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管控浅析

时间:2022-03-18 03:24:13

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管控浅析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危机影响的背景下,企业经营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企业活动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必须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才能避免或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从而实现持续发展。总的来说,未雨绸缪,风险控制是企业生存的永恒主题。

关键词:境外投资;财税风险;汇率风险;知识产权保护;海外并购;人才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004-03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快熟发展的时期。截止2011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超过

3 800亿美元,境外企业数量高达1.8万家。近年来,欧盟成为中国的头号贸易伙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开始将欧洲作为企业全球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海尔、联想、中纺、华为、TCL等众多国内知名公司以及众多的央企都已经或者正在进入欧洲市场。

然而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发展所面临的风险比国内要多,陌生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主要从中国驻外企业的经营风险、未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管控以及驻外人才的管理与激励方面进行分析。

1 中国驻外企业的经营风险

1.1 财税风险

企业境外经营风险管控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对企业生产经营有着重大的作用,企业想要发展,就要进行筹资、投资、资金使用以及利润分配等一系列活动。然而由于受各种外部环境因素的限制以及内部预测的偏差,使得企业资金及流动性往往呈现不确定性,最终导致企业未来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久而久之,企业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就会产生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境内总公司以及境外主体机构都要对境外经营活动中的关键财务指标和高风险业务进行事前控制,完善严格的境外资产管控体系,降低境外企业盲目投融资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此外我们在关注企业财务风险指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税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纷纷加强在本国境内投资的境外机构的税收监管,国际税收管理分析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任何企业决定在境外投资经营前,都必须熟悉项目所在国的税收制度和本国的税收体制,研究其对企业经营可能产生的影响,从操作层面合法的规避双重征税的风险,在确保依法纳税的同时,保证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例如企业在境外投资时,需要充分考虑未来项目经营的运作模式和组织形式。中国驻外企业较常采用的组织形式有:代表处、各种形式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独资公司以及中外合资公司。项目是以母公司的名义直接在当地进行经营活动,还是进一步考虑设立代表处或其他直接或间接地持股机构,不同的操作模式,其所产生的税负效果是不同的。

总之,企业的财税风险的防控永远优于财税风险的应对。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海外经营过程中的财税风险一旦发生,企业损失的很可能不仅仅是单一的经营收益及项目利润,甚至企业的声誉和未来的市场准入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在实现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是每一个准备“走出去”的企业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2 汇率风险

所谓汇率风险是指在企业的运营过程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在目前国际经济波动的大背景下,这种风险发生非常普遍,但却是企业最难把握的部分。他不仅体现在外币支付方面,而且也体现在以外币方式结算收入。

汇率风险主要有三种:即折算风险、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

折算风险(Converting Exposure)又称为会计风险,是指跨国公司在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在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呈现账面损失的可能。当功能货币与记账货币不一致时,编制财务报表就需要进行一定的换算,由于功能货币与记账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动,财务报表中某些项目的价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动,折算风险在跨国公司经营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折算风险并不是真正的汇率风险,因为折算风险只是人为调整的结果,并且是对过去业务结果的反映,并不反映未来业务的不确定性。

交易风险(Transaction Exposure)是指在运用外币进行记价收付的交易中,从合同签订之日到债权债务得到清偿这段时间内,经济主体由于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这是常见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外汇风险。汇率决定着现金流价值,汇率波动对现金流价值造成的不确定,会产生损失和收益的可能性。汇率波幅越大,交易风险就越大。

经济风险(Economic Exposure)又称经营风险(Operating Risk),是指汇率波动特别是意外的汇率波动,通过影响跨国公司的投入和产出而使公司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益和现金流减少的可能性,经济风险是一种潜在的汇率风险。与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相比,经济风险对跨国公司的影响要复杂得多。经济风险不像折算风险那样只会产生账面价值的变化,而是会引起跨国公司未来经营活动所获收益的增加或减少。经济风险也不像交易风险那样只对应收和应付款项余额价值发生变动,而是对跨国公司的销量、价格、成本及投资、融资等都有影响,潜在的经济风险直接关系到跨国公司的预期经济效益。对经济风险的分析可以说是探索研究汇率变动对跨国公司的销售价格、生产成本等变量产生影响的过程,因此,对经济风险的分析非常困难。

