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 责任 赔偿

时间:2022-03-14 06:58:10

立法 责任 赔偿

日本自杀率在世界上处于较高水平,职场自杀是日本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此,日本政府制定了有关对策措施,开展了多种帮助雇员缓解精神压力、预防自杀的活动。

日本职场自杀情况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5年,日本每10万人中有20.3人自杀,处于世界第三位(韩国为24.7人,居世界首位;匈牙利为22.8人,列第二位)。自1998年以来,日本每年的自杀人数已连续12年超过3万人。2008年,日本劳动者自杀人数是12203人,占所有自杀者的37.8%。其中,工薪劳动者自杀人数为8997人(参见图1)。同时,自我经营、家族企业从业者的自杀人数为3206人。

厚生劳动省对职场内因精神健康问题导致自杀而被认定为工伤的51例案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小企业为29例占57%,大企业19例占37%;从行业来看,建筑业和制造业22例占44%;从年龄来看,30~59岁44例占84%;从职位分布来看,自杀者并不限于地位较低、权力较小的普通员工,近年来公司管理人员和自我经营者的自杀率呈上升趋势。

图1日本1996~2008年工薪劳动者自杀情况

资料来源:2008年自杀情况资料(警察厅)

职场自杀三大原因

1.基本原因:身心健康排第一

在日本,因工作引发的心理负担导致的精神疾病或自杀等工伤认定案件近年来逐渐增加,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据调查,在2008年8997名自杀的被雇用者、上班族中,最主要的自杀原因是身心健康问题,有2763人,占30.7%;其次是经济、生活问题,有2446人,占27.2%;第三是工作问题,有1845人,占20.5%。

2.具体原因:人际关系、工作质量、工作量列前三

据厚生劳动省2007年调查,职场劳动者的压力来自多个方面,列于前三位的分别是职场的人际关系、工作质量、工作量,经常是多重压力重合在一起。主要的压力有(多重因素,各比例之和超过100%):

(1)职场的人际关系,占38.4%;

(2)工作质量,占34.8%;

(3)工作量,占30.6%;

(4)涉及公司未来的发展,占22.7%;

(5)工作是否适合本人,占22.5%;

(6)晋升、加薪问题,占21.2%;

(7)退休后的工作、养老问题,占21.2%;

(8)雇用的稳定性,占12.8%;

(9)换岗问题,占8.1%;

(10)遭遇事故或工伤,占2.3%等(参见图2)。

同时,有调查表明,自杀人数的增减与经济景气有着密切的关联。经济发展形势好时自杀人数会减少,经济不景气时自杀人数就会增多。

图2职场生活的各种压力来源(百分比)

资料来源:2007年劳动者健康情况调查(厚生劳动省)

注:假设感觉压力的劳动者人数为100时的比例(%)

3.过劳导致:每月加班100小时是临界

厚生劳动省对职场内因精神问题导致自杀,而被认定为工伤的51例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有27例(占53%)自杀者都经历了每月100小时以上的长时间加班,其中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有38例(占74%)。死亡前3个月内每月加班100小时以上的有36例(占71%)。

具体的工作压力包括:“负责新计划”,“成立新事务所并担任负责人”,作为“工程负责人承担多个工程”,“职场合并导致的业务量增加”,“从事难度大的工作”等。其中,难度大的工作涉及:工作易失败、新业务、上司换人、转岗、调动、业务变化等。每月加班100小时以上自杀人员中,有18例(占35%)未能完成额定工作量。被认定为工作业务问题的案例有31例(占61%)。2002年,日本一家大型汽车制造厂的一名工程师,从公司大厦跳楼自杀。在死前的一个月内,他总共工作了315小时,加班144小时。

另外,日本过劳死的认定标准是,“发症前1个月的加班时间超过100小时,或发症前2~6个月的每月平均加班时间超过80小时的情景,可以判断工作和发症有很强的关联性”。据调查,过劳与“抑郁症”、“神经性疾病”等有着紧密相关。在睡眠时间引发的精神疾病的预防方面,日本将4~5个小时定为应保持的最少睡眠时间,研究调查显示,连续一周以上只睡4~5小时,并自觉睡眠不足时,很有可能引发精神疾病。

职场自杀对策和预防措施

1.制定预防自杀的法律

针对自杀的严峻形势,日本政府注重立法,2006年出台了《自杀对策基本法》。该法将自杀置于社会问题的高度,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有义务采取预防自杀对策,强调实施自杀对策要在相关人员和团体紧密配合下进行,同时还要对自杀者亲属以及自杀未遂者给予支援和关爱。根据《自杀对策基本法》要求,日本政府制定了“自杀综合对策大纲”。“大纲”强调对有自杀倾向和苗头的人,相关单位和有关人员要提前介入,各地方政府要增强精神保健福祉中心以及精神科医生的力量,用人单位也应根据情况配备产业医疗及保健方面的工作人员。

为了有效推进自杀综合对策,日本中央政府设置了“自杀综合会议”,由内阁官房长官牵头协调相关行政行政机构实施相关对策,该机构的事务局设在内阁府。各都道府县及市均设有由政府部门和团体组成的“自杀对策联络协调会议”,负责所在地区的自杀对策计划,掌握信息、培养心理医生等。从2006年起,日本每年《自杀对策白皮书》,反映当年自杀情况和防范措施的实施情况。

