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提高语文鉴赏能力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2-03-21 12:33:34

比较阅读,提高语文鉴赏能力的有效策略

摘 要: 语文教学中的对比阅读,是将相关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分析鉴定,认识到之间的差异。在对比阅读过程中,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特点,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语文思维空间。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比较阅读 鉴赏能力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可以活跃思维,产生理想的火花,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比较阅读教学法,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由表及里地探寻事物的本质,思维更活跃,阅读能力更强,身心发展更富有个性。

一、依据教材,系统比照

比较阅读,可以在不同的文本之间进行比较,也可以在同一篇文章中前后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从细微之处了解人物性格特征及情感的变化,从而深挖文章的内涵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以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为例,可以比较的地方很多,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设定对孔乙己几次出现的外貌进行比较。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孔乙己外貌的先后变化中,你读到了什么?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找出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出场的变化。经过自学和讨论交流之后,学生知道了答案:第一次出场时,孔乙己穿着长衫还算是具备一名知识分子的形象,身材高大,身体健康,但长衫又脏又破,没补没洗,脸色青白,胡子也是乱蓬蓬的。从这样的外貌看,孔乙己已是穷困潦倒,但依然清高迂腐死爱面子,而且经常会遭到别人的欺辱。可是后来再出场的时候,孔乙己已是奄奄一息,生命垂危的惨状,来到酒店时又黑又瘦,又因为偷书后被打至双腿残疾,只能用手支撑身体行走。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比较可以看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反应。

二、立足比点,探究异同

比较范围的确定是比较阅读的关键。只有确定了比较范围,找到了对比之处,才能深挖教材的内涵,找出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语言情感上的异同之处,以及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异,从而透彻理解作者的匠心独具。例如同样是送别的诗篇,却有不一样的情感流露。例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从立意方面进行比较阅读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意味不尽相同,前者给人的感觉是作者充满豪情,虽然是送别,但依然胸襟豁达开朗,似乎还有谈笑风生,心态积极乐观,而后者给人的感觉却是异常悲观消极,缠绵悱恻,泪满衣襟,既包含浓浓的惜别之情,又有对友人长途跋涉独行寂寞的殷切祝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体会到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感情,显然两者是反向立意的。探求到异同点之后,学生的思维活跃了,阅读的鉴赏力和语文综合素养都得到了提高。

三、比较手法,领会主题

有些作品题材比较相似但表现手法不一样,我们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比较理解作者使用不一样的表现手法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领会不一样的写作目的和情感。比如同样是以山水为主题的作品,《三峡》和《与宋元思书》的表现手法不尽相同。《三峡》笔墨凝练生动,抓住景物的特点,把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描绘出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美景,写出了山得连绵不断和遮天蔽日,把水写得四季各有特色,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到山峰和古树、碧水和瀑布、猿啼和渔歌、动静和谐,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风光旖旎景色迷人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比较阅读是真实的阅读,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品质,在教学中应落到实处。我们从比较阅读中让学生认真思考,体会作者的情感,领会文章的主题并有所创造。学生思维扩散,从多角度多方面探究文本的异同和可圈可点之处,在多元化的解读中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严谨治学的精神更趋于完善。

四、激活思维,激发创新

比较阅读,包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还能挖掘他们的潜能,进行创新。例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由于内容精彩又环环紧扣,学生兴趣浓厚,课堂讨论相当激烈。在这种情境下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对文中的这两个骗子有什么样的看法呢?学生的情趣高涨,智慧的火花被点燃,一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表观点。有的认为骗子聪明胆大,有的认为骗子是出于好意,希望皇帝能改掉贪图安逸享乐,不理朝政的缺点并改过自新,把国家治理得国泰民安,也有的认为骗子是有才之人,重用他们定会能辅佐皇上立国安邦。有一位学生的观点相当鲜明,他认为安徒生在感情上是同情骗子的,没有让他们落入法网,是想让人们以此件荒唐事件作为一个反面教材,甚至是一面镜子,让人们以此为鉴,剖析人们的心理,剖析社会的病态,不让骗局重演,不让悲剧再生。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创新思维扑面而来。

总之,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比较阅读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及鉴赏力,理解文章的特色及作者不同的表达情感的手法。比较阅读必须有学生的参与才能完成,让阅读落到实处,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使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李健.探索篇章比较提升自主阅读能力[J].北京教育(普教),2011(09).

[2]军溪.浅议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

[3]杨登清.动态调控――生成新的文本价值[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

上一篇:职高古诗词教学浅探 下一篇:视觉文化中数字插画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