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患者疾病认知的社区干预

时间:2022-03-07 03:04:07

冠心病介入患者疾病认知的社区干预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137-02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目前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治疗的最有效措施[1]。由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开支庞大,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社区给予冠心病患者的知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干预的服务宗旨体现为“以社区为本,连贯医护服务”针对患者的个别需要,提供服务。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资料来源于梧州市万秀区冠心病患者65例,男51例,女14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7.6岁。均为小学以上文化。

1.2方法

1.2.1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表65份,回收65份,有效率100%。包括吸烟、饮酒、休息、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和方式、科学用药、心绞痛的监控、并发症的预防、介入知识等。并发放行为干预的指导手册,给予为期8周的行为干预。

1.2.2干预方法

根据患者不同的个性、经历、病情严重的程度及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心理指导和术前指导等干预,由专人采取合理的支持性、启发性心理支持方式,帮助患者认识问题,消除顾虑、改善心境、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同时改善不好的生活习惯。

2结果

表1患者心理状态调查情况

项目 例数 百分比(%)

客观对待病情 21 32.3

对疾病有所了解 49 75.4

对治疗方法不了解 62 95.4

担心经济问题 39 60.0

对支持表示满意 43 66.2

表2干预后患者情况

项目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每年参加体检 16.74± 3.9 9.77± 3.57 17.84

戒烟、戒酒按时休息 21.37± 3.36 12.96± 4.09 12.37

参与室外活动 54.34± 3.97 42.36± 5.89 13.72

合理调节饮食 54.86± 5.52 42.06± 5.37 13.40

3讨 论

3.1冠心病介入治疗虽然创伤小,但费用大且手术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生理应激、焦虑、恐惧、抑郁是手术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2]。加上患者对手术及医疗环境不了解,表现为焦虑、抑郁心理为主的高水平的心理变化[3]。

3.2干预对患者的影响:焦虑是一种反应,是个体在“危险”即将发生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疾病预后的一大障碍[4]。而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理,可导致躯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患病率、复发率升高,死亡率上升等[5]。因此给予疾病知识的干预,让患者每年参加体检,戒烟、戒酒按时休息,参与室外活动,合理调节饮食。使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

4结论

4.1干预使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健康行为的改变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4.2开展社区干预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患者的卫生知识水平。

4.3社区医务人员与患者拉近了距离,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4.4社区干预使家庭一起参与,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4.5转变观念,发挥社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贾国良,李成群.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对策[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1999.7(4):187-188.

[2] 杨菊贤.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和惊恐障碍的康复[J].现代康复,2001.5(5):12-15.

[3] 王效道,除斌,蔡雄鑫,等.医护心理学[J].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1986:156-157.

[4] 储展明,李建林,严知俊.身心疾病的非药物疗法[J].中国行为医学杂志,1999.12(增):31-35.

[5] 张瑞玲,李福民,许志亮,等.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心理干预及其意义.[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3):139-14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 下一篇:原发性成人Fanconi 综合征病报告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