,沿海大量的这种加工贸易型企业倒闭了,迫切需要转移,而这种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在中西部地区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运输成本大大减小了,这对于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2.逐步改善中西部的投资环境。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能否转移,转移速度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西部地区能否有能力承接这种转移。而中西部地区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则需要一个较好的投资环境。西部的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较差,市场发育不足,政府的行政效率不高,法治不健全等等这些削弱了其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因此对于西部来说,改善投资环境势在必行。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大力投资加大对交通、能源、通讯等重要设施的建设。因为适合向中西部转移的加工贸易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 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产区域的选择上受制于运输条件。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 运输成本势必大大增加, 这无疑会大大抵消中西部地区具有的劳动成本低、自然资源丰裕的优势。其次要加强软环境的建设。要不断开放市场,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以及不断完善各种法律制度。以此来快速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来改善中国目前加工贸易的区域格局。

3.培植中西部地区特色的加工贸易型产业集群。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产业集群这种组织形式,在珠三角与江浙地区形成了大量的专业化集群。一些省市的加工贸易主要是聚集在几个主要城市,具有明显的群聚效应。如山东加工贸易出口的76%是由青岛、威海、烟台三城市完成;广东省的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深圳、佛山等几个城市;浙江的加工贸易则主要集中在杭州、宁波、台州等地;江苏的加工贸易集中在苏南地区的几个城市,如苏州、昆山、无锡等地。这给予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很大的启示。基于西部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培植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增加产业关联度与溢出效应,提高竞争力,从而带动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

4.中西部地区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目前,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是外资企业。但东部地区的民营经济飞速发展使得民营经济在加工贸易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也正影响着我国加工贸易的区域格局,无论从规模还是增幅上都赶超超过外资企业的势头。民营企业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将成为拉动加工贸易增长的主要力量。在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的企业是国有企业,不利于发展加工贸易。因此应加强中西部地区应该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同时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从而更好更快地发展加工贸易。

参考文献:

[1]黎国林 江 华:我国加工贸易的区位分布及其优化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4):23~24

[2]刘德学:全球生产网络与加工贸易升级[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1~52

[3]王 彬:中国加工贸易失衡及对策[J].中国商界,2008,(5):37

[4]李 亚:外商直接投资与加工贸易的相关性分析[J].经济问题,2004,(9):66~67

[5]艾 闵 赵虎林 刘习波:我国加工贸易的区位研究[J].北方经济,2008,(2):61

[6]鹿 朋:中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研究[D].安徽大学,2005,(5):42

上一篇:外商对污染产业转移投资倾向的博弈分析 下一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