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时间:2022-03-06 12:42:54

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摘要] 本文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数学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具有一定的成效性。

[关键词] 降格处理 动手操作 面向全体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想在教学中能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关键是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让学生能主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降格处理”、激发求知欲望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

所谓“降格处理”,有的是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的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例如: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计算类似这样的分数加法后,再通过约分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我是这样设计的:“小红今天过生日,妈妈岽了一个大蛋糕,小红吃了这块蛋糕的1/2,妈妈吃了这块蛋糕的1/3,问小红和妈妈一共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启发学生思考:①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能不能把1/2与1/3直接相加?②可以通过什么办法能让它转换成我们学习过的同分母分数再进行计算?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探究,然后引导学生尝试独立完成。通过这样的处理方法,加上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算法的探究过程,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通分的知识通过自主探究,独立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动手操作、培养各种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在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每个学生准备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先让学生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2、找出不同的长方体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3、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体。4、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最后总结出长方体的所有特征。通过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三、面向全体、分层练习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教学中,我将本班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分为A、B、C三组,然后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四个习题;1、车站堆放36吨货物,运走了1/3,运走了多少吨?2.车站利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1/3,恰好是10.8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3.车站利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1/3,还剩25.2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4.车站利堆放一批货物,第一次运走了全部1/9,第二次运走了全部2/9,共运了7.2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在练习时,让学习程度中下等的A组学生做第1、2题,中上等水平的B组同学在做完2、3题,几名尖子生C组的同学可以做第3、4题。这样,不仅使多数学生能“吃得了”,而且是能够让几名尖子生能够“吃得饱”。这样的分层练习不但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后的练习中,我也采用这样的方法。对有能力、学习好的尖子生留一些难题,对学习成绩为中、下等的学生留一些稍简单的基本习题,这样学生一般就不会感到作业负担过重或出现完成不了作业的现象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使全体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从而为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上一篇:怎么搞好技工学校的数学教学 下一篇:我猜\我思\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