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教学探索

时间:2022-03-19 11:22:26

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教学探索

语文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它需要放眼于课文,更需要放眼于课外;他重视学习,更注重应用;他注重点滴积累,领会感悟,更注重习惯养成,潜移默化;他强调读写,也重视听说;它讲究方法,又似乎没有定法。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具体做法是:

1、让学生充分预习,初步感知教材,预习中查找资料,弄懂字词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课上交流、汇报。比如在教《草船借箭》一课前,我让学生先了解三国的形成、鼎立、衰败过程,了解曹操、诸葛亮、周瑜、鲁肃的为人特点。课上同学们热情高涨,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人知天,曹操用兵多疑,鲁肃为人诚信,周瑜嫉贤妒能的性格特点分析的非常透彻。课后不少同学又捧起了《三国演义》,全班掀起了"三国热"。

2、让学生抓重点词句读讲,侧重感受揣摩训练。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 最深的语句,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运用多种感观体会语言含义,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探究语言规律,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哪些语句,文章为什麽这样命题?这样开头、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所有的这些让学生自己体味出来。

3、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每一篇文章都有它不同于其他文章的个性,通过概括特点是对文章的整体回顾,又是为今后的写作做好充分的铺垫。

4、积累内化训练。结合语境的积累,结合情感的积累才易于被内化。因此阅读教学是促进语言材料内化途径。课文讲完以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有感情朗读或背诵,释放情感,在读中明意,读中感悟,读中吸收,并把好词、段,积累下来,日积月累,词汇丰富了,写出的文章也就充实了。

5、开展富有人文性的语文教育活动,让学生去爱语文。开展人文性的语文教育,是寻求学生思想进步,及其促进将来语文素养发展的源泉。如:《理想的风筝》一文的教学,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只要春天一到,就想到了刘老师?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在教师富有人文性的语文教育思想的启发下,就有了这样的答案:“也许是作者因春天来了,燕子飞回,由燕子而想到了刘老师的那两只双飞的燕子风笋,想到了刘老师的高大形象”。“老师,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向刘老师那样的爱护学生的教师,热爱生活的教师”。“老师,我一定得把语文学好,长大了,也用美好的语言去表达您今天对我们的爱”!

6、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学生习得阅读能力,包括收集、选择、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鉴赏品评探究作品的能力;为他们具备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形成创造性应对社会的能力打下基础。而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指读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记忆能力、运用能力五个要素。

7、说说自己在写同类文章时,写作可以借鉴的地方这是阅读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下一步读写知识迁移的一个起点。它犹如搭在"读写"之间的一个桥梁,让学生跨过桥梁顺利到达知识彼岸。阅读教学后进行仿写、叙写,趁热打铁,读写迁移,是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如在教完《三味书屋》时仿写一篇《我的小屋》,学完《爬山虎的脚》后仿写一篇植物。总之,学完人物篇仿写人物,学完景物篇仿写景物,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的轻松练的愉快。从学到仿,然后是创造写,最后是学会写,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如果说阅读教学是教给学生方法,作文教学则是让孩子门学会如何应用。现在大部分学生写起作问就感到头痛,无内容可写,写起来空洞、乏味,再就是胡编乱造,写出虚假的作文。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学生没有掌握写作方法,写起来杂乱无章,无中心、无条理。二、学生不注重大量阅读和背诵积累,胸无点墨,谈何妙笔生花:写出的文章只能是空调乏味、淡如白水。三、学生脱离生活,要引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人和事、身边的真人真事,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具体做法是:

首先从内容入手,培养学生观察力。学生写文章无从下手,往往缺乏观察,头脑中没有素材、身边的人、事视而不见。生活是写作源泉,指导是写作钥匙,在学生写作前,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方法。如看一幅图,必需要有一定的顺序、抓住重点,然后观察。写作要抓住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观察,用人物自己的动作、语言展示人物性格,写动物要从外形、生活习性、活动特点等方面进行观察。写植物要从茎、叶、花、果实的形状、颜色、味道及用途等方面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积累与写作素材,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他们才能处处留心观察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写出事物才细腻、逼真。

其次,教学材料、组织材料,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后,让学生围绕中心去选材,思考选择什么材料新颖而又有说明力。哪些材料不能突出中心,那些材料需要重点写、详细写,都要让学生自己先想好、安排好。中心确定好之后,让学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其他学生评说选材有没有说服力,帮助不切题的那些同学重新选材。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知道写文章时,都要围绕中心认真选材,避免文不切题、离题万里现象的发生。

再次就是通过不同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学生会选材,但词汇贫乏,写出的文章也没有吸引力,于是我就从说话训练做起,每天早晨成让学生播放新闻,还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说,有时也根据课文限定说话内容。天天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知识,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还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写完作文,严把修改关。记得鲁迅有一句话: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先让学生自己修改,然后在讲评作文时同学互评互改,最后拿出一篇典型文章同学一同修改,使学生的文章在字、词、句、段乃至标点上更趋完善,提高习作质量。

上一篇:作文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