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评估及综合干预研究

时间:2022-06-09 01:05:40

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评估及综合干预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心理评估结果和综合干预治疗结果。 方法 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入院治疗的80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综合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综合干预组给予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治疗,两组治疗1、3周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西雅图冠心病调查量表(SAQ)评定焦虑抑郁状况,比较两组评定结果。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3周治疗后,综合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老年人;冠心病;焦虑;抑郁;综合干预

[中图分类号] R39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0-193-0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粥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1]。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逐渐上升,10年内冠心病发病率男性增加26.1%,女性增加19.0%,老年人占主要发病人群[2]。除了患者自身的遗传、生活饮食习惯等,还与许多生物和心理社会因素及行为模式与发病及死亡密切相关,长期反复刺激,引起大脑皮层抑制与兴奋功能紊乱,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直接影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本研究通过探讨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心理评估结果和综合干预治疗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入院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60及60岁以上患者,临床诊断符合WHO和国内专科学术会议制定的统一标准[3],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年内外伤及手术史、精神病家族史、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功能等。其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60~83岁,平均(66.73±6.5)岁。通过对患者入院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测量表(HAMD)测定,测得分数HAMD≥17分,可能有轻度或中度抑郁;同时进行汉密尔顿焦虑测量表(HAMA)测定,测得分数HAMD≥14分,可能有轻度或中度焦虑;并经精神科明确诊断,排除其他疾病因素,药物滥用和生活因素导致的焦虑和抑郁,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综合干预组,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7.43±5.41)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2.24±1.46)年,心绞痛22例,缺血性心肌病12例,无症状心肌缺血6例;综合干预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0~83岁,平均(66.83±5.74)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病程(2.53±1.68)年,心绞痛23例,缺血性心肌病12例,无症状心肌缺血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单纯药物治疗 根据每个患者病情不同,给予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耗氧量及治疗动脉硬化的药物,两组患者均服用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四川科瑞德制药有限公司,H20052328)5~10 mg/d,每日口服3次,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丹麦灵北药厂,H20100538;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J20100166)5~10 mg/d,口服,1日1次。综合干预组在单纯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

1.2.2 心理干预治疗 (1)心理支持,初次接触患者热情细心,关怀体贴以取得患者初步信任,了解患者目前心理问题,宣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自身疾病治疗及康复不利,引导其积极乐观治疗疾病;(2)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心脑血管及冠心病的有关知识,揭示冠心病和心理的关系,找出患者焦虑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等情绪,树立积极心态,必要时给予放松训练和音乐治疗,放松心里再进行深入的心理干预;(3)行为干预,根据患者的性格和行为特征逐个分析,一对一的给予不同的心理治疗方式,帮助其建立健康正确的心理情况及性格特征,患者饮食、运动、行为的方式也给予正确的建议指导;(4)家庭干预,熟悉患者家庭环境情况,对患者家属介绍心理干预的必要性,共同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心理,积极乐观。心理干预治疗从患者入院1周后进行,共3周,每次45 min以上,每周2次。

1.3 评定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1、3周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4]、抑郁自评量表(SDS)[4]、西雅图冠心病调查量表(SAQ)[5]评定焦虑抑郁状况,并作记录,其中西雅图冠心病调查量表(SAQ)在出院时或出院后1个月内回收问卷,可分为5个引子,包括心绞痛稳定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疾病认识程度,共19个项目,总分为100分,对患者充分解释问卷的各项含义,确保其或家属能完全理解条目含义,患者得分越高,表示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越好。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视为明显好转;临床大部分症状消失,心电图有所改善视为好转;临床症状部分消失,心电图改善视为进步;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无明显改善,视为无效。明显好转和好转视为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首次SAS、SDS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周两组SAS、SDS评定结果均有下降,且综合干预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 两组治疗3周后有效率比较

综合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50.0%,疗效好于对照组(x2=6.74,P

2.3 两组西雅图冠心病调查量表(SAQ)评分比较

经过统计回收的问卷结果,综合干预组SAQ总分、心绞痛稳定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疾病认识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超过1000万人,今后每年将以20%的速度增加,我国老年冠心病患者比例居多,发病因素多种[6]。受诸多心理社会因素影响,有些人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恐惧及压抑状态等心理社会因素长期反复刺激,引起大脑皮层抑制与兴奋功能紊乱,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导致血管舒缩中枢功能障碍,造成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综合作用结果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和外周动脉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增高,易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即可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导致血压增高,加重冠心病患者病情,直接影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7],因此,临床应注重患者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健康状态,从主要着眼疾病和健康问题自身转变到着眼以人为本和人与社会、环境为主,从而从根本上适应医学模式转化和医学社会化的大趋势,实现公正、平等、有效的医疗服务。

本研究比较两组评定结果,显示综合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进行心理干预实验治疗,除了应用药物,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生物反馈治疗及家庭辅导等。以探索出更加人性化、更加有效治疗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的医疗服务方式。

[参考文献]

[1] 丁文惠,马明信.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内科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156.

[2] 贾云,邵璇.住院冠心病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9):1716.

[3] 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病组.关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建议[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76.

[4] 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3.

[5] 饶中和,袁志敏.一种新的评估冠心病患者机体功能状态调查表[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6,17(1):14-16.

[6] 杨卫红,许之民,康建强,等.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心理干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7):3274-3275.

[7] 林瑞芳,胡凤梅.老年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况及综合干预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5(5):387-388.

(收稿日期:2013-05-09)

上一篇:两种路径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的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