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学行为转换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3-27 02:04:41

对教学行为转换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历史教学;教学行为;课堂秩序;主体作用;

主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4—0062—01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很多历史教师都能够围绕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课堂上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认真审视、研究一下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笔者发现,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的教学行为依然存在。下面,笔者就历史教学中教学行为转换的认识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行为转换不能走形式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创设一个趣味盎然的环境,广大历史教师则在教学形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进行课堂讨论、开展辩论会、编演历史剧及组织历史知识竞赛等都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些教学形式。客观地说,合理运用这些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但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教学形式,都要以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为基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教学行为的转换不能走形式。如,讨论几乎是教师在每节课中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不需要讨论,只要让学生阅读教材,他们就能予以解决,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而且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也是与教师的互动,学生动手是活动,动脑同样也是活动。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需要出发进行设计,要注重实质,如果仅是追求表面的形式,就背离了新课改的要求。

二、互动式的课堂中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让课堂“活”起来,很多教师可谓绞尽脑汁,但当课堂确实“活”起来时,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课堂秩序混乱。如,在“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课教学中,首先,笔者给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你认为宋元文化中的哪项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最后,分组交流各自的看法,教师予以适度点拨。各小组学生发言非常积极,能从不同角度论证本组所认定成就的重大意义。应该说,这节课的设计是比较新颖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被激发出来了。但是,在其中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时,其他小组的学生,要么忙着整理手头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他们不倾听、不补充、不思考,整节课看来并不是那么成功。由此可见,如果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为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建立新规则,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表达,使他们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并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在追求课堂民主、开放的同时,形成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施历史新课程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与合作者,应由居高临下的说教者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在听其他同行讲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都非常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设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如,某位教师在讲“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前,提出了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上课时,则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大多数学生都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受年龄、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有些问题的阐释不够深刻,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这就需要教师在小组总结时及时给予补充和纠正。可是在整节课中,这位教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就像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历史学科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应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与学生一道探寻真理,真正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笙 编辑:孟 刚

上一篇:幼儿园实施英语游戏教学的方法探微 下一篇:反思的路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