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初探

时间:2022-03-13 04:04:34

高职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初探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根据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的要求,构建高职教育特色体系,以就业为导向,结合职业能力培养,围绕人才教育目标定位,合理进行专业课程建设。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课程建设

G718.5

高职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提速器”,普及高等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炼钢炉”,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但是我们同样应该看到,高职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一方面,随着本科院校的扩招,高职院校招生愈加困难,人才培养力度不够,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办学初期多沿用普通高等院校的培养方案基础上,职教的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完整建立,丧失了职业教育应有的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在经历了办学结构、教学定位、培养目标、水平提升等一系列过程后,开始逐渐探索出自身规律,其人才培养目标也符合市场就业的需要,是直接面向生产、管理第一线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所区别,因此其专业建设与课程设计也有自身的特点,值得进行研究和探索[2]。

一、专业群建设

1.高职专业设置特点

很多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属于专科类院校,无论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有的有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有的有行业集团母公司,因此在学院的重点专业开设或重点人才培养方向上有特定的倾向性。对于普通高等院校或综合性大学而言,一个专业所涵盖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在高职院校中往往会被设置成若干个专业,根据岗位分工的日益细化,专业设置更具有针对性。

2.专业群建设

根据行业中的具体岗位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中所形成不同的专业,以此为基础相关专业共同构成专业群,其特点就是群内各专业的教学可以在一个共用体系中完成,相同的学科基础、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包括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也可共用,既有利于学校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有利于实践教学。因此,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以专业群的相同专业课程为基础,以行业的发展与需求为指导,使专业基础知识能够与行业职业技能相结合,不单单是知识与实践不脱节,同时也能在具体岗位中与相邻工种很好的进行衔接。

二、人才培养

1.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

高职教育与普高教育虽然在人才培养的功能上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的不同,因此在专业开设、课程建设等方面也是有所区别,各有特色。高职教育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把学生培养成技能与应用型人才,强化就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我国的高职院校普遍办学历史较短,初期大多照搬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主要是以学科知识为本位,侧重理论教学[3],而高职院校的课程要突出应用性,这样才能体现职业性,两者的区别已经能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既然高职教育更注重的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在课程建设中,实验实训教学课程占有的比例更重,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异化人才培养。

2.与职业能力相结合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要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合理进行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对职业能力解构以及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的类型,以“工学结合”为手段,确定本专业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以此作为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合理构建理论与实践课程,满足岗位需要和能力要求,才能符合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3.课程模块建设

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是在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解决技术和管理问题,这些都具有综合化的特征,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应该具有综合结构[4]。专业课程可以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拓展课程,课程模块的设计可以立足于专业群,根据专业特点进行组合与变化,衔接学生知识结构的横向和纵向发展,着力于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兼顾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终身发展的需要。

三、项目教学与混合课改

1.项目引入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将企业引入高职教育,因为基于现实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更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传统的课程教学是以课堂为载体,通过教师知识讲授、演示为主,学生接受显得被动。引入项目教学则是以企业工作中的实际项目为基础,通过项目导入教学,将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情境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设计者与完成者,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混合课改

混合课改就是将项目全过程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并以此为基础对专业课程进行综合性改革。现在的专业课程多以各自知识点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却未能很好的进行相互融合。混合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打破各专业课程之间相互封闭、知识分割的现状。既然高职教育一直强调的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那么课程教学也应该是一个融会贯通、一脉相承的过程。

将一个项目贯穿到所有专业课程中,将生动详实的案例全过程引入,将所有课程的知识串连起来,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开放式求知方式。混合课改不仅对教师的要求变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要求也在变高,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拓展的能力。

四、结语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态度等适应一线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上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一定要确定好职业能力的培养方向,才能体现高职院校的课程结构特征,不仅仅着眼于当前上岗职业能力的要求,还要能够应对岗位内涵与外延的变化。培养出既具有创新精神,又具有开拓精神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从而提高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1-39.

[2]胡日查.试论高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9,22(11):70-72.

[3]韩培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教研版),2006,3:34-36.

[4]刘欣.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摭论[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4(347):39-43.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中的审美能力 下一篇:如何在小学的综合实践课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