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室内空间尺寸控制措施

时间:2022-03-21 02:54:34

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室内空间尺寸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群体住宅工程大量涌现,业主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住宅工程分户验收中室内空间尺寸的控制已成为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由于分户验收处于完工阶段,对室内空间尺寸超偏差的整改和处理,往往返工量巨大而带来工期的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全面对室内净高尺寸进行控制,方能有效保证工程质量和较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住宅工程 室内空间尺寸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1、室内空间尺寸标准要求及检查方法

1.1按照《青岛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规定(修订)》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控制要点》要求:

1.1.1室内净高

(1)同一房间室内净高最大负偏差不得大于20mm;同一房间室内净高测量最小值与最大值之差不得超过20mm。

(2)混凝土现浇结构标高(每层)的允许偏差为±10mm;

砖砌体标高(每层)允许偏差为±15mm。

(3)地面找平层标高的允许偏差为±8mm,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5mm;

水泥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地面面层的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5mm。

(4)天棚一般抹灰的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 4mm。

1.1.2室内净开间、进深

(1)同一房间室内净开间、进深测量最小值与最大值之差均不得超过20mm;

(2)混凝土剪力墙轴线的允许偏差为5mm,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为+8mm、-5mm;

砌体轴线的允许偏差为10mm。

(3)墙面一般抹灰的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 4mm。

1.2 检查方法

(1)使用激光测距仪或钢卷尺进行测量、偏差为实测值与推算值之差;极差为实测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2)空间尺寸测量宜按下列程序进行:

a在分户验收记录所附的套型图上标明房间编号。

b 净高每个房间测量不少于5处,净开间、进深尺寸每个房间各测量不少于2处,测量部位宜在距墙角(纵横墙交界处)500mm处及房间几何中心处(详见下图)。特殊形状的自然间可单独制定测量方法。测量部位及数据应在房间内相应位置标识清楚。

室内尺寸测量示意图

2、室内空间尺寸超过标准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2.1表现形式

(1)房间内墙之间净开间进深或地面至天棚底的净高实测实量偏差超过允许偏差的现象

(2)房间内墙之间净距在开间进深方向两头出现不同程度的一头大一头小现象

(3)室内平面形状为平行四边形即阴阳角不方正此时经实测实量不存在超偏差或一头大一头小现象

2.2 室内净高超标原因分析

2.2.1主体施工阶段的原因

(1)模板支撑体系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1、立杆间距过大,下部缺少垫块2、模板和木龙骨刚度不够,尺寸有偏差,3、扫地杆和水平杆没纵横贯通,不形成整体,混凝土浇筑时易出现轻微滑移,4、施工时梁、板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起拱

(2)模板支设完成后,没有严格检查模板标高

(3)模板多次使用后,容易变形,边角出现翘曲,接口高低不平

(4)楼层标高在传递时,局部楼层净高或出现整体偏大或偏小

(5) 现浇楼板在砼浇筑过程中板面平整度差高低不平现象从而造成现浇楼板厚度偏差过大

(6)未达到混凝土拆模强度,拆模过早导则跨度较大的板、梁出现跨中出现下挠变形,

2.2.2 装修施工阶段的原因

(1)粗装修时楼层控制线未全面复核

(2)地面施工时制作灰饼间距大或灰饼标高制作时控制不严谨,造成地面面层施工时造成测量时偏差大

(3)未提前对原混凝土结构面平整度偏差大的部位进行处理

2.3 室内开间、进深超标原因分析

2.3.1主体施工阶段的原因

(1)现浇剪力墙结构的模板加固不牢出现涨模现象,加固完成后模板垂直度有偏差。

(2)剪力墙结构或砌体在施工过程中轴线发生移位或轴线定位偏移过大从而造成结构自身在开间进深尺寸超出施工规范允许偏差

2.3.2 装饰装修施工阶段的原因

(1)主体结构中造成的墙柱鼓膜、轴线偏移超过1cm的没提前处理;

(2)灰饼设置间距大或没有按房间墙面四周控制线进行控制;