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其连锁反应就是导致部分欧洲国家深陷债务危机。2012年由于希腊、西班牙等国走出困境的悲观估计,外汇市场出现了大幅波动,欧元持续贬值。那么在以外币结算和交易的业务中,较大的汇率波动就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汇率风险。

规避外汇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恰当选择合同货币,在签订合同时,应该适当的考虑货币汇率问题,在合同上明确的标识合同价款、货币付款方式等问题,尽量使合同的内容符合自身的利益,并为财务风险提供可靠的法律保证。二是通过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保值操作。三是运用经营多样化、筹资多样化和投资多样化的策略,使部分外汇风险相互抵消,从而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1.3 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发达国家越来越意识到知识产权是其竞争力的保障。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短短的30年间里中国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符合世界规则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然而中国在知识产权的竞争中仍处于被动地位,无论是从知识产权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知识产权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其中既有自主知识产权水平低、知识产权战略及管理体系落后的情况,同时又面临国外知识产权壁垒以及中国运用知识产权参与竞争和维权意识不强,欠缺经验,不了解相关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环境,缺乏将知识产权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的长远考虑等问题。

首先,和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不但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少,而且水平相对低。仅以专利为例,我国申请的专利技术层次低,核心技术奇缺,大部分核心技术需要进口,近十年来,我国企业在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逐年上升,这无疑说明了我国高度依赖国外技术引进的事实。同时缺少世界知名品牌已成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软肋。其次,中国企业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知识产权战略和管理体系都还不完善,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开放与运作知识产权的经验和技术都还相当薄弱。例如我们所熟知的联想品牌,就在企业准备将笔记本电脑打进欧洲市场时,其辛苦经营、享誉海内外的“LEGEND”商标在当地已被多家公司注册,可是回购商标的代价太大,不是一两个国家的事,联想最终不得已在国外市场启动另一个商标,并为此付出了重新打造一个品牌的市场成本。最后,在涉外经济中产生了大量的知识产权纠纷,针对中国的知识产权纠纷大多以中国企业败诉或妥协而告终,其代价就是要么退出国际市场,要么支付高额专利使用费。知识产权纠纷和专利使用费的支付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严重障碍,成为中国企业的不堪承受之重。

针对以上问题,企业应当做好有关知识产权的风险防范和救济工作。企业在引进技术和日常的生产销售过程中,要对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严格把关,通过订立公平的合同条款,努力把侵权风险降到最低,同时避免不合理的收费。企业还要灵活运用各国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自觉维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合法利益。

企业应当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扩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企业一方面要积极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另一方面要利用知识产权对公众公开的特点,学会利用和借助已公开的技术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知识产权提升产品质量和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管控

欧债危机下,欧洲部分企业市值缩水,资产贬值,为了缓解流动性短缺,金融或实体企业迫不得已低价出售自己的资产,这无疑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平台和机遇。2011年12月末,中国企业三峡集团成功收购葡萄牙电力公司控股权;1月10日,山东重工潍柴集团宣布收购全球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商——意大利法拉帝公司;1月末,三一重工宣布以3亿多欧元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等。

海外并购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他不仅可以降低打开国际市场的成本,分散风险,还可以通过规模优势,创造企业竞争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然而收益以风险为代价,在意识到海外并购的战略在取得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的同时,更应对相关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否则可能使自身的经营陷入困境。以下文章就企业海外并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简要的分析。

2.1 法律风险

企业跨国并购涉及的法律诸如公司法、劳动法以及反垄断法等,繁多复杂,中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时必须正视中外法律环境的差异,否则将会给并购带来较大法律风险。目前,世界上已有60%的国家有反垄断法以及相关规定。例如欧盟反垄断法规定,若收购方已控制了某一行业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或在收购完成后,其市场份额超过四分之一,则欧盟反垄断委员会有权对该并购协议进行审查。这将对并购的进程以及结果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中国企业对此务必高度重视。

