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06:35:12

小企业实训总结

小企业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训课程;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2.4;G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2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到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作为高职院校如何改革传统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顺应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找准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尤为关键。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

传统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见效慢、后期维护管理难;会计信息服务对会计信息化平台稳定性、个性化、灵活性要求高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会计信息化服务的两大问题,这导致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同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普遍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倾向、结构性矛盾突出,培养的学生不符合中小企业的要求,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处又是中小企业。这些情况使得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毕业即失业、毕业即转行”,造成就业瓶颈;中小企业又招不到能够提高企业财务工作效率、进行企业整体战略筹划、通过先进财务技术手段整合企业资源的会计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造成社会资源和教学实训资源的巨大浪费。

“颠覆与创新――2008年在线会计服务模式高峰论坛”上提出“会计在线服务模式(以互联网为平台、以租赁会计管理软件为主,为广大(中小企业)需求者提供在线服务)”;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些改革都对会计信息化技术提出更便捷、更高效、更个性化的新要求;为应运而生的会计在线服务运营商开拓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得供应商平台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如亚马逊公司、用友“伟库网”等;给中小企业大力发展、普及会计信息化技术指出新的途径,中小企业将需要一大批既掌握会计技术同时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为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指明新的方向,打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瓶颈。

二、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建设人员有义务、有责任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当前会计行业信息化改革的发展契机,摒弃传统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的适应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实际需求的高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符合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求的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以期培养出中小企业欢迎的、学以致用的会计信息化专业技能型人员。根据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人才需求,确立专业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课程教育与岗位教育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的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三结合”的建设思路,对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品牌特色,提高高职会计信息化的教育质量,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建设人员应抓住这一契机,针对“互联网+”、立足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服务模式需求,建立会计服务供应商、不同类型中小企业和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专业三方合作,形成传统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互联网+”会计在线服务模式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格局,从而达到提高服务供应商平台管理水平、推进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进程和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专业能够利用优质实训课程资源培养出“对口、对路”的会计信息化专业技能型人才三方共赢的目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应能利用会计在线服务平台直接从事具体会计工作,同时具备处理中小型企业各种会计事务的能力,包括较强的会计核算能力、综合业务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

三、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设计

传统观念中会计人员的专业实际操作技能学校是无法真正提供的,只能在会计岗位实践工作中学习。想踏上专业之路,成为真正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学徒期”――把工作当成学校的延伸,在工作实践中学习,需要老会计“传、帮、带”似乎不可避免。一直以恚会计信息化实训和手工模拟实训(基础会计实训)两门课程都是分学期开设,实训内容上也互无联系,这样的课程安排使得学生只能单独接受一种方式的会计实务训练,造成传统手工账务处理与信息化会计处理相隔离、不能有效融合衔接,学生很难产生感性认识、理解信息化会计实训与手工会计实训的区别、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有困难,最终使实训难以取得预期效果。高职院校当务之急应是依照调整完善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世易时移的解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课程设置滞后的难题。以“会计信息化实训与手工模拟实训双操作并行”的设计理念重构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做到顺应会计岗位要求,瞻前谋划设置适应新的中小型企业会计岗位要求的实训课程内容,以培养符合会计职业标准要求,符合会计职业道德、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要求的学生为目的; 使学生在校内实训期间得到双重做账锻炼,“扎稳马步”,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得到真正的实际锻炼,工作后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符合会计岗位要求。这是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迈出的一大步。

1.延伸实训课程教学空间,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打造全新的实训空间,将原有的手工实训室、信息化实训室、沙盘实训室等独立分散的教室设置改造成以企业真实场景为基础的综合性实训场地。弱化原有实训室单一功能定位,按企业实际工作要求设置岗位、设计工位,使学生在一个工位上既可以练习手工账又可以进行信息化操作或者沙盘练习。同时配套设置相应的窗口,分组值班,让学生体验会计业务完整流程。

2.培养适合“双操作”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双师型”教师

常言道“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实训教师指导实训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与信息化实训双操作教学需要自身知识结构、认知水平、业务能力水平都较高的教师指导。这种新的授课形式给授课教师提出新的挑战。高职院校应建立与行业(企业)密切协作、合作、渗透的机制,组织形式多样的研讨会、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会议,邀请会计一线专家、会计信息化实训一线教师一起观摩、交流,以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实训教师要转变思想,实现从“经师”向“人师”转变,探索教育基本规律,适应会计行业发展和会计岗位需求,主动向中小型企业伸出“橄榄枝”。根据自身情况主动寻求中小企业会计在线服务业务实践机会、深入企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努力弥补企业实践经验不足带来的影响;实训教师要紧跟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会计税务理论、努力考取行业准入资格/职称资格证书。

