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资源禀赋与治理精英对于农村发展模式的影响

时间:2022-03-25 01:23:55

农村资源禀赋与治理精英对于农村发展模式的影响

摘要:农村发展模式是农村治理精英在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下通过实践形成的农村运行方式。分析归纳具体农村的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国家政策在农村有效落实,更有利于资源在农村的合理利用。本文以农村治理精英发展农村经济时积极性、农村禀赋资源两个指数为变量,将农村发展模式分为主动规划发展型、被动输入发展型、资源附生发展型、衰落消亡发展型、挣扎求生发展型。认为农村治理精英和农村资源禀赋是决定农村发展模式的关键因素,可以以此推测不同类型农村发展未来的走向。

关键词:农村治理精英;农村资源禀赋;农村发展模式

背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①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伴随党中央政策出现的不仅仅是机遇,同时也是农村发展的困境。一方面,是来自于上级政府的资金源源不断涌向农村基础建设;另一方面,则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量资金的浪费以及长期以来无法治愈的“自动造血功能较差”诟病。因此,通过相应方法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以及促使农村自动造血功能生成,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村民富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影响农村发展模式的相关变量

1.农村治理精英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

对于“农村治理精英”的定义,受专业学科、知识结构等的影响,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分别有马克思・韦伯的权威性定义方式、张厚安的功能性定义方式、贺雪峰的时代性定义方式以及金太军的体制性定义方式。在本文笔者将农村治理精英定义为:精明强干,睿智负责,出类拔萃,处于国家与村民互动的结合点上,有着很强的内聚力和对农村政治的控制力,在农村中拥有比较优势,拥有一定的地位和支配能力,对村委决定和农村生活、农村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个人或群体。②他们在农村中有较高的威望、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农村治理精英在参与农村规划的过程中,他们建设农村的积极性对于引导本村进入相应的农村发展模式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相同资源禀赋条件下,农村治理精英积极性的迥异,直接导致农村发展模式的差别。

2.农村资源禀赋

农村资源禀赋是指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各种要素总和。这种要素既可以表现为可见形式,也可以表现为隐形形式。例如农村的地理位置、可以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可以享受到的国内政策以及地方性政策、农村与附近区域的互动、可以利用的本地或是外来资金、可供开发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源、拥有的技术、土地、市场、产业优势等,均可以视为农村的资源禀赋。农村资源禀赋与农村治精英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相同的重要性。而农村精英对于农村资源有效利用对于村庄的升级转型通常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3.农村发展模式

对于“农村发展模式”,国内外界定比较模糊。张富刚认为,农村发展模式是一国根据所选择的农村发展战略和农房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国特色的、能够使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的理论概括。③费孝通把“内生”与“外联”两个概念作为区分我国不同区域发展模式的尺度,内外混合型发展模式是内生型发展模式与外联型发展模式的混合体。本文则根据农村精英在“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下是否发挥积极性所导致的农村发展结果”来区分不同的农村发展模式,从而来理清农村资源禀赋与治理精英对于农村发展模式的影响。

二、五大农村发展模型

中国农村发展模型图

1.主动规划发展型

主动规划发展型是指区域内的个人或集体通过挖掘、累积、拓展人力资源、社会资本、资金、土地等要素,为寻求更高的资源利用率,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而对各类资源进行各种优化组合,从而获得较优结果的发展模式。这种农村发展模式往往显现出如下特点:(1)农村治理精英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和服务意识,较大的魄力,敢想敢干,奉献的精神较强。(2)一般有从事工商业的经历,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3)家族势力对于农村治理精英的影响表现为“理性经济人”的特点,对于村庄治理精英的选举往往采用“用脚投票”的方式。(4)该村庄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上具有资源禀赋的相对优势,且农村治理精英具有敏感的思维,能够合理利用村庄中一种资源,或是几种资源的组合,实现较高的投入产出比,从而推动村庄的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或是村民个人收入普遍提高。总的来说,主动规划发展型的村庄具有相对资源禀赋或是绝对的资源禀赋优势,且农村治理精英在建设规划村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较好的服务意识和创业意识。

2.被动输入发展型

被动输入发展型是指区域内的个人或集体因为创业意识、服务意识,创业能力不足、或是因为体制落后、物质资源缺匮乏等原因必须借助外部资金、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科学技才能维持发展的一种社会发展模式。被动输入发展型具有以下特点:(1)农村治理精英缺乏创业意识和服务意识,少有魄力和奉献精神。(2)少有从事工商业经历,务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缺乏组织能力和规划能力。(3)家族势力对于村两委的选举具有较大影响,能力较强、品德较高的农村精英未必能够进入村两委的队伍。(4)该村具有一种或是几种以上的资源禀赋处于相对优势,但由于缺乏让有能力、有品德农村精英进入农村治理精英队伍的渠道,致使村庄的资源禀赋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5)等、要、靠、借是维持村庄运行的主要途径。总的来说,被动输入发展型村庄虽具有资源禀赋的优势,但由于农村治理精英既没有创业意识又没有服务意识,从而使村庄走入了只能依靠外来辅助才能正常运行的发展轨道,几乎没有自动造血功能。

