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融的风险及规范化建议

时间:2022-03-20 05:30:24

民间金融的风险及规范化建议

【摘 要】 自从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少企业资金链绷紧,通过银行等传统正规渠道获得资金远非易事。在迫切的需求之下,民间融资、地下金融更显火爆。民间金融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尤其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对待民间金融的作用,不能只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可能产生的风险。文章分析了民间金融的风险,并提出了规范民间金融的建议。

【关键词】 民间金融;风险;规范化

一、民间金融的风险

(一)民间金融的监管风险

民间金融具有脆弱性、不规范性和投机性。民间金融的脆弱性是指民间借贷活动资金链上每个环节都很薄弱,造成了民间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民间金融的不规范性是指民营金融机构缺乏风险意识,自有资金比例低,长短期贷款结构不合理,容易陷入流动性危机。而且手续不规范,过于依靠个人信用。由于缺乏金融监管者和政府的指导,民间金融活动具有投机性和盲目性,容易产生跟风的现象。民间金融活动的这三个特性导致民间金融容易引发金融风险,影响社会稳定。

在正规金融体系内,银行危机会相互传染。民间借贷也有连锁放大效应,容易成为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的导火索。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之下,“经济人”会因逐利而失去理性,民间借贷行为在短期内能够迅速放大,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一般情况下,民间金融风险的存在往往是局部风险甚至个人风险,但由于民间金融与银行部门是休戚相关的,民间融资的风险正在向银行部门渗透和传递。一旦一家企业资金断流,可能会迅速波及其他相同类型的企业,并把风险传染给当地的银行部门。如果事态不能有效控制,影响面和破坏力就会更大。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银行的风险处于监管部门的监控之中,出现支付危机尚有最后贷款人的救助,而民间金融的风险比较隐蔽,只有暴露之后才为外界所知,因此处理起来难度更大,管理部门也更被动。

(二)民间金融面临的行业风险

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一些行业景气呈现拐点,盈利水平下降甚至出现亏损,民间借贷面临较大的行业风险。民间金融主要是正规金融的补充,当商业银行信贷增速趋缓,民间借贷的市场需求必然攀升。从实际运行情况看,由于商业银行“保大压小”,民间借贷资金流向是以出口为主业的中小企业。另外,高利润率、高负债率的房地产业也是民间借贷的重点。2008年以来,出口部门受政策和市场等多重利空因素作用,很多中小企业在盈亏边界苦苦支撑,部分中小企业被迫关门。从沿海到内地,房地产销售出现“量减价缩”局面,购房者心理预期回落,很多开发商资金回笼不畅,进入该领域的民间借贷资金出现呆、坏账的机率在逐步扩散。

(三)民间金融的高利率风险

民间借贷的利率水涨船高,局部地区已经进入“暴利化”时代,高利贷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大。据调查,2007年初温州民间融资平均月利率为9.2%,2008年1月上升到11.8%,6月末已达12.3%。少数短期拆借的资金利率更达到30%~50%甚至更高。一些中介机构发放“过桥贷款”,按照融资天数计算利息,每天每万元收取利息200元甚至300元,折合月利率为60%~90%,令人咂舌。民间借贷的暴利运作模式不仅带来企业的高成本运作,使企业原来就很紧的资金链变得更加脆弱,也容易危及企业的生存并引发支付风险。

上述种种金融风险都是潜在的,遇到合适的条件和时机,就会显性化。当潜在风险激活和暴露以后,处置不当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和社会问题。因此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控,对非法集资活动保持高压态势,防止个别问题扩大化,防止局部地区的企业资金问题演化为社会问题。从长远看,民间金融还应逐步走上正规化、合法化的轨道。

二、民间金融的规范化建议

一方面规模庞大的民间金融潜伏着巨大的风险;另一方面,如能够对其加以规范和利用,它们将是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笔巨大“财富”,对我国融资体制改革也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应正确引导、规范和利用民间金融,使民间金融合法化。

(一)民间金融堵疏结合的温州经验

温州是中国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祥地之一,“民资殷实”构成温州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据长期从事金融工作的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分行信贷处处长刘守谦分析,到2009年5月底,温州市储蓄额达2 506.5亿元人民币,经人民银行的抽样调查,民间借贷650亿元左右,这还不包括25万左右个体户的存款、量大面广的社会集资、通过400多家注册与不注册的担保公司、几十家典当行发生的中介性民间借贷,也不包括60万海外温州商人在温州的个人外汇存款25.53亿美金。据此,他保守地分析,温州民间流动资金逾3 000亿元。

民间融资在温州风头固然甚劲,但因其涉及面广且运作不规范,给金融监管机构也带来颇多难题。据温州有关部门介绍,长期以来,该市民间融资有个人借贷、债权性或股本性的企业集资、各种形式的“做会”和民间的票据融资及企业借贷等多种形式,由于缺乏规范引导和必要的监管,民间融资处于自发的无序状态。鉴于此,温州市政府从2004年底开始萌发对民间融资进行界定和规范的想法,以遏制违规或不合理行为,打击非法融资活动。在2005年8月温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民间融资管理的意见》,《意见》承认了上述态势的存在,并认为该局面所导致的后果是金融“三乱”现象借机沉渣泛起;大量借贷用于外地房地产业,或投入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和项目;一些不法分子以高利为诱惑从事非法集资和诈骗等活动,潜伏着较大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甚至危及金融安全。但《意见》不是对民间金融进行全面打压,而是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堵”的方面,温州市政府保持对金融“三乱”的高压严打姿态,禁止任何人开办地下钱庄,一经发现,立即予以取缔,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控制互助会规模,坚决打击“抬会”等诈骗活动;“疏”的方面,在意见中明确加强调查研究,密切关注民间融资新动向,及时反映民间融资的风险隐患,尽早采取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同时,加强对民间融资的管理和规范,约束私立学校、民营医院、房产公司等单位在民间进行融资;对确需向民间融资的民众,提倡订立要素齐备的借款合同,并在法律许可的利率范围内收付利息。

