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3-25 10:10:00

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几点思考

摘要:“中等收入陷阱”是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水平迈进的主要障碍。中国于2009 年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通过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时一些国家的人均GDP等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从经济角度提出符合具体国情并能顺利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收入分配; 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7

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首次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概念,指出“许多经济体常常都能非常迅速地达到中等收入阶段,但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跨越这一阶段”。这些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区间的经济体,或是陷入增长与回落的循环之中,或是较长期处于增长十分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2006年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提出“中等收入陷阱”,其概念为:当经济体的人均GDP达到世界中等收入水平后,极少有经济体能顺利地跨越为高收入经济体,这些经济体由于新的增长动力不足,导致经济陷入长期停滞期。落入“ 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其呈现一些共同的特征,如经济增长不稳定,城市化进程减慢以及收入差距过大等。

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指标比较

1978 年以来,中国以人均GDP仅为183 美元的起点一直列入低收入国家行列,2001年人均GDP达到1041.58 美元,中国成为中下等收入国家,完成第一次历史性跨越; 2009年我国人均收入突破4000美元大关,顺利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此次可以看作是我国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跨越。此后中国将面临如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

世界上最早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拉美地区。这些国家与中国在经济总量、经济增长动力等各个方面均无法比较,而且二者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等方面也存在着巨大差别。因此选取多个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进行比较,找寻二者存在着的差异(见表1)。

首先,对于储蓄率、投资率等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指标来说,中国的指标值要远远高于拉美国家,但其消费率却又大大低于拉美国家。因此,中国若能顺利拉动内需,使其达到一个适宜水平,就会为未来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

其次,虽然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超那些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时的拉美国家,但值得注意的是,拉美那些国家的城市化率水平却已经非常高,如阿根廷在20世纪70年代的城市化率就高达85%,而中国到2011年的城市化率才首次达到51.27% 水平。

第三,尽管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突破国际警戒线,但和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时期的水平相比仍然较低,这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中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

与拉美地区已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不同,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前我国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稳步前进,城市化的进程继续加速。但仍需要注意,近些年阻碍经济发展动力的条件也在增加,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逐渐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依靠外需和投资拉动,中国经济持续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于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路径的变化,以及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而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难以持续较快增长,在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拉动经济则主要依靠高强度政府投资,这并非长久之计,而且会带来产能过剩和通货膨胀等问题,因此,增长速度一旦放缓,过去掩盖的低效率问题就会暴露无疑。我国有庞大的国内市场,若国内消费需求能明显增加,必然会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第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如表1所示,2011年中国基尼系数达到0.47,处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之上。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成为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相比的一个突出特点。初次分配环节,政府和企业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占比却不断下降。收人分配不公平致使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拉大,尤其是地区间、行业间、岗位间收入差距扩大。再分配过程中,弱质产业和弱势群体得不到有力的保障,对拉大的收入差距和过高的财产差别缺乏合理有效的调节。

第三,城乡二元制度尚未完全打破。由表1我们知道,我国在2011年城市化率过半,达到51.27%水平,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乡的二元结构却未完全打破。城市居民在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等方面均占有主导地位,其收入一直高于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在管理户籍、市场进入限制、劳动就业、接受教育等方面都有受到不平等待遇。

三、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建议

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与上文对相关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抓住增长方式转变的历史机遇

我国早在“十二五”规划建议就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的主攻方向,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尽快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经过国务院批准制定了《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制定出台合理提高劳动报酬、加强国有企业收入分配调控、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重点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其意义体现在:一是决心消除初次分配环节中产生的不公现象,健全劳动力要素市场,让劳动者获得合理的报酬和公平的竞争机会。二是要在税收体制、财政支出结构上做出调整,杜绝高收入者偷税漏税现象,减免中低收入者税收,给予低收入者更多的转移支付。同时要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消除社会保障上的待遇差异。

3.积极推动城镇化进程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小城镇,放宽城乡劳动就业的政策,使城乡劳动者能够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就业。通过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居民收入的差距,防止两极分化,确保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参考文献:

[1]蔡昉.中国经济如何跨越“低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1).

[2]马岩.我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及对策[J].经济学动态,2009,(7).

[3]郑秉文.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基于国际经验教训的视角[J].中国人口科学,2011,(1).

[4]王一鸣. “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比较和原因分析[N].学习时报,2011-3-28.

[5]李刚.“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现实[J].中国经济问题,2012,(5).

[6]庄巨忠.中国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市场,2013,(3).

[7] 周俊生.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需要持久攻坚[N].南方都市报,2013-5-27.

上一篇:总部经济集聚区发展新路径探究 下一篇:从货币产出比与资本产出比看中国投资与货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