3.编写“双操作”会计信息化实训立体化教材,提升教学质量

提升信息化教学理念,带动教材立体化创新。教材是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根据福瑞斯特研究公司调研发现会计在线服务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新宠。会计在线服务因其界面简洁、提供的功能(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存货核算、网上订货、在线记账等)利于中小企业达成各类会计信息化战略目标和各项业务协作能力而受到中小企业的欢迎。在多数中小型企业财务实际工作中,手工账和信息化账是同步进行的。所以编写一套手工模拟实训和会计信息化实训能够同步使用的业务立体化实训资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在实训中理解在线会计服务。实训教材的设计朝着自媒体、智能化、数字化、跨平台的方向发展,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纸质教材、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机等各种形态的载体,紧扣实训教学实际,使每个实训中的各个知识点的教学资源关联,初步形成“主业务+多媒体教学素材”的核心内容。教材在设计策划阶段应根据教学要求将多媒体互动素材嵌入得巧妙、实用。

一是实训教材的立体化建设最初形式是纸质教材、习题集或练习册、教师教学参考书为主干,配套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计划、实训案例素材、CD-ROM助学光盘等内容。实训资料同步有利于学生将利用两种业务操作手段完成整个财务流程,形成手工账和电子账两种会计数据档案,使二者能够相互验证、查错、纠错。通过这样双操作的实训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并快速提升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从而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从实训流程角度出发,提供“电子书包”、“互动学习角”、“互联网+教材”等数字化、多形态、多哟蔚慕萄Х务配套和教学资源,让教科书动起来。这样编写的手工模拟实训和会计信息化实训双操作的实训综合教材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技能操作训练过程更加易懂、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做到根治高职会计信息化专业学生“会计实训恐惧症”。这样的立体化教材为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提供施展空间,有利于实训课程的整体建设。

4.加强课程文化建设,营造职业文化氛围

在第一次实训课中告知学生“双操作”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的总体目标、原则和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先选定好组长,由组长负责小组任务、岗位的分配;再分组员(注意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低的搭配),以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带动学习积极性低的学生。由于一个组为一个团队,那么组员之间的默契和团队协作尤为重要,一般经过3-4次实训课后要在个别组间进行组员的调整,以保证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时的积极性和最佳状态。同时调整组长,通过组内民主认可选定,以便更好发挥组长作用。

在实训课堂上,模拟会计岗位操作过程,要求学生佩戴工作牌、规范操作;按照企业财会部门的要求布置实训场景,张贴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图、工作标准及财务制度,营造真实的职业文化氛围;实行上课下课“打卡制”、请假审批制、不得擅自离岗,将课堂管理与企业行政管理相融合;在细节中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守时守岗、杜绝迟到、旷课、大声喧哗等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发生,使学生融入岗位、进入角色,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减少学生问题行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动起来,带着问题去学习,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把传递性课堂教学转变为探索性、训练性教学,推进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能激发会计实务实操兴趣、拓宽财务视野、掌握双操作会计信息化核算方法、提高会计岗位专业技能素质。让学生在实践技能中强化、验证会计理论,这样的实践课程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规律,在渐进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在实训期间,教师应以项目为基本单位,比如开立新公司、建账、日常业务、办税等,确定好该次实训的项目任务、要求和考核标准,必须与岗位内容紧密切合。指导教师要多做示范、巡视过程中对学生的违规操作要及时制止、安抚学生的焦虑情绪、鼓励学生多做多问、杜绝学生带问题操作。同时,重视对实训过程的引导、监督、指导,把好课堂教学质量关,指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察看学生操作流程和业务处理情况。重视过程考核,避免学生滥竽充数。每次实训结束后,教师都要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及时纠正学生训中的错误;对学生的良好实训任务要及时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实训操作积极性,促进学生“做中思”。适时参照组中每个项目考核的自我评判结果,及时进行教学总结还可以了解当前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实训实际情况是否吻合,以便教师及时做出教学调整。重视双操作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的教法研究、实验,着力构建会计岗位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保证教学效果。

在实训课程改革的同时,可以举办与专业行业文化相结合的职业类活动,如举办企业文化节、会计行业文化大讲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专业技能竞赛、拓展训练、职业教育讲座等。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力量,组织开展具有职业性质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模拟公司的运作,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改革需要教学工作与时俱进,紧密贴合岗位发展需求,优化教学模式,培养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高技能财务人员。

小企业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实训 服务外包 会计学

普通高校会计学本科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基础,对改善我国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有重大意义。但是伴随着近年来的大学招生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开设会计学本科课程且培养模式单一,使会计学本科教育与社会实践需求严重脱节,造成了一方面使普通高校会计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会计工作,另一方面造成了众多的中小企业找不到有实际动手能力、懂管理的会计人才的局面。通过高校会计实训服务外包模式这种教育培养新模式能够妥善地处理这一难题。