温州经验表明,对民间金融应堵疏结合。对于以诈骗为主的非法融资应当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当前有复杂化的趋势,要“堵”住非法集资。首先,政府需要更慎重地考察民间融资的性质,肯定民间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正面作用,对“非法集资”和正常金融活动在法律中做出明确的界定,考虑将企业之间的相互借贷纳入法律调整范围,用法律手段治理和规范民间金融,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其次,政府应该“疏”的是合理的民间金融活动。最重要的是疏通管理理念,政府应该从“管制”转为“监管”。政府如果什么都想管,等于什么都管不好。不如先制定好规则,政府只管违反规则的行为。再次,要疏通民间的间接融资渠道。我国已经开始促进农村民间金融机构发展,这将引发重要的金融结构变迁,并为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体系发展创造机构基础。实际上,中国需要大量的这类机构,来满足不同层次、规模、地域的资金供求均衡。发展民间金融机构实际上还需更大力度。最后,要疏通民间直接融资渠道。民间直接融资,往往与私人自发的金融创新活动结合在一起,也是金融深化的核心动力。私募基金走向阳光已指日可待,其他如债券、产权交易市场等也应进一步开放。通过引导支持民间直接金融创新,使大量过剩的民间资金更易找到用武之地。

(二)引导民间金融合法化的台湾经验

台湾当局对民间金融的态度经历了从最初对民间金融活动采取取缔、打压政策,到后来对民间金融作用的肯定,实现民间金融规范化,合法化,达到在发挥其正面作用的同时消除其负面影响的目的。

台湾当局注重运用法律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只要是合法的活动,即使引发风险,也不会明令禁止。除了涉及诈骗的违法活动,出了问题,当事人只需根据契约的债权债务关系承担相应民事责任。以合会为例,合会是台湾盛行的民间融资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合会的标的数额显著增加,许多合会脱离了实体经济,倒会事件频频上演。台湾当局在1999年的《民法债编》中以法律形式对合会加以定义,并对会头会脚的责任与义务等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合会成为受法律规范制约的经济行为。台湾当局落实的金融深化政策也显现成效,形成了民营金融机构众多,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格局。

台湾的例子表明,在许多条件下,民间金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民间金融动员了大量的社会闲置资金投入到生产中,缓解了企业快速发展扩张阶段对资金的渴求;另一方面,在正规金融发展滞后的情况下,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台湾的经验启示:金融部门的落后致使大量资金闲置,借贷双方由于利益驱动,自然会开辟出种种非正式渠道进行资金融通。这些民间金融活动是不可能通过法律禁绝的。台湾当局采取法律上进行规范,同时推进金融深化双管齐下的做法值得借鉴。充分利用民间金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收入公平。台湾的民众通过民间金融的形式,将资金借给中小企业,一方面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使民众自身分享到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益。

从台湾当局对民间金融的治理经验来看,我国大陆地区若要有效地利用民间金融,政府应该考虑采用立法形式以有效地规范民间金融,引导民间金融的合法化。

(三)加快对民间金融的引导规范

1.合理、明确界定民间金融与高利贷、民间金融与非法金融之间的界限,对高利贷与非法金融给予坚决的取缔,而对一些具有创新性质的非正规金融市场的活动给予引导,使其合法化。

2.加快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非正规小型金融组织的组建步伐,将民间资本最大限度地予以运用。今后,应当进一步发挥民间流动资本的作用,其必要措施之一是造就真正的“草根”金融,允许“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发起组建承担无限责任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可以说是一个民间资本“阳光运作”的小窗口。据了解,截至2009年5月末,温州全市8家小额贷款公司和2家村镇银行累计发放贷款38.26亿元,贷款余额17.06亿元,贷款总户数5 000多家,其中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占60%左右,平均利率15.56%,低于民间利息资本。其资金来源就是民营企业和民间个人资金,这些民资通过小额贷款公司从“地下”转到“地上”,进行“阳光”运作,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

3.引导各种形式民间金融机构的合法化。既然民间融资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作用无可替代,政府的作用就是加速让它们合法化。而国内除了村镇银行的开设、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逐步增多外,《放贷人管理条例》也应该尽快出台。在合会的合法化问题上,可以借鉴台湾的经验,必须与实体经济相联系,对于有投机目的的合会,坚决取缔。对于地下钱庄,可引导其向创司方向发展。温州民间资本试水创业投资、私募基金得到了飞速发展,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已经成为温州民间资本寻找出路的一种新尝试。从投资实业到投资资本市场,这是民间资本投资模式的一次跨越和升级。

4.尽快出台民间金融的监管法规,采取灵活的方式来防范非正规金融风险,引导规范民间金融有序发展,填补正规金融无法满足的服务空白。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冯兴元指出,纳入正式金融与民间金融,都是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秩序的一部分。应该正视这一点,允许民间金融的自然存在。政府所要做的,应该是提供预警、监测其运行。最重要是防范和打击金融欺诈行为。

民间金融规范化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短期来看,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民间金融机构将不断壮大。而纳入金融监管体系,民间金融活动的风险也将变小。从长远看,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民间金融机构与正规金融机构通过资本纽带,最终将融合成一体。

【参考文献】

[1] 张和平.6000多亿民资打造草根金融的温州模式[N].经济参考报.2009-07-31.

[2] 阮红新.民间金融正进入风险暴露期[N].上海证券报.2008- 09-17.

[3] 姜旭朝.中国民间金融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上一篇:会计法律责任竞合问题之思考 下一篇:化解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