2.制定增进劳动者心理健康的方针

厚生劳动省为增进劳动者心理健康、预防自杀,于2006年制定了《保持增进职场劳动者健康方针》(在1988年《保持增进职场劳动者健康方针》的基础上修订),其中规定,职场(企业、雇主)应表态积极推行心理健康关爱活动;卫生委员会应开展充分的调查审议,制订“心理健康构建计划”;应对劳动者实施“四项关爱”,即自我关爱、上级关爱、职场内产业保健专员的关爱、利用职场外部资源的关爱;有计划地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研修,并提供有关信息;改善职场环境,解决员工心理健康不和谐等问题。厚生劳动省还委托中央工伤预防协会,向职场派遣心理健康支援专家,开展“职场心理健康构建指导活动”。

3. “预防自杀周”与“自杀对策强化月”

日本把公司、家庭、社会组成一个整体,综合防控自杀。每年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日本每年将9月10日开始的一周时间定为“预防自杀周”,政府部门、地方公共团体广泛举办各种活动,推进民众对预防自杀的认识。政府部门设有专门的咨询窗口,提供有关帮助。厚生劳动省设有“确保心理健康、防止过劳死和自杀”咨询窗口,内阁府设有生活方面问题的咨询窗口等。同样,各地政府部门也设有咨询窗口。在东京、大阪等地设有“自杀防止中心”,专门接受电话咨询。近年来,东京“自杀防止中心”每年都有超过1万名电话咨询者。

针对每年3月自杀者人数最多这一现象,从2009年起,日本政府将每年的3月份定为“自杀对策强化月”。在今年3月的“自杀对策强化月”活动中,日本政府在全国展开了“爸爸,睡得好吗”的活动。日本社民党党首、原内阁大臣福岛瑞穗亲自上街散发宣传品,呼吁家人多关心父亲的睡眠质量,并告诉上班族:“如果每天都觉得很累,但是却睡不着。这种现象持续两周,就可能是抑郁症,应引起充分重视。”

4. 开通“过劳死热线”

为了解决过劳自杀问题,日本政府曾提倡员工远程办公,并鼓励他们在成立家庭或有需要照顾的年迈父母时多休假。1988年,日本就开通了一条全国性的“过劳死热线”,出版了一本指导工作过度的工人的自助手册。2006年,日本的律师团体在30个都道府县开设了电话咨询服务,就“过劳死”与“过劳自杀”问题接受在工作上受困扰的员工以及“过劳死”员工遗属的咨询。

5.细节措施防自杀

日本为预防自杀还推出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应对举措。如设计房屋时,尽量使轻生者找不到跳楼自杀的地方。2001年,日本在一些火车站安装了镜子,目的是让企图卧轨自杀的人在自杀前再看一看自己的面孔,意识到死亡的恐惧,从而打消自杀念头。此外,有的公共场所采用蓝光照明,据称能抑制自杀。如日本大阪铁道公司率先在自杀事件频发的月台安装蓝色照明系统,结果一年内没人跳下月台。

职场自杀的赔偿

1.明确过劳自杀中的企业责任

长期以来,自杀都被认为是一种个人行为,企业一般不承担责任。但日本最近几年关于“过劳自杀”的案例判决,明确企业对劳动者负有安全保障的义务,并且如果违反这一义务,将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过劳自杀”案件的赔偿金额往往相当高。如2000年“电通案”的最终和解金额是1.6亿日元,“多福酱汁案”的赔偿金额约为1.1亿日元。2002年,日本广岛高级法院判决川崎制铁公司支付1.1350亿日元赔偿金给过劳死的死者家属。2010年2月,日本北海道地方法院命令一家农业合作社赔偿1亿日元给死者家属,原因是这家农业合作社忽视自身职责,未确保职场安全,导致这名员工因过劳引发抑郁症自杀身亡。

另一方面,“过劳自杀”的诉讼往往举步维艰。由于当事人已死,很多举证工作需要作为被告的企业配合,障碍重重。此类诉讼一般耗时较长,如“电通案”从一审到最后达成和解耗费了十多年时间。

2.将“过劳自杀”界定为工伤,纳入工伤赔偿范围

自杀是一种个人行为,但“过劳”则与工作有关。因此,对于“过劳自杀”是否应当属于工伤这个问题,日本各界的看法曾有较大争议。日本《工伤保险法》第12条规定,“劳动者故意使自己负伤、生病、残疾或死亡,或者故意引发事故,直接导致自己发生此类情况的,政府不支付工伤保险”。据此,长期以来日本劳动部门一般以“过劳自杀”属于“故意行为”为由,不予以工伤认定。

但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劳动者罹患了精神疾病,导致其正常的判断能力显著下降或者丧失的话,很难说他的自杀行为是一种“故意的行为”,理应得到工伤补偿。这一观点得到了法院判决的支持。在“加古川劳基署长案”、“丰田劳基署长案”等案的判决中,法官均认定因工作原因自杀的劳动者,应当根据《工伤保险法》的有关规定,获得工伤补偿。

由于此类判决逐渐增多,厚生劳动省最终制定了《有关精神障碍引起自杀的处理》,规定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心理压力过大,从而罹患精神疾病并自杀的,原则上可认定为工伤。同时,还颁布了《判断心理压力所导致的精神障碍是否与工作有关的指南》,对“过劳自杀”的工伤认定办法作出了明确规定。据厚生劳动省数据,2006年因工作压力而自杀,并得到认定领取工伤保险的为66人。

(作者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

上一篇:职业因素与自杀的关联 下一篇:胡为:“幽默”成就“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