一、普通高校会计学本科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普通高校会计学教学现状大都遵循“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扩招过程中,新设立会计学本科教育的普通高校。这些高校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学习借鉴其他财经类院校的经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会计素养较高,但是,会计实务的实践能力一般较差。大学会计学本科教育中的实践训练课程,基本上没有设置或设置较为简单,不能满足学生对会计实践的需要和企业对人才标准的需求。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集中在三个方面。

1.高校自身方面。会计学本科教育的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普通高校会计学培养目标往往选为国际会计人才,会计培养方向是注册会计师、ACCA、CIMA、CMA等。这样的定位显然过高,而自身培养能力又严重不足,使得培养出来的会计学本科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若进入大型国有、外资、民营单位,还可以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培养;但是社会需求量最大的却是中小企业,尤其是发展阶段的小型企业,他们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全面、自身又没有能力和精力培养所需要的会计人员。这是高校教学定位与社会现实企业需求的矛盾。

2.高校教师方面。会计教学老师的理论素养一般较高,大都是硕士、博士学历,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年轻的会计讲师的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科研上,这与高校职称评比体系有关。会计老师的理论教学一般以课本为主,由于自身从高校毕业到高校任职的经历,很少在教学过程中补充相应的企业会计实务的知识,基本上是为教学而教学。这是高校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欠缺与高校职称评审体系导致的结果。

3.培养模式方面。我国会计教育有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分层次的教育体系。伴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中专院校会计教育呈现出职业化的发展趋势,往往通过企业订单式模式,为订单企业培养会计人才。近年来,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还出现了通过与国外院校、会计团体、企业联合互动教学的模式,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会计学本科学生面对就业竞争,如何体现出本科教育的优势,尤为重要。在我国会计人才中,高端管理型、国际型会计人才严重缺失。会计学本科毕业生要树立目标争取突破,才能在会计职业生涯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是会计学本科大学生崇高理想与现实社会中企业人才需求的矛盾。

二、会计毕业生用人企业的需求分析

大型国有、外资、民营企业一般是大学会计本科毕业生追求的理想工作目标。但是,大型企业会计人才的需求数量有限,对人才的要求定位又较高,因此大量会计毕业生的出路是在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具有数量众多、发展较快、会计人员需求量大的特点。中小企业往往处于快速发展中,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对记账会计的职能开始淡化,对管理的要求有了进一步提高,懂管理的会计人员非常受欢迎。中小企业往往自身却没有能力培养会计人才,因此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只适用于大型企业集团。

三、高校会计本科教育新模式――会计实训服务外包的设想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性的IT业务和基于IT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服务外包的涉及范围通常有商业流程外包(BPO)、信息技术外包(ITO)、知识流程外包(KPO)。服务外包的内容有系统操作服务、系统应用服务、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企业业务运作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知识产权研究、工程设计等领域。

针对普通高校会计本科教学现状,可通过外包给专业的会计培训企业或专门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设置专门的会计外包项目部)。专业的会计培训企业通过市场,知道中小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员,通过与高校合作,根据学生的能力,结合高校教学内容,编制相应的会计实训教程,对会计学本科学生进行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参与会计实训的讲师一般是具有多年会计经验、中级以上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的老师,他们通过对自身工作经历和工作方法的总结,在会计实训中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指导和经验传授。这就对会计本科教育在实践能力方面进行了补充,提高了大学本科生的动手能力。因为专业的会计培训企业,通过社会竞争,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更新会计实训教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能够满足不同企业对不同层次会计人才需求的要求。

大学会计实训讲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针对学生不同兴趣的偏好,对会计本科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和专业的会计类资格考试的指导。针对人力市场会计人员的需求,制定不同行业会计的实训教学,能够根据市场,制定相应的实训教程,扩大会计学本科的就业。

专业会计培训企业或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一般有需求会计企业的信息,有助于大学会计毕业生的就业。高校会计教育由高校对企业的衔接模式,变成高校对会计服务外包企业对用人企业的模式,使会计服务外包企业成为高校和用人单位的纽带。

与联合培养模式培养的高职学生相比,会计高校服务外包模式较联合培养模式有以下优点:(1)适合多种行业,尤其是不同时期,社会需求量较多的行业;(2)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能够及时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从而满足企业的发展;(3)通过会计实训讲师的经验介绍及不同行业会计实训演练,可使学生了解到企业的需求,端正会计学本科学生的就业观念,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规划。

综上所述,高校会计教育服务外包模式是迅速提高普通高校会计本科教育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满足不同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的有效模式。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高校、学生、企业间的需求。高校会计教育服务外包模式的构想,将为高校和企业实现双赢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作者为工商管理硕士、审计师)

参考文献

[1] 苏怡,郑汉金.发展服务外包:昆明的竞争优势与路径选择[J].南京:江苏商论,2010(9).

