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转变差生的案例分析

时间:2022-03-17 05:15:05

数学教学中转变差生的案例分析

【摘要】现在中学生中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的问题不仅影响中学生健康个性的建立,也妨碍他们的数学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受到阻碍。所以作为教师要懂得学生在这一时期所存在的成长危机和心理矛盾,尤其是对于存在行为偏差的学生,他们的教育转化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为他建立一个小档案,随时记录和分析教育策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学习;问题行为;辅导措施

每个学生都有梦想,每个学生都想成功,每个学生都想把数学学习好,但怎样才能美梦成真,实现理想呢?数学老师就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指航灯,垫脚石,帮助他们看的更高、更远。而成才的过程首先是学做人的过程,但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教育必须也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这就是教育学中所阐述的“因人而异”的方针。尤其是对于存在行为偏差的学生,他们的教育转化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为他建立一个数学学习小档案,随时记录和分析教育策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下是我对我班石某同学的个案分析:

一、个案基本资料

石某,男,高一。

二、问题行为概述

1.平时很少说话,和老师很少有交流,数学课堂上,即使是自习辅导课上也没见他问过问题(自卑,怕老师和同学笑话自己),与班上同学相处不佳,很少和同学交流;老师指出他的错误时顶撞老师,有抵触情绪。

2.对数学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是在趴着睡觉;

3.对人的看法或看问题很偏激,把他人想得坏到极点,自我认识很低。

三、背景资料及分析

1.心理特质

(1)内向、不好动,喜欢看读者、青年文摘;

(2)清扫卫生时干得特别仔细认真,一看就知道在家里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主,自理能力强;

(3)急躁,有时难以控制;

(4)自我反省能力差;

2.家庭状况。父母离异,判给母亲,但母亲常年在国外(一年回来一次或两次),寄居在他小姨家,小姨家有两个孩子,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所以一上高中他就选择了住校,周末放假也不回小姨家。他说,他怕那种相形见绌的感觉,怕那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显然,在自负的外表里潜藏着较重的自卑心理)。

3.学校状况。刚进高中时,成绩在我们班排中等,但是到期中考试时,已经是倒数了。

四、辅导措施

1.发现他的优点,建立他的自信。通过观察他课下和课堂上看的闲书无非是《读者》、《青年文摘》,这说明他内心有善恶之分,内心还是想通过以上书中的一些主人公来帮助自己,提高自己;还有每次轮到他值日时,他都特别认真,特别负责,生怕因为自己的粗心给班级扣分,给班级摸黑;我就抓住他这两点,见缝插针地在班级表扬他,还在班级立下了一条规定,允许学生除了课本之外只准带《读者》、《青年文摘》这两本书到教室来看,还让学生每周从这两本书上选一篇文章讲给大家听,刚开始几次我都是让他讲的,他讲的最多是关于母爱和主人公如何奋发向上的。从这我推测他渴望母爱,渴望成为母亲眼中的好孩子。

2.动之以情。平时在生活上更多的关心他,以弥补他母亲不在身边的缺憾;同时和他母亲联系,让他母亲勤和他联系,多鼓励他。其次和他小姨谈,尽量周末能接他回家,因为如果周末他不回家的话,学校没人了,他就会特别孤单,继而导致他一次又一次的去网吧玩通宵,越来越深的沉迷于网络游戏。再者回家一定不要处处拿他和他的哥哥姐姐来比,本来内心就非常自卑的他,那样会更自卑,更找不到自我。具体的说就是要真诚地尊重、信任、关怀他,不管他犯了什么错误,都首先应该尊重她的人格,从而实现情感沟通,防止和消除她在心理上的隔阂和障碍。

3.导之以行。向他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并说明要接受老师和亲人的监督,给他制度和环境的约束。指导行为方式,使他掌握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技能、方式和方法,明确如何正确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使她从“他律”向“自律”转变。每年母亲的两次回家探亲,给了他无穷的学习和改正缺点的动力,我充分利用了这个动力,让他更快的从差生的队伍中转变了过来。

其实现在中学生中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的问题既影响中学生健康个性的建立,也妨碍他们的数学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受到阻碍。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懂得学生在这一时期所存在的成长危机和心理矛盾,使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避免这些学生形成更加严重的学习、个性和行为等方面的偏差,从而全面转化差生。

【参考文献】

[1]吴育珊《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初探》2005(16);

[2]赵长青《对学校人性化管理的思考》2004(10)

上一篇:让学生读懂数学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