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几点尝试

时间:2022-03-16 08:03:22

体育新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几点尝试

(宁夏盐池县高级中学,宁夏 盐池751500)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264-02

摘要:人类步入新世纪,新的基础教育--体育教育也步入了一个新时代,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针对体育教学的特点,从对创新能力认识的角度,阐述了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几点尝试性做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能力;自主活动;合作交流

近二十年来,体育教育体制和理论体系进行了很大变革,然而面对新的世纪,目前的体育教学仍然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笔者就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点肤浅的认识,望能与同行商榷。

一、深刻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提高对体育新课堂的认识

步入新世纪,对合格公民的要求更高,过去原有的体育教学行为己不能完全适应时展的要求。作为体育教师要认真领会,并掌握《体育课程标准》中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一理念充分显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养成。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终生体育的意识”这一理念说明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的更新,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以达到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不可的目的。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情感体验,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发挥,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才能提高。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课程学习目标。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和权威,而应走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和学习环境的营造者,成为学生探索体育知识的领路人,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与学生一起分享体育发现的快乐,一起欣赏体育的美,不断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培养创新能力

1.创新、创造及能力的理解。

能力是学生在完成学习活动的可能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表现,其含义是学生能完成各项活动的才能。创新能力是知识与技术相结合的智能最高层次,它不仅要求学生完成“模仿性”的操作,而且还要在练习的过程中能产生新的想法,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

创新与创造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创造,重点在于设计和研制一种过去没有的新的体育项目、方法、动作等。创新,则既熔入了创造的主要特点,又包括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引伸发展,重新排列等,设计创新出一种与原有的内容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内容或事物。可见,创新、创造、能力三者是相互关联,辩证统一的。

2.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论依据。

人的创新能力与认识风格密切相关。倾向于分析性和逻辑性的称为“左脑功能”性认知,而倾向于“视――空”形象性的非逻辑化则称为“右脑功能”性认知。知觉研究表明,右脑与人的创新能力呈正相关。体育的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在一定的时空内学习体育动作技术,以及完成这些技术动作需要的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顽强的意志力,这些恰恰是由右脑的认知来完成的。这对我们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提供和科学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教师教法要创新。

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能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是创造力的核心。任何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可能不采用一定的方法,只是由于学识、经验、风格不同,往往拘囿于某种特定方法罢了。教师一旦陷入某种缺少变化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去,就会严重束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在优选教法时,应首先研究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投入在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屏弃传统教学观念,勇于革新。

2.加强左侧肢体练习。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根据大脑两半脑对身体交叉支配的特点,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如用左脚支撑的各种跳跃动作、摆动、踢腿、左手运球、投篮、打乒乓球等。实现对全脑的开发尤其是右脑的开发和左、右脑密切配合协调发展,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的方面思考、探索、追求多样性的开放式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打破墨守陈规,对某些知识、概念、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像,提出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新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这样,学生通过对事物内部本质属性的比较,思维的光点在各事物多角度的本质上游弋,就能增强识别能力,达到“从这一点想开去”,从而产生思维的顿悟和灵感,迈向创造性思维的境地。为此,我们的教学过程不仅要“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基本方法。

四、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自主练习,合作交流

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学生的主动发展上,引导学生建构主动学方式。要打破教师直接给结论,学生进行单纯的“听--看―记―练”的方式,要形成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做到用耳听,用眼看,用口说,用脑想,身体力行,亲身体验,从而发现总结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动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要针对学生的奇思异想加以引导,因为灵感和创造常常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体育课中应重视学生的“参与心理”因素,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教学过程。

1.激励动机,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性。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采用老教师所讲的。以语言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例如在高中一年级的跳远的教学中,由于女生胆小,所以我常用这样语法,“勇敢一点,你一定跳的比别人远”、“你们谁最勇敢的人,哪一个敢第一个出来做!”“试一试老师相信你能行!”“谁愿意来给大家做个示范,表演一个你的本领!”等激励的语言,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成功,由成功的喜悦所引发的激励机制会促使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通过鼓励学生的勇气,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本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进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超越他人、战胜他人的过程中享受到达目标的快乐,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2.引导兴趣,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自觉性。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热情程度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学习维持性长短的重要内容因素,是学生对学习产生高层次需要的根本动力。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常热情鼓励、精心诱导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兴趣。如让学生参与体育课的设计至评价的全过程,准备活动指导学生去“带”,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去“选”,在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去练,在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去“创”。又如在弯道跑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设下问题,身体保持什么姿势最省力?然后再让学生去实践,让他们充分体验弯道跑的身体感觉,领悟技术要点,提高实践潜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独立性,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从发展学生运动素质与掌握技术、技能入手,全面发展运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内外锻炼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主学习和锻炼时空,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自定锻炼计划,自造锻炼内容与方法,自定运动负荷与练习难度,从而加强对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在完成必修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组织好选修教材或选项课的教学,发展学生的体育专长,养成锻炼习惯。与此同时,还应重视身体锻炼原理与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与独立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总之,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角色,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体育的乐趣。

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几点做法

1.创设教学情景,诱发学生创新“灵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是影响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少年儿童的学习活动,是通过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与自身活动中的自主性来进行的。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当教学活动对少儿的心理因素发生作用,才会产生一种积极地参加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才会寻找自我发展的途径。体育教学既有其它学科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独特个性,它是通过自身的身体练习和思维活动相互渗透的一种学习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要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要在教学中正确应用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精心创设学生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不同的情境中不断丰富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置身“景”中,“情”不自禁,从而产生“灵感”,进行创新。其过程是“设置创造情景――好奇感、新鲜感――诱发创造灵感――激起创造力”。在课堂上,可针对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天性,有意识地利用故事中的情境、语言的描绘、色彩的刺激,赛场的安排等多种形式,去诱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2.运用创造性游戏,提高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对一个人的创造性活动有促进作用。创造性游戏是人们根据周围条件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依靠游戏者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创造性地进行,充分体现参与者的自主性。因游戏具有娱乐性、竞争性等特点,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用“X人造型”游戏,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一次锻炼。

3.自制小器材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在课堂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工艺简单、灵活多变、美观耐用的小器材,让学生自行设计动作。这样,教师设计“小器材”的创新,必然带动学生设计动作的创新,而学生在创造性练习中又能给教师创造小器材提供“灵感”。笔者曾利用废旧的矿泉水瓶制作了“瓶弹”、“瓶圈”教学小器材,一次课中,笔者告诉学生这节课的目的是熟练掌握“瓶弹”转动方法,并能自由创造性练习。在讲解几种不同姿势的转动动作后,有的学生继续巩固动作,有的三三两两在一起商量,设计集体练习动作。这时,对学生创造出的动作具有“新”、“美”等特点的予以表扬,并让他们示范,在这些同学的带动下,练习场上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通过学生对小器材的练习,培养了创新能力。

4.通过信息技术,丰富学生思维空间。

因信息技术具有声像性、重现性、多样性等特点,故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充分感知,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易于理解,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在课前十五分钟放一段教学课件,让学生认真观察,理解动作要领,然后展开联想:如何经济、实效地完成这一动作。这样学生思维的空间被开拓,为练习中掌握正确动作并创造性地完成动作打下思想基础。

当前,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这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关注教育理论发展动态,研究自身,研究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2.5期.

[2]学校体育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体育与健康.湖南师大出版社2001.

上一篇:浅谈数学课堂设计 下一篇:跨文化视域下美国主流媒体灾难报道中的中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