[2] 黄玉杰,张国梅,王文卓.金融危机下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和对策[J].石家庄:经济与管理,2009(11).

小企业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核算型技能;管理型技能;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

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倡导“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进行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作为热门专业之一,从师生规模到教学质量都有了很大进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职业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也在高职高专会计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有效的探索与创新,高职高专会计实训教学课程体系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际工作中,已经初具规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高职高专院校为中小企业培养了一批实际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实行实践教学改革以来,以实现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改革、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满足中小企业需求为目标,增加了以《出纳实务实训》《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ERP手工沙盘实训》等为代表的专业实训课程,以提高学生会计核算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深得企业好评。

在取得的成绩的同时,通过这几年的毕业生就业调查反馈和与相关中小企业的联系,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毕业生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和企业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需求和变化,从中反映出我校现有的会计实训教学课程体系中存在很大的尚需进步的空间:

第一、多数小企业在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后,随着企业业绩的提升,公司的成长速度要求企业必须改善管理,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管理层会重视企业管理体系尤其是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用财务手段来管理企业。不仅仅只通过产品盈利,还有通过加强管理:如成本控制、流程优化、资本运作等带来的利润。通过管理为工资创造的利润是和会计人员的能力水平息息相关的。因此,中小企业更需要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包括个人能力、成长性以及管理才能。

第二、我校以及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现有的实训体系更注重学生核算型技能的培养以及相关课程的实训体系的建设,而忽视了管理型技能的相关课程的改革,管理性质的课程理论性太强,加深的学生的理解难度,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培养。需要对管理型技能相关课程做实训实验的设计和改革,以进一步完善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

第三、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普遍存在就业率高,但质量不高的现状,学生在毕业头几年内换工作的情况十分常见,但在职业发展上,没有对自己有很好的规划,究其原因,是局限于核算型会计工作,没有形成管理型会计的思维,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岗位能力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职业发展路径,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实训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所在。对学生管理型技能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实训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掌握,满足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关注学生管理型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是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的后续职业发展的关注,帮助他们形成提升自身价值的意识。因此,我们建议以专业培养计划为依据,设置增加以下两门实训课程,并对已有的ERP沙盘实训课程进行调整,进一步完善会计专业实训课程建设。

一、审计实务实训课程

审计实训的单纯性和实际审计业务的复杂性使给我们的实践教学带来挑战,课程目标不能单纯定位在胜任审计实务工作,而是让学生熟悉审计工作流程,培养学生针对企业经营管理流程、财务和业务数据中的问题进行搜集材料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其初步建立审计职业判断的思路。

审计实务实训分为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两个阶段。单项实训采用手工实训方式,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审计实践内容。结合教师的讲解,加深对审计实务的关键知识点的理解。综合实训在审计实务理论课程和单项实训之后集中进行,教师提供被审计的仿真案例公司的财务和业务数据,要求学生运用审计软件完成审计程序。在审计综合实训的组织实施上,可以将学生分组成为各个会计师事务所部门,分角色以审计小组的形式展开,设计业务承接、编写审计计划、审计过程实施和审计终结四个情境,以及委托事项沟通、业务承接评价、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编写总体审计策略和审计计划、评估审计风险,进行内部控制测试、货币资金审计、销售预收款循环审计、采购预付款循环审计、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试算平衡表和调整分录汇总表、编写审计报告十四个工作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协调与合作的意识,形成职业思维。实训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为例 进行讲解 、分析知识点;注意对学生实训过程的引导 ,要求学生总结审计工作基本流程中,所需证据获取的手段、形式、内容以及要达到的目标等,减少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盲目随意性, 推进实训教学管理规范化 ,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 。

二、财务管理实训课程

校内财务管理实训室的建立需要复杂的实验模型和巨额投资,短时间内难以实现,财务管理的实训课程应结合已有实际条件,从会计专业学生角度出发进行设计。

实践课程内容设计以创业计划书中财务部分的撰写和答辩工作为载体,围绕设定的虚拟行业、产品和典型工作任务而展开,学生自由组合成为几个模拟的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设置企业财务总监、预算会计、成本会计等岗位,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工作情景,涉及财务预算、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分配管理等多个工作任务,推演出企业创办前五年的财务报表并进行财务分析,教师扮演创业投资公司和金融机构,对学生完成的创业计划的财务部分进行提问和审核,公开讨论,最终评选出最为完善和合理的创业财务构想。

