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优化的目标导向及学生主体性塑造浅析

时间:2022-03-19 03:32:44

数学教学优化的目标导向及学生主体性塑造浅析

[关键词]数学教学 优化 学生主体性 塑造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A-0093-01

推动小学阶段教育的课程改革,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大事。其最终目的,便是在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下。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具体到数学学科,若要满足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则需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的能力。因此,关乎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及实践能力,都应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

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思维方法的形成等诸多能力培养,关键就在于塑造起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主体性。主体性与主观能动性有相似之处,即:都可以被理解为主动地去学习、思考。然而,主体性还包含通过对学生的独立人格的强化,促使他们具有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习惯。针对主体性的内在要求,若能使学生逐步具备这样的特质,不难想象,这不仅对于他们的小学数学学习,而且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都将起到强有力的意志支撑。

这里还需明确一点:关于对学生主体性的塑造,不应脱离现阶段小学教育的大环境,即应试教育的痕迹将长期存在。因此,如何在完成一定的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塑造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则成为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的目标导向

一定的教学内容创新都是在一定的目标导向下来进行的,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塑造同样如此。学生主体性的塑造,仅就数学教学而言,应根据数学教学优化的目标导向来进行。

1.关注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掌握

关于这一方面,则体现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要求。从现阶段对此目标的实现途径来看,诸多教师仍然沿袭了程式化的模式。即:概念讲解、例题解析、习题训练等三段式。诚然,这一模式最终也能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其被动的教学模式,将抑制学生在数学的思维能力、敏锐直觉能力的培养。结果,仍然无法实现小学教学的优化目标。根据主体性教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置于中心位置,教师通过引导、启发等手段实现教学目标。由此,增进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掌握,应按前述要求进行。

2.培养学生在知识应用中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育学原理》指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智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发育方面的约束,无法对抽象的概念进行准确、完整的理解。正因如此,在培养学生在知识应用中的思维能力上,还需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把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地传递出来以助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形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敏锐直觉

形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敏锐直觉,实则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即,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利用数学知识。如:几何形状的称呼、数量值的大小等,对客体进行精确描述。

二、基于目标导向探讨学生主体性的塑造

前面已从三个方面,简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的目标导向。不可否认,其目标导向是由多个分目标系统组成的。现列出三个主要分目标,在此基础上来塑造学生的主体性,以便能够在目前大环境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1.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

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遵从了根据主体性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这样几个方面:(1)互动教学不等同于一问一答,而是在平等的讨论、交流中形成的全过程互动;(2)互动教学应在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下开展;(3)在开展互动教学时,教师应更加关注在数学学习感到吃力的学生。通过鼓励他们发言并及时给予表扬,来调动他们的主体性。

2.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技术所拥有的PPT、视频播放功能,可以将诸多抽象的数学知识点,通过改造能具体、生动地展现反映出来。这样一来,就适应了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接受特点。同时,利用一些卡通图案还能增加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此基础上,能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主体性。而且,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

3.问题导入教学方法的实施

问题导人教学方法,植根于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导入教学,就能实现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如,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播放工商银行的标识。首先让学生们独立观察出标识是由几个几何图形构成的;然后,教师通过技术处理,在PPT上一一向学生们展示。这样一来,既实现了学生主体性的塑造,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责编 罗永模)

上一篇:地方高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 下一篇:纵观教材链接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