3.资源附生发展型

资源附生发展型是指依靠某区域内的市场、文化、技术、产业、资源等因素来形成专业化经营或达成规模经济、实现富裕、经济发展的一种发展方式。资源附生发展型具有如下特点:(1)农村治理精英虽缺乏创业意识但具有较好的服务意识,虽缺乏做事的魄力但具有奉献精神。(2)缺乏工商业从业经历,规划能力和组织能力不足。(3)该村具有资源禀赋优势,虽本村的治理精英缺乏开发和规划的能力,但拥有积极的服务意识,在外界力量包括上级政府规划、外部资金投资等作用下,可以使村庄的个私经济或是集体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4)家族势力对于村庄日常事物的开展具有较大影响,但由于家族势力同样也缺乏创业能力和规划能力,对村庄经济发展影响较少。总的来说,资源附生发展型村庄具有相对资源禀赋优势,农村治理精英虽缺乏创业精神,但由于其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对规划的良好执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村庄的自动造血功能,资源禀赋得以合理利用,使村庄进入较优的发展模式。

4.衰落消亡发展型

衰落消亡发展型是指区域内的个人或团体缺乏创业意识、服务意识的同时,区域内资源禀赋也处于绝对劣势,导致即使有外部力量干预或是长期支持也无法形成自动造血功能的发展模式。衰落消亡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农村治理具有缺乏服务意识和创业意识,缺乏魄力和创业精神。(2)村庄资源禀赋处于绝对的劣势,

投入产出比极低甚至为负值。(3)外部力量的长期干预或是支援无法使该村庄产生自动造血功能。

5.挣扎求生发展型

挣扎求生发展型是指区域内的个人或是团体具备相应的创业能力、服务意识。但由于该区域内的资源禀赋处于绝对的劣势,付出较大努力和代价也无法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挣扎求生发展型具有以下特点:(1)农村治理具有积极的服务意识和创业意识,富有魄力。(2)规划能力和执行能力较强。(3)由于村庄资源禀赋处于绝对劣势,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投入产出比极低。(4)即使有政策优势、长期资金补贴的等外界力量的介入,村庄也难以形成自动造血功能。

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建设的高潮时期,这为新农村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城市化建设的同时,如何更好的进行新农村建设,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为了实现上级资金、政策的有效利用以及培养农村的自动造血功能,建议如下:(1)对于主动规划发展型村庄,上次政府应该充分授权,并给以更多的自主发展权。降低村民以及农村治理精英在农村创业的门槛,优化创业环境,促进个私经济和集体经济在村庄协调可持续发展。(2)对于被动输入发展型村庄,要做好“创业型”人才引进或是村庄内部培养的工作,对于引进和内部培养失败的农村,建议兼并到附近主动规划发展型村庄,并把村庄的过剩劳动力向城镇工商业转移,对村庄原有的资源禀赋进行使用权或产权转移经营,实现村庄资源禀赋和国家下拨资金有效利用。(3)资源附生发展型,因为其拥有相应的服务意识,因此培养农村治理精英的创业意识或是引进创业型农村治理精英实现该村更好发展的有效途径。(4)对于衰落消亡发展型的村庄,因为其资源禀赋的劣势,在做好当地人文物质保护的基础下,建议当地人口向工商业转移。假如当地较有优势的资源在规模化经营条件下可以得到较优的投入产出比,则可以考虑让少数人开发该区域资源。(5)对于挣扎求生发展型的村庄,因为其资源禀赋处于绝对的劣势,但农村治理经营的创业意识较强,一方面可以考虑把该村的治理精英往主动规划发展型、被动输入发展型、资源附生发展型等资源禀赋处于优势的农村转移,另一方面,则可以考虑把农村人口向工商业输送。

总的来说,对资源禀赋较强的村庄,要使其具备创业能力和服务意识都较强的农村治理精英,使其转化为主动规划发展型村庄。同时,国家在支持农村建设的时候,应该把国家资源重点往这类农村倾斜,使其产生自动造血功能。从而做到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农村可持续发展。对于资源禀赋处于劣势的村庄,要指导其村民向工商业转移,如果处于相对劣势的资源禀赋在规模化经营以后,可以产生较优的投入产出比,则可以考虑规模化开发。同时,国家在向资源禀赋处于绝对劣势的农村投入资金进行农村改造的时候,应把更多的资金放在农村人口转移,资源禀赋的集中经营上面,一方面有利于从更多的闲置劳动力转移到工商业上来,另一方面,人口在资源禀赋较强地区集中,有利用资源的有效利用,更有利于村民收入、生活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注解:

①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全文.

②杨林峰.精英异向流动下的农村政治[J].中国城乡桥,2007(10).

③张富刚,刘彦随.中国区域农村发展动力机制及其发展模式[J].地理学报,2008(2).

上一篇:共享心智模型对多团队系统绩效影响路径 下一篇:动态能力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