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时间:2022-01-04 10:48:10

真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只要有教学,备课就不会终止。备课效率的高低与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活动的优劣。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想教的困惑,更多的要从备课中找原因,改进备课是改进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要注意长期备课与短期备课相结合

长期备课是指教师有计划地围绕教材进行知识积累和加强自身教学素质的修养(包括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而短期备课则是指熟悉和分析本课教材,熟悉学生,书写教学设计,准备教具等等。

教师一堂课的成功,绝不是指昨天和前天的准备,而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准备。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举过这样的一个例子:有一位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听课的一位教师对这个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学家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个例子是很感人的,也发人深省。教师要是上好课,取得教学成功,非一日之功。

备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有一个质的飞跃,就必须依赖于量变。古代荀子在《观学篇》中就曾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至江海”。它形象阐述了量变的意义,从知识的角度看,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把“积跬步”“积细流”作为自己短期备课的先导。

我们从步入工作岗位开始,就应注意对知识的点滴积累。例如作文摘卡、读书笔记、知识剪报等等,这样既可以丰富我们教学内容,也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如果这样长期积累下去,若干年后,我们就会深深体会到积累给我们备课带来的好处。

二、正确认识备课的重要性,把握备课的每一环节

备课既要对课标“心中有数”,还要“胸中有书”,更要“目中有人”;既要备教师怎么教,更要备学生怎么学,还要备怎么考和练。备课绝不是单纯的生物学知识的堆砌,应该看到当代科学正向整体化趋势发展。各科学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因此,生物教师不能只把眼光集中在生物学专业知识学习上,只要是对分析和理解教材有益的,都要去学习或理解。如哲学、心理学、科学史、医学、生态学、人才学等等。

在备课时还要注意到知识的衔接,教高中生物课时,应注意联系初中教材的有关知识,教初中生物时,应该注意小学自然课中的有关知识。备课的整体性就是重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系统的科学知识,不是各部分知识的机械总和,而是各部分知识的有关结合。

一般人常有一种误解,认为教师越有知识,教学就越有成效。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效果往往还取决于教师阐述知识的方法是否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理解水平。因此,备课中还须考虑学生整体性特点。学生的智力发展是不平衡的。道德水准不同,品行也各有差异。了解学生的整体特征,特别是后进生的情况,可以克服教师的急躁、冒进情绪。多注意对差生的辅导,注重因材施教。教师教学中赢得了差生的尊重和信任,也就赢得了全班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这就是一种整体效应。

备课中教师要预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只要将教学设计建立在对已有经验反思的基础上,写出教学设计才具有针对性。“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了没有适合所有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方法,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教学水平、学生的基础对教学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备课是一种复杂的劳动。教师不仅要正确地握知识,还要正确地把握传授方法。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周密的考虑他所讲知识将在学生的脑海里得到怎么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的方法”。

三、 挖掘教材的思想性,适当增加教材的内容“新、趣、活”成分

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生物科历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在初中还被认为考查科目,甚至有人认为生物课是“副课”。因而,一些教师也认为生物教学只要照本宣科就可以了,当然也就认为生物教材上没有多少思想教育内容可找。其实,生物教学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有待开发利用,关键是教师是否重视,是否在备课中把思想性原则贯穿到课堂讲授之中。

教材处理适当增加“新”的成分,是指教师应注意传授与教材相关的最新新闻,最新成果。例如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时,向学生介绍了当代基因研究的发展:1990年10月,被誉为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特征。1998年,一批科学家在美国罗克威组建赛莱拉遗传信息公司,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展开竞争。1999年9月,中国获准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同年12月1日,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小组宣布完整破译出人体第22对完整基因序列的测定。2000年4月6日,美国赛莱拉公司宣布破译出一名志愿者的完整遗传密码,6月26日,中、美、日、德、法、英等六国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标志着人类在解读自身“生命之书”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2001年2月12日,6国科学家和塞莱拉公司联合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

适当增加“趣”的成分,是指精化选择有趣的例子或实验,以增加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兴趣。这对处理初中教材尤为重要。例如,再讲初中植物学绪论课时提问学生:自然界的植物为什么这么多,人怕太阳晒而植物为什么不怕?通过讲虎克发明显微镜的故事,是学生了解细胞是怎么样发现的,以此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

适当增加“活”的成分,是指教师在授课中注意促使学生发生“学习的迁移”,即人们常说的产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的效果。当然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也能促使学习的正确迁移。因此越是基本的东西,往往具备普遍性。学生掌握的只是越扎实,越有利于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所以在教材处理中为了“活”必须扎扎实实地教好“双基”。

教师的真功夫花在备课上,硬本领显在课堂舞台上,这是每一位优秀教师的真知灼见。

上一篇:酒店管理实践教学改革刍议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