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融资困境与融资机制创新

时间:2022-03-03 12:04:10

小企业融资困境与融资机制创新

在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稳定社会就业、推动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但与其在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不相匹配的是中小企业长期陷于融资难的困境,融资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小企业融资难,应当改变对问题的认识角度与政策思路,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改变为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

一、我国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目前,我国80%以上的小企业主要依靠内源融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内源融资很难满足企业投资需求,对外部资金的需求也就愈加迫切。但是,小企业在寻求外源融资时却面临诸多困难。

(一)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一是小企业难以满足进入主板、创业板市场融资的条件。虽然我国有一部分成长性高的小企业通过依附或挂靠大企业,利用大企业的力量获得资本市场融资,但大部分小企业不能直接进入资本市场。

二是中小企业集合债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中小企业集合债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优质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但自2007年至今,只有深圳、北京、大连三地发行了总计18.2亿元的集合债,审批难、担保难等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集合债的发行步伐,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

(二)间接融资渠道狭窄

一是小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而银行受资金供应能力和制度安排的约束,难以满足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对于银行而言,无论贷款数额大小,其每笔贷款的管理费用和其他成本的差异并不是很大,企业贷款量越大,银行的单位贷款成本越小。因此,商业银行更愿意把贷款投向于国有大型企业。

二是银行内部缺乏有利于小企业融资的激励机制。目前银行的激励措施和约束机制没有区分小企业贷款和大企业贷款,银行分支机构和客户经理必然会选择大中型客户作为营销对象。

(三)融资服务体系缺乏

一是缺少为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目前各商业银行都有独立的风险管理系统,但没有专门针对小企业的金融管理系统,导致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自动化程度低,限制了金融机构为小企业服务的积极性。

二是信用担保机构发展面临较大风险。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的合作可以有效转移商业银行的风险,对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发挥一定作用。但在目前诚信缺失的社会状态下,担保机构的担保风险较大,担保公司为降低风险会要求被担保的企业向其缴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这会令小企业的融资负担更重。

二、小企业传统融资机制存在的缺陷及原因

融资机制是指资金融通系统内的各个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和调控方式。从目前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可以看出,传统的融资模式无法很好地解决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因此,有必要剖析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为改进融资机制作铺垫。

(一)直接融资体制有待完善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小企业进入证券市场都面临重重困难。在现有政策和金融环境下,进入资本市场的门槛较高,小企业难以在资本市场找到直接融资的途径,想通过证券市场融资非常困难。另一方面,企业发行债券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绝大部分小企业是不符合要求的,小企业很难取得发行债券融资的资格。

(二)小企业的高风险性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经营原则之间的矛盾

首先,高风险性是小企业的基本缺陷。小企业决策随意性较高,现金流量波动很大,有效抵押物不足,抗风险能力弱,内控制度不健全,产品质量和市场不稳定,大部分小企业的情况难以符合商业银行贷款的基本条件。对银行而言,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向小企业发放贷款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其次,小企业贷款单笔数额小、笔数多、成本高的特点决定了其不能像大型企业信贷业务那样,给银行带来大量存款、结算、中间业务等收益。

(三)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信息不对称

一般来说,小企业的财务数据不准确、不真实、不完整,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健全,一直以来也较少与银行发生业务往来,银行无法为其建立信用档案。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不愿意向小企业提供资金。此外,小企业经营不够透明,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可能性比大企业高。而且小企业规模小,一旦出现风险比较容易改头换面逃避债务;小企业经营持续时间较短,退出市场概率较高。这些因素使银行向小企业贷款承担的风险会高于向大企业贷款。因此,事前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事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导致小企业融资能力降低。

(四)高昂的融资成本限制了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首先,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性、来源方式简单化和融资结构不合理导致融资成本无法达到最低化。根据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对深圳的41家中小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商业银行。小企业融资模式单一,增大了银行的风险。

其次,民间借贷的高息限制了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民间借贷较容易实现无担保贷款,在适应小企业资金需求方面比商业银行有优势。民间借贷本着高风险高收益的原则,必然执行高利率,但小企业普遍资金不足,高额利息必然限制其融资能力。

再次,表外筹资致使小企业不能享有利息的抵税作用。企业进行表外融资有助于改善资产负债表的质量,表面上看是优化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但实质上扭曲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表外筹资费用较高可能造成企业亏损或利润的减少,最终使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受到损害。

三、小企业融资机制创新的思路

小企业自身的特质与传统融资机制之间固有的客观矛盾决定了它们很难、甚至无法通过传统的融资方式解决创业或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因此,可以通过微观的融资方式创新降低小企业融资的高风险性,通过宏观的融资环境创新降低小企业融资的高成本。

(一)微观融资方式创新

一是运用创新性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合理搭配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和收益。商业银行应根据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特征,创新金融产品,拓宽小企业融资渠道。

二是通过资产证券化分离出高质量的资产和收入流稳定的项目或产品,以此为担保进行融资。通过分离高质量的资产和收入流稳定的项目或产品,形成高信用资产,以此为担保进行融资,可以大幅降低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是根据产品的市场供需情况以及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设计具有高度灵活性的期权购买计划,为小企业免除外源融资带来的不便。另一方面,期权也可以看作一种不同于职工股的崭新激励机制,能有效地把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与其自身利益结合起来,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

四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小企业设计不同的贷款品种。制造业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周转速度慢、经营活动和资金使用涉及面较宽,因此风险较大;服务型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是存货的流动资金贷款和促销活动上的经营性开支借款,特点是数量小、频率高、贷款周期短、贷款随机性大,但风险相对较小;金融机构应分别设计不同的产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咨询分析、财务方案设计和投融资顾问等个性化服务,推出“小企业上市一路通”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从整体上提升对小企业的服务水平。

(二)宏观融资环境创新

一是深化商业银行制度改革,特别是实行小企业信贷专业化,成立附属于银行的小企业投资公司。银监会《关于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之后,各家银行纷纷成立了小企业信贷中心。但由于小企业贷款的高风险性与商业银行“三性”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大银行对小企业融资的冷淡并不会因为增设这样的部门而改观。要彻底改变这一现象,可以将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独立出来,成立附属于银行的小企业投资公司。

二是建立健全小企业融资诚信评价机制和担保机制。信息透明度低、缺乏有效担保是小企业融资的瓶颈,只有企业、政府、银行以及中介机构联手合作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如银行通过审核人品、产品、抵质押品等“三品”和电表、水表、报关表等“三表”考查企业情况,对企业建立起有效的评价。政府通过建立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担保基金和再担保基金制度,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促进信用担保的发展。

三是建立并规范小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机制。上市融资是很重要的融资方式,对于能达到发行股票条件的小企业来说,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是企业取得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相当不健全,与企业差异化的融资需求极不适应。若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柜台交易市场有明确的职能划分,可以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和降低投资的风险性。在中小板、创业板的推动下,小企业更易获得促进企业发展的资本支持。(来源:南方金融)

上一篇:梁晓华:责任与品质同行 下一篇:月度观察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