实训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财务管理等相关理论知识去搜集支撑企业的财务信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和发现复杂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可能情况,想法设法找出相关的财务指标,从而使自己的报告更真实有说服力。教师应将实训过程分解成一系列层层递进的任务,让学生一步步思考和完成,有益于发挥自身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在实训过程中,尽可能鼓励学生使用Excel完成相关财务指标的计算,报表的编制,使用PowerPoint做展示报告和工作方案等,培养学生利用办公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的能力,学生在分组讨论过程中,广泛吸收不同的意见和方法,锻炼思维,开拓思路,逐渐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决策体系,提升职业能力,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

我校现采用ERP手工沙盘教学模式,沙盘模具的使用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是学生能够很快投入企业经营的过程,保持学习热情,增强主观能动性。但ERP手工沙盘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师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盘面监控得不到保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生更多的关注盘面操作,经营流程表和财务报表的编制,起不到促进其思考和总结的效果。而ERP电子沙盘操作方便,软件自行监控,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ERP手工沙盘的缺陷,每个操作步骤的不可逆转使得学生在操作前更加谨慎,决策分析更加到位。教师从繁杂的监控和记录中解放出来,在课堂教学组织上更加从容。与ERP手工沙盘相比,电子沙盘的运行规则和可变参数的设置等更加灵活和全面,使得实训内容更贴近实际,全面考察学生决策能力,加深对企业经营的理解。

ERP手工沙盘和电子沙盘在运行流程,运行规则和角色分工上的相似,使得我们在教学组织上可以将其有机结合。让学生先在手工沙盘上运行一年,使学生充分熟悉和掌握运行流程和操作规则,小组成员经过磨合,合作更加顺畅。在此基础上,引进电子沙盘,在分析手工沙盘和电子沙盘的差异性后 ,让学生用电子沙盘重新操作,完成电子沙盘六个年度的经营。教师在实训过程中,需做好充分的资料和信息准备,对于遇到的专业知识及时讲解,鼓励学生成为沙盘模拟课程的主角。每年经营结束,教师应结合现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从企业经营的战略战术的高度对学生普遍困惑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思路,以此打通学生的知识脉络,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四、进一步完善会计专业实训课程建设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以核算型会计实训课程为基础,管理型会计实训课程及相关理论知识则本着理论够用原则,注重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的培养。

(二)针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建议学校鼓励和支持会计专业的教师学习进修或到企业实践学习,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积极开发配套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将学习的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内容转化为相互衔接环环相扣的工作任务,对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频率高的知识和技能强化练习,实现会计专业学生工作能力与企业工作需要之间的平衡,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作者单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冀祥.关于会计专业实训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创新[J].经济师,2014(12).

[2]张薇.职业能力导向审计课程教学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4(5).

[3]万立全.财务管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J].会计之友,2012(3).

小企业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管理 教学体系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要将此落到实处,就需要在大学教育的每一环节、每一门课中得到体现。

“中小企业管理”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课题组以市级示范专业群的专业建设为契机,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中小企业管理》为切入点,在归纳和总结课程教学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序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及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出发,探讨了《中小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 中小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误区:

1.1 对教学内容取舍不当

中小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涉及的知识面广,领域宽,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然而在教学中常出现以下两种不得当的情况:①教学内容没能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重难点不突出,学生学习时感到内容庞杂,且和其他以往学习过的管理类课程内容重复率高。②教材取舍不当。主要表现为:a教材内容和信息相对滞后性,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上没能结合行业用人需求战略的变化,中小企业管理前沿的发展动态。b教材内容选取未能考虑到高职生和本科生自身的个体差异,缺乏针对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增加专题讲座、中小企业管理实例分析等来弥补教材的不足。

1.2 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

现行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采用的是以课程、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课堂灌输,缺乏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教学手段单一,理论部分的教学活动主要限制在课堂上,实训部分则是限制在实训室并按教师设定的实训程序进行。封闭的课堂教学缺少必要的课外延伸,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不能有机融合,学生所学不能充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教学内容与社会活动缺乏联系,学生不能通过学习与实践整合知识,终而导致“知识无活力化”,并致使学生缺乏联想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就业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受到制约。

1.3 传统的应试化教育评价模式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现行的课程评价考核仍将考试分数作为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唯一标准,这种用知识记忆的多少反映教学的全部效果,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只局限在考试范围内,在学习中缺乏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潜质,也打消了那些注重创新教学的老师的积极性。

2 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

2.1 基于工作过程序化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工作任务

课题组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与企业专家一起对中小企业现行的用人需求和企业的创立、组织人事、财务及销售等环节进行了讨论,对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和总结,确定各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再按工作过程对各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最后分析每个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1]。教学内容的选取是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围绕核心职业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整合确定学习领域,序化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章节的学习性工作任务。而各章节课时的分配及课程理论和实践学时比例的划分,课题组则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用人需求战略的变化、学情分析、中小企业的管理前沿及其自身的特点进行的。