2.2 信息不对称风险

海外并购的双方处于不同的环境当中,中国企业对目标企业进行的调查可能不充分,由于任何企业都可能有些无法披露或被忽视的信息,例如企业隐瞒债务以及或有负债的信息、企业身陷诉讼仲裁等纠纷的信息以及企业与其客户关系融洽与否的信息等,即使企业进行事前的尽职调查,但也难免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因此企业在签订并购合同时,不将这部分风险纳入考虑范围的话,其潜在的风险一旦变为现实后将降低目标企业的价值,给并购方带来极大地损害。

2.3 人力资源的风险

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之一,只是在不同行业,其作用大小不同而已。人力资源的整合在海外并购中异常复杂,因为一般一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一般都是受到普遍认同而又不易改变的,因此并购后如何安抚企业关键岗位和拥有核心技术的领导以及雇员,如何安置企业富余职工以及企业文化的整合,这些都是影响企业预期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有的甚至可能影响到并购的目的能否实现。

2.4 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跨国投资者在从事国际投资过程中,因东道国的政治体制、政策、发生变化或其采取的某些行为引起的投资者项目可行性和赢利性波动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使项目变得不可行或盈利能力下降,甚至使投资者彻底失去已经建成的项目。随着海外并购增多,东道国既想吸引外资,又要控制外资保护本国产业的安全。今年来欧盟成员国已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二大市场,但欧洲在国际贸易界向来以“欧洲堡垒”著称,对待中国投资的态度同样掺杂了太多的猜忌和限制,他们总会以各种借口对国外企业对本国企业的并购加以阻挠,

因此,我们在进行并购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可行性研究,不能将跨国并购简单的看成是一个单纯的价格谈判问题,而要从政治层面对并购环境进行把握。此外某些国家的社会治安和市场秩序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良好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境外投资的基础。

3 驻外企业的人才管理与激励

其实不仅企业的经营行为存在风险,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也可能存在很大风险,外派人员管理好坏,将是关系到子公司能否有效运营和健康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现在。企业人员流动较快,商业秘密、客户群都有可能因相关人员跳槽而暴露和流失,在这个环节上,不管是国内总公司,还是公司的驻外机构都不能忽视。

在我国驻外企业大多是有实力的公司,他们为达到获取商业信息、扩大业务范围和零距离服务客户的目的,在海外建立办事处、分公司或子公司等驻外机构。驻外机构的人事管理与激励政策必然是总公司企业管理的外延部分,由于驻外企业远离总部因此往往容易出现人才管理和激励的偏弱性,从而影响企业外派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企业绩效最大化。因此严格甄选外派员工,选择政治素质较高、业务素质过硬、个人道德品质好的员工赴海外工作,避免因员工个人问题引发不必要的管理风险。

此外,企业境外机构工作人员除了国内总部外派之外,对一般岗位的员工可推行属地化政策,逐步、适当扩大海外项目当地员工的雇佣比例,加强对当地雇用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尽可能减少外派员工数量。推行属地化经营的同时,需要规范雇用当地员工,充分利用当地政府或第三方资源建立雇用当地员工审查制度,同时要与当地雇用员工依法签订有关劳动合同,明确各自权利义务,避免日后产生劳资纠纷。

在强化企业驻外机构人员管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人才的激励机制。首先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是外派员工管理的关键环节。外派员工薪酬制定上应以所派驻的岗位、职务等为基础,参照所派驻地的消费水平并结合与母公司的差异,综合考虑到当地环境的特殊性(如政治环境安全与否等)、汇率波动的大小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所派驻人员的薪酬标准,并充分考虑员工对公平性的感受和期望,来做综合设计。对外派人员来说,津贴、补贴极其重要,因为这是调节他们心理平衡和生活保障的有效途径。其次,如果想要真正激励员工,进行有效地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努力为其创造一个事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企业应该给予外派人员足够的晋升空间,在其完成工作回任后能够充分发挥其在国外所接触到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

4 结 语

总的来说,境外企业要充分认识国际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强化风险评估和防范意识,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做好规避、控制、转移和分散风险的准备,有效防范国际化经营中的各种风险。

参考文献:

[1] 李小海.企业法律风险控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上一篇: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淮河生态经济走廊 下一篇:加药用射流泵的数值模拟及性能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