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困生教育转化初探

时间:2022-03-28 07:15:31

数学教学中学困生教育转化初探

[摘 要]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具体实施:摈弃歧视,激趣启智,树立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赏识学生,优化教学,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剔除陋习,指导学法,培养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分层教学,分类推进,促进学困生自我发展;建立学习伙伴,集体教育,增强学困生的集体归属感;转化思想,端正心态,培养学困生的的学习品质与个性特征。

[关键词]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8-0067-03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良或方法不当、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能力和知识目标达不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这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相对于普通学生有所欠缺,学习水平达不到老师要求。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对数学学习中的学困生来说,主观原因为:在小学和中学低年级阶段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欠缺,自我数学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方法不佳;学习中偷懒,缺乏吃苦精神,逆反心理强烈,学习耐挫力差。客观原因多为:数学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班级班风不良、家庭教育脱节等。

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数学教师不仅要付出爱心、耐心和恒心,还要借助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措施。

一、摈弃歧视,激趣启智,树立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困生一视同仁,尊重爱护他们,还要为他们付出比普通学生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教师要通过与学困生的思想和心灵交流,消除他们对教师的心理隔阂。另外,教师还要借助个人精湛的教学艺术与充满爱心的教育感染,熏陶学困生的心灵,使他们尊其师、信其道、学其艺,并树立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可以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促进心理活动的加速。数学教学中出现学困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厌恶数学课堂和数学考试。因此,数学教师要从培养这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入手,为学生讲明数学的重要意义,如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对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促进,对提高学业成绩、顺利通过中高考的意义……还可以通过给学生介绍国内外著名数学家的成长故事及其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赏识学生,优化教学,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给人带来疲倦。”欣赏每一名学困生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教师要放弃陈见,将爱洒向这些并无好感的学生;要能看到每名学生的闪光点,肯定、赞扬每一名学生,使学生觉得自己是有用之人、可塑之才。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对学生分类建立学档,开展有效的分层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自身学习最近发展区上获得有效进步。不能让学困生感到知识过难,能力无法达到,进而丧失学习自信心;不能让临界生满足于知识掌握,能力训练无提高;也不能让学优生觉得讲授内容简单,能力提高无目标。教师只有课前做好备课,精心预设课堂学习活动,优化教学方式,准备学生学习素材,重视学生课堂学习应用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目标的预设,才能保证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人知识与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发展。

三、剔除陋习,指导学法,培养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学困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事倍功半,学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久而久之,他们便丧失学习信心,产生消极应付甚至放弃学习的念头。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教导学困生积极主动剔除个人学习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建立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对数学课非常重要,学困生可根据个人时间来安排预习时间。若个人时间不多,可在课前快速浏览新知识点、学习重难点和当堂习题类型,做好必要的课前心理准备。若个人时间充足,可以展开自我测评,产生课堂问题,带上质疑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课堂听课很重要,但很多学困生往往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思考、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常常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时刻关注这些学生的神情,要从他们的面部表情、神态举止中发现他们的心理走神和思想抛锚,及时矫正、诱导,唤醒学生的第二次心理投入,使其快速跟上教师的课堂思路,进入听课状态。而在创设教学活动情景中,教师也要为学困生提供适当的参与机会,使其产生归属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继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课后作业这一环节,数学学困生的突出表现是不会做作业。学困生往往不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不少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苦恼不已,甚至诱发抄袭作业的行为。抄袭作业是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帮助学生予以纠正。教师可以通过互助学习小组、优差组合、一帮一互助学习等形式帮助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

借助复习巩固,学生可以通过系统性的知识回顾构建知识体系,开展专项能力达标检测,考查所学知识掌握情况,提升综合应用能力。教师要指导学困生做好个人学习的自我反思,帮助他们及时总结得失,弥补不足,并拟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四、分层教学,分类推进,促进学困生自我发展

每名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上都存在自身的最近发展区,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洞察学生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最近发展区。如果教师的预设学习目标与任务恰好处在学生个人学习知识与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就能促使他们获得长足发展与进步,实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对象是一个学生群体,凡是有群体的地方,就有上中下。为了人人有发展,个个有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开展分层教学,针对班级内学生学习实际,将学生按数学学习中的进步快慢划分成A、B、C三类,在每天的学习任务布置上分层设置目标,划分难、中、易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层次的学习内容,达到自我学习的自我水平发展与能力提高。同时教师要从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质疑答问、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合作互助、学习活动情境创设与参与诸环节,有意识地构建不同层次学生学科学习的自我内在需要,将外在的需要与要求通过灵活巧妙的教法、学法预设,经历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的自我学习需要,从而培养起学生学科学习的内在动机,产生学科学习的好学情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逐步形成自我好学、会学、乐学的良好学习习惯,获得自我知识水平与能力层次上的自我目标最大化的发展。

五、建立学习伙伴,集体教育,增强学困生的集体归属感

在数学学习中,学困生往往表现得游离于群体之外,他们在课堂小组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总是带有深深的自卑感、失落感。为满足学困生的心理需要,教师在学习活动中要帮助学困生建立伙伴、构建集体,可以给他们搭配学习互助同桌,使他们置身于集体之中。通过集体的平行教育力量,使学困生建立起集体归属感,进而使他们有意识地通过他人和集体的力量寻求自我发展,主动获取集体的帮助,并产生为了获得集体的认可与肯定而开展自我教育的力量。这种力量一旦聚集,将产生自我成长的不懈驱动力,使个人取得长足的进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知识教授外,也要关注学困生自我成长的心理需要,通过帮助他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其融入集体学习氛围,树立起集体荣誉感,产生学习的内动力,促进自我快速发展。

六、转化思想,端正心态,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品质与个性特征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态度决定人生。在校青少年学生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随着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和家庭经济的快速发展,多为独生子女的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面对各种社会化角色的需要和学习之外的种种诱惑,在校学生成人化的现象日益严重。许多学生过早地遭受社会不良习气的侵蚀,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丧失了对学习应有的心理需要和兴趣,出现了思想偏激、贪图享受、自私狭隘等不良倾向,这也是数学学习中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在积极开展数学教学的同时,更应关注学困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教育他们树立正确、远大、健康、向上的人生奋斗目标,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知、好学乐进、奉献社会的人生精神追求,使其远离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端正学习态度,全身心投入学业。

当然,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容易出现反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可一味追求眼前既得利益,而忽视、放弃学困生的教育转化,要树立为人师的崇高追求,拥有爱生如子的情怀,以失去个人一时利益,成就学生一生成功的博怀和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教育转化学困生,促使每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个人知识水平与能力发展的最大化,这也是我们数学教师人生价值的最大追求。

参考文献:

[1] 高艳丽.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2] 陈冬云.浅谈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J].学苑教育,2009(4).

[3] 任润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问题初探[J].中国教研交流,2008(6).

上一篇:浅谈全自动录播系统在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中... 下一篇:国际教育视野中外语教育特色课程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