2.2 以实用为导向设计实训环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在课内实训的设计过程中,以理论的实际运用为导向,增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将原先单一的案例分析改成案例分析、方案设计、实施和评价及沙盘模拟实验等,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充分实践,通过学习与实践整合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得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2]下,培养自己科学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例如在人力资源这章节中的人才招聘方案设计、实施与评价的课内实训里,教师让学生依据自身组建的模拟公司的岗位需求对招聘计划、招聘广告、考核方式及试题等相关文案进行自行设计,组建招聘小组,制定选拔程序;然后据此进行模拟招聘;最后分组进行招聘效果评估,各组依据招录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招聘环节中的得失,交流心得,并就此修正自身的招聘方案,教师就最后的汇报进行综合点评。

2.3 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相结合的方式,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小企业管理”教学内容的叙述性较多,与以往管理类课程内容有所重叠,传统“灌输式”教学常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多而杂,枯燥无趣,缺乏创新思维的锻炼。为此,课题组运用“构建主义”现代教育理念[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相结合的方式,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如下:

2.3.1 在课内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其任务内容一般为课程中的新知识、新技能;任务的选取、分割及细化均由教师完成;一节课或一次课实施一个任务,依据课程内容也可穿插多个任务;以本专业为基础选择任务,交给学生的任务一般不会很难,要求在课内完成;任务目标的设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4]。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教师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探索思考,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使得学生能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学习任务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例如,“中小企业管理”课程有十二章内容,这十二章内容我们可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课程开发讲授,在每一章或相关联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传授完成后,可设计若干个小到中等的任务实施穿插教学。引领学生带着企业管理问题学习理论知识,从“听而有所得”的被动学习转为“思有所得”、“辩有所得”的主动求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中小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综合管理素质、实践和创新能力。

2.3.2 课外教学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选取校、市级创业设计技能竞赛、教师的横向课题或校企合作企业的真实任务为“项目”任务以达到对前一阶段课程知识、技能传授的总结与升华;项目内容中含有学生从来未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难度;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例如,当中小企业管理课程全部内容讲授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把握商机自行选择创业项目撰写创业计划书参加重庆大学生创业大赛或是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投资风险评估作为大作业,学生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让学生学会合作或独立发现、分析、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使得其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4 优化教学手段,搭建“多媒介、多形态、多功能”的立体化教学平台

除加强传统的纸质教材建设外,为进一步拓展师生“教”与“学”的互动时空,还进行“多媒介、多形态、多功能”的立体化教学平台的搭建,对于提高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内容丰富、设计精巧、适用面广的多媒体课件可充分利用音频、视频和图片等多媒体技术将书本和板书无法生动展示的企业创立和经营过程中典型的案例全方位地呈现在每个学生的面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小企业管理大家谈”微博的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涵盖了中小企业管理前沿、中小企业的国家扶持政策、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创立及经营经验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可实时发起讨论,拓宽了师生讨论交流、质疑解惑的渠道。

2.5 改革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测评

以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从对学生单一的知识量的评价向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评价转化,加大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测评的分值权重。将考核的方式由传统的“终结式”改为“过程式”,考核内容由传统的“重记忆”改为“重思考”,采用多元化的成绩考核方式[5],通过平时作业考核、平时课程学习表现考核、阶段性成绩测验考核、课程大作业考核、实训、实践成果考核、技能竞赛及相关证书成绩等来全方位考核学生的学习状况( 如课堂讨论交流、报告撰写、创业实践、创新活动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教师的课题项目、创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3 改革实施成效及结论

中小企业管理课程的改革,尤其是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和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及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有助于引导学生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进行管理技能和综合管理素质的训练,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质量。

通过改革,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近3年的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模拟经营大赛中,我校与省内工程职业学院、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等示范高职院校同台竞技,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部级三等奖1项。获奖学生中有大部分考入了重庆工商大学等省内知名大学继续深造,其他所有学生在毕业时都能得到企业认可,顺利就业。此外经过几年的教学,学生的职业资格证通过率、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也逐年提高,截至目前,学生的职业资格证通过率90%,学生就业率97.5%,(其中自主创业率上升到3%)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95%。

参考文献:

[1]姜平.试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4):24-26.

[2]金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117-119.

[3]王青.建构主义下的教学策略[J].科教文汇,2008(2):32-46.

[4]孙玉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254-255.

[5]钱红萍等.基于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改革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24):85-88.