(3)一般抹灰的墙面,由于立面垂直度、平整度、阴阳角的控制不到位造成不同程度的开间、进深尺寸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出现一头大一头小现象。

3、室内空间尺寸控制措施

3.1室内净高尺寸的控制

3.1.1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1)模板支撑体系应在施工前由项目技术人员进行编制,由公司方案审核师进行审核,公司总工审批后再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模板支撑搭设具体要求如下:1、立柱间距按计算取值,不应大于1.2m,立杆下应有垫块,立杆距剪力墙距离不宜大于300mm;2、模板、木方应选用优质材料,尺寸误差小,能满足刚度要求,确保混凝土浇筑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3、第一步大横杆的步距均不应大于1.8m,其它大横杆的步距均不应大于1.2m;最高一步大横杆与模板支撑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50cm,扫地杆离地面不超过200mm,纵横贯通;4、对跨度不小于4米的梁、板构件,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1/1000-3/1000.

(2)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完成后,严格检查,提高控制标准,1、重点检查楼板厚度不同时的板面是否已经按要求降板,2、由于底模上表面标高允许偏差为±5mm,为保证楼层混凝土浇筑后室内净高尺寸不出现负偏差,在控制标高时,可以在每层楼层设计标高基础上适当抬高5-8mm。

(3)现浇楼层楼板结构的模板采购应选用质量好、刚度好的材料,使用周转过程中加强维护和保养,不合格的模板及时淘汰。

(4)楼层标高传递过程中,每隔4~5层增设中间控制点,以方便高层传递。

(5)增加标高控制点:除每个房间四角墙、柱钢筋上进行标高标识外,在混凝土浇筑时,拉对角线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控制混凝土厚度可以采用自制简便工具。

(6)模板拆除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1、底模拆除时应出具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强度报告,并应达到下表要求方可进行拆除作业。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 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板、梁 >2,≤8 ≥75

>8 ≥100

2、拆除模板的原则一般应该是“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除非承重部位后拆除承重部位,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撑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拆除。

3.1.2装饰装修施工阶段

(1)装修施工前应对原楼层所有水平控制进行全面复核。

(2)依据复核无误后的水平控制线在房间四周用1:2水泥砂浆抹出40mm*40mm的灰饼,间距以1.5米为宜,做灰饼时应多次复核灰饼标高,确保无偏差。

(3)对楼层水平控制线进行复核后,提前对无法保证净高尺寸的楼板面或顶板进行凿除或修补。

3.2室内开间、进深尺寸超标的控制

3.1.1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1)剪力墙加固措施:对拉螺杆距阴角<150mm,螺杆水平@450mm,竖向@500mm,方木背楞间距<150mm,详见剪力墙加固示意图:

(2)剪力墙、柱轴线偏移控制:首先对控制点进行复核,确保轴线无误,在对柱子和剪力墙等竖向构件模板安装前,应采用“定距框”方法控制主筋位置。

3.1.2装修施工阶段

(1)结构开间进深尺寸的复核处理。在抹灰施工之前,利用激光测距仪对所有结构开间进深尺寸进行实测,确保结构墙体不出现超过1cm 的偏移,同时对存在胀模跑偏的墙体进行凿除和修补处理。

(2)灰饼的设置。在设置灰饼之前,事先将房间规方根据结构施工时的控制线在地面上弹出房间规方的控制线作为准线,每个房间均弹出四周墙面500mm控制线形成井字控制网,所有灰饼在设置时均以此控制线为基准对称设置,即从该控制线向墙体方向量 500mm-灰饼厚度的距离即为灰饼的控制面,第一个灰饼宜设置在墙体根部,这样就能保证测距离的精确性,然后以墙根的灰饼吊线设上灰饼,此时对灰饼的垂直度要严于规范要求,宜控制在2mm 以内;

(3)抹灰质量的控制。当天抹灰完成的墙体当天对墙体的平整度、垂直度、阴阳角方正、开间与进深尺寸进行检查验收查漏补缺,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整改。

上一篇:浅谈当今形势下市政工程的市场开发工作 下一篇:钻孔灌注桩在工厂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