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问题:关乎历史,更关乎现实

时间:2022-03-13 03:05:25

中日问题:关乎历史,更关乎现实

《看历史》:你在日本和中国两个国家都有学习经历,对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教育也有亲身的体验。日本和中国对于国民,特别是孩子的历史教育各有怎样的特征,你如何评价其中的差异?

加藤嘉一:一个国家的历史教育必然深受其国家体制、发展阶段的影响。日本人从小学到高中要学习日本史与世界史。我记得,老师的教学计划往往侧重古代史,而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相比于古代史,日本历史课程的设计难以满足学生对近现代以及当代历史的充分了解的要求。

对于日本来说,“中国”既是日本史,也是世界史的一部分。因为从古代开始,“中国”两字对日本国家建设的影响实在太深远,对日本的孩子们来说,“中国”也是最熟悉的外国。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日本人很喜欢中国古代史,不仅在日本史和世界史两种课程,还可以在道德课、语文课等多方面接触中华文明,尤其思想、人物、历史,对此产生某种意义上的崇拜。

而相较之下,中国人似乎更加注重历史对今日之影响,把历史看做决定民族尊严与底线的政治问题。这与日本的环境很不一样。中国人对历史的重视主要或集中体现在近现代史,尤其在“抗日战争史”上,所以与中国人讨论“历史”时,大家拿出的往往是近现代史,日本人拿出的则是古代史。

另外,就中国人的历史观形成而言,除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影响也很大,包括家长的传说和媒体的宣传。因此,中国人的历史观往往较为“沉重”。相比之下,据我体验,日本人的历史观主要来自于学校教育。

《看历史》:在不同的文明中成长,在不同的教育理念中学习,对于中国人和日本人来说“历史”各自意味着什么?

加藤嘉一:我相信中国和日本都是注重历史本身和历史教育的国家。在一个社会发生问题时——比如,民族问题、经济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西方人似乎往往从现代意义上的制度建设寻找问题的原因;相比之下,东方人趋于从历史的来龙去脉去分析问题的来源。

据我的经验,对日本人来说,历史更多是一门学科、生活层面的爱好、值得去欣赏的知识导向性素材,但对中国人来说,历史更多意味着记住民族的自尊心和爱憎、面对现实的政治博弈、影响未来的体制结晶。两国公民对历史持有的不同的态度也必然影响双方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看历史》:身为在中国生活多年的日本人,你是否觉得自己的特殊身份会使得自己在参与中国公共事务讨论的时候造成困扰?你又如何面对中国部分人对于你的质疑?

加藤嘉一:困扰是肯定的,就像我最近围绕在南京先锋书店的有关历史认识的言论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多人的激烈的讨论,遭到了舆论上的攻击。不过,我表示理解,毕竟是跨国交流,有时难免误解。倘若这次我的遭遇能够促进两国国民有关历史认识的进一步思考和讨论,这是令人欣慰的。重要的是坚持,我会虚心吸取教训,应用于今后的人生。

当然,我是日本人,这点是底线,也是原则。

在日本,对于某一段时间的历史,政府的立场与民间的解读往往不同,官方立场与每一位政治家的立场也往往趋于有所不同的解读。

比如,作为日本公民,我反对日本部分政治家美化当年的侵华战争。不过,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多数日本人是认为“日本败给美国”,在他们的记忆里,正是1945年8月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放的两颗原子弹促使日本决定投降,成为“最终成为战败国”的核心原因。这种记忆和解读时时刻刻影响我与中国人之间的历史交流。相互交流上容易造成误会,甚至歪曲。我一直努力去寻找相互信任的结合点,但感觉越去交流,就越困难。

《看历史》:中日关系历史悠久,却往往复杂多变,两个国家很多的分歧和矛盾都与之间过往的历史息息相关,在你看来,中日两国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往?

加藤嘉一:这个问题提得好。对日本人也好,对中国人也好,最重要的首先是如何面对自己往昔,反思自己的历史,这样才能获得对方的信任以及国际社会的尊重。这是态度问题,也是原则性问题。

当然,我作为一个日本人,始终认为,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日本人只有在历史观上谦卑地进行反省,以行动的形式表达诚意,这样才能面向国际社会。日本人也有必要认真了解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这一点就与中国人的长期、友好交往来说极为重要。

《看历史》:在你看来,“靖国神社”“”这样的问题对于中日两国是现实问题还是历史问题?

加藤嘉一:这些既是现实问题,也是历史问题。我们要记住的是,这两个影响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也不是“自古以来”就存在。比如,“靖国神社”问题主要是1985年中曾根康弘首相公开参拜靖国神社以后,才成为两国之间热点的外交问题。(日称“尖阁诸岛”)成为两国之间舆论焦点也主要是1970年代末国际机构发现该岛屿周围有资源之后。

随着两国综合国力不断接近,两国政府和公民在自信与自卑之间摇摆、徘徊的过程中,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日益与现实的利益主张、民族尊严结合在一起,造成的则是近年来我们所目睹的利益之争,甚至是自尊之争。

《看历史》:对于中日两国间的诸多问题,你认为官方的理解和底层民众的理解是否存在分歧呢?

加藤嘉一: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对于一个议题,官方观点和民间观点越来越不一样了。在日本,很少有民众完全同意官方的说法和立场的情况。

但这也是现代政治的常态,官方与民间的理解与立场彻底一致才有问题。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历史观随着时代的变化、民意的丰富化与成熟化以及历史研究的深化,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有时是量的变化,但往往是质的变化。

我在中国9年,越来越发现中国国内对某一段历史事件的解读也不是铁板一块,何况一边倒,无论是经济史还是政治史,文化史还是社会史,相信这是社会多样化和言论多层化的健康表现,不能简单把它看做政府与民间的相互对立,两者之间形成良性的制衡总是利大于弊的。

上一篇:愿打愿挨? 下一篇:劳斯莱斯最新幻影敞篷版Coupe车型在伦敦亮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