项目基金: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0319。

小企业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G728

一、游戏化简介

游戏化(Gamification)最早应用于商业领域,现代社会已经被网络、计算机等电子产品所覆盖,人们消耗大量的时间在网络游戏或单机游戏中,这些游戏对玩家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用户黏性极强,于是营销学家们、企业家们开始研究游戏化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他们试图分析游戏玩家们的心理以及游戏的设置,了解游戏的吸引力,并将关键要素运用于商业市场,以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和用户黏性。

游戏化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IT公司、咨询行业都是游戏化的尝鲜者,甚至有很多专业公司帮助其他公司通过游戏化设计来进行改造。游戏化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也不容小觑,游戏化教学也应运而生。游戏化教学的基本原理与其在商业领域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运用的游戏化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设计适当的游戏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的过程。游戏化教学可以通^游戏化的课堂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现状分析

我国研究游戏化教学的历史并不长,最开始只停留在教育游戏软件阶段,到21世纪才开始真正研究游戏化教学。国内大部分的游戏化教学研究都是针对低阶段的学生,如幼儿园、小学,对于中高等教育阶段的研究非常少。通常教育学者认为低阶段的学生证自控能力、注意力、理解能力等方面比较欠缺,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当学生进入中学、大学后自控能力、注意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显著的提高,并且学校教授的知识已经从原本的基础知识转变为专业知识,所以游戏化教学的作用已不太明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游戏化教学中电大全日制学生的课堂教学中也同样适用。以笔者工作的单位杭州广播电视大学萧山学院(以下简称“萧山电大”)为例,萧山电大的全日制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差,之前在义务教育学习阶段打下的基础比较薄弱,注意力和理解能力相比普通大学生也比较弱一些,因此萧山电大的课堂教学过程与普通大学的教学过程完全不一样,虽然经过了一定的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萧山电大教学仍然存在着以下的情况:

1.课堂中教师依然占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情况,学生依然只能被动地吸收,主体地位未能体现。

2.教学方式的针对性不强。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在中小学可能已经得到普及,但是在电大课堂中并不一定适用,因为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如果原搬照抄中小学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甚至有时效果反而不如传统的教学方式。

3.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过分注重教学氛围,忽略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问题把握不够,往往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过于活跃了,学生看似有很高的课堂参与度,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在听课,知识的教授程度大打折扣。

三、教学设计

根据萧山电大的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游戏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们必须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学习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评价。笔者在一般教学设计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小企业管理》课程的内容和萧山电大全日制学生的特点设计了游戏化教学的基本模式,如图3.1所示。

(一)学习者分析

萧山电大的全日制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差,之前在义务教育学习阶段打下的基础比较薄弱,注意力和理解能力相比普通大学生也比较弱一些。但是这些学生的思维活跃,对案例非常感兴趣,喜欢与老师互动,并且其中有部分学生有过做生意的经验,对理论知识的吸收非常有帮助。

(二)教学内容分析

《小企业管理》是一门理论和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因此游戏化教学非常适用于这门课的课堂。《小企业管理》介绍了一个企业从初创开始到结束的所有相关知识,包括如何创业、如何融资、如何进行市场营销、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这些理论知识点可以直接应用于生活中。

(三)确定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小企业管理》这门课的学习,基本了解一个企业从初创开始的相关过程,掌握企业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市场当中典型的创业型企业,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 游戏化教学方案

1.课堂教学模式游戏化

以前的课堂模式通常比较单一,教学场所通常局限在教室中,教师在讲台上利用多媒体设备讲授知识点,学生在座位上听讲、做笔记,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会通过提问等方式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本质上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模式。现在我们可以利用游戏化的思想将课堂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在教授《小企业管理》这门课时,我们可以引入沙盘实训工具,将整个课堂变为一个教学类“大富翁”游戏。在沙盘实训中,学生5-6人组成一个“公司”,学生需要为“公司”取名,并选出董事长、生产总监、采购总监、营销总监、财务总监,每个总监各司其职,董事长负责制定经营战略,生产总监负责产品的生产,采购总监负责原材料的采购,营销总监负责研究市场和广告费的投入,财务总监负责所有金钱的流动和账面记录。学生在课堂中模拟经营公司,虽然整个过程相比真实的市场要简单很多,但是学生依然可以学到很多。经过这样游戏化的课堂,学生能够了解一个企业是如何创立的,了解企业间的各项活动之间的关联,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例如市场营销、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

游戏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视为一个游戏(即沙盘实训),学生作为游戏玩家(即公司的各个总监),学生遵守游戏中的各项规则(即沙盘实训中的各项规则,与现实市场的规律十分接近)开始游戏过程(即公司的经营过程),最后通过一定的计分规则对游戏玩家进行排名(即公司的市场排名),所有的游戏元素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对学生们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笔者在沙盘实训的课堂中发现,学生的投入程度要远远高于在教室内普通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往往平时最不爱听课的学生尤其是男生,在沙盘实训中的积极性最高,他们主动分析市场情况,全“公司”成员通力合作,通常都能获得较高的市场收益和市场地位。而且在沙盘实训中,能有效地将知识点切入,学生也能轻松地理解理论知识点,显然这样的游戏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小企业管理》的课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教学内容游戏化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编排主要依据教科书,但不能一味地采用现成的课本中的例子照本宣科,应该适当地处理内容。以《小企业管理》为例,课本中的内容涉及到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课本比较老旧,里面的很多内容、案例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所以在课堂教学时需要对课本内部进行一定的修改和优化,然后将修改后的内容进行游戏化。

在《小企业管理》的教学内容中,笔者加入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真实案例,将这些案例作为引子,引出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解SWOT分析这个知识点时,笔者以Under Armour公司为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先在课前查找有关这家公司的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中集中讨论“Under Armour公司能否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成功?”,将学生分为正方反方,根据手头上已有的资料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也可通过手机查询资料,双方列出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将这些观点有序地列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将这些观点进一步的进行梳理,正方罗列的理由可分为优势(S)和机会(O),反方罗列的理由可分为劣势(W)和威胁(T)。因为这些内容是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的,所以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容易。

在这个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学内容以游戏的方式(即辩论赛)引出,学生以辩手的身份在课前搜集资料(即Under Armour公司的相关资料),然后再课堂上进行辩论,最后根据双方的资料及辩论过程分出胜负。学生为了获得游戏的胜利(即辩论赛的胜利),学生愿意寻找更多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知识点抛出,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在课堂中,这种游戏化的教学内容相较于传统单一的纯理论内容,取得了较好的课堂反应。

3.测评模式游戏化

学生在学习时,期末考试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对电大学生来说,在之前的学习生涯中,考试一直是他们难以逾越的一道坎,而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往往也只是关注期末考试的成绩。传统的测评模式只依赖一张试卷,学生靠记忆力死记硬背,这种在《小企业管理》这门课中使用的效果并不好,学生对课程的抵触情绪更重。因此笔者考虑将测评模式进行游戏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生考试的心理压力,并且可以减少学生对课程的抵触心理,使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此根据学习者特点和《小企业管理》的知识点,笔者设计了游戏化的测评模式:学生的期末成绩=案例讨论成绩+沙盘实训成绩+附加题(抢答题)。

这种测评方式,摒弃了完全以笔试卷面成绩来定义学生的传统测评模式。将测评分为了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是在课堂中完成的。第一部分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案例讨论题,教师将与知识点相关的案例作为课堂作业抛给学生,学生利用刚刚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并不会感觉到这其实是期末测评的一部分,而只是把它看做是一次普通的课堂作业,完成过程非常轻松,并且能合理地运用理论知识。每一次案例分析教师批改完成后,需要给学生一个及时的反馈,及时对案例进行讲评,并将每个小组的成绩反馈给学生。测评的第二部分则是沙盘实训的成绩,沙盘实训是作为游戏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课程中,在前文中也提到,沙盘实训最后会根据一定的计分规则为所有“公司”排名,这个排名最后将经过折算计入最终的期末成绩。学生在进行沙盘实训时非常投入,很好地反应出了相关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团队合作情况,所以将这一部分计入学生测评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最后一部分是附加题,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能有部分同学因为能力有限前两部分分数相加未能及格,那么他们只要在附加题部分努力答题,依然可以获得较好的成绩。附加题部分主要以抢答题的形式展开,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和判断题,学生可以自由抢答,题目主要围绕课程重难点展开。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抢答的热情非常高,平时练习不愿意做、上课不愿意听的学生都主动地翻书找答案,课堂效果非常好。

这种游戏化的测评模式经过了多次实践和改良,现在的这种模式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三部分的测评方式都运用了游戏元素和游戏技巧,沙盘实训在前文已经介绍过,案例讨论实际也是一个模拟经营的过程,每一次讨论结束后将分数反馈给学生就像是游戏中的积分和勋章,学生可以看到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并且会有超越其他人成为排行榜第一的动力,就像我们在玩游戏时都想要自己成为第一名。抢答题的模式本身就是一个游戏,学生为了拿分,就必须要参与抢答,为了抢答就必须要去书本上找答案,无形中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总结

玩是一种学习方式,而游戏化就是通过游戏要素和游戏设计技巧去影响人们。游戏化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加轻松,而且也能使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因为游戏化将学习和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在对教学进行游戏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精心的设计,不仅仅是具有徽章、积分或排行榜这样的游戏要素,否则反而会起到反效果。教师应该仔细分析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设计出适合学习者的游戏化教学模式,将游戏化真正地带入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刘俊,游戏化――让乐趣促进学习成为教育技术的新追求[J]. 电化教育研究,2015(10)

[2]x文娟,以“戏”激学,以“戏”促学――中职英语游戏化教学的研究[J].海外英语,2014(3)

[3]尚俊杰,萧显胜.游戏化学习的现在和将来――从GCCCE2009看游戏化学习的发展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2009(5)

[4]曹育红.“翻转课堂”在软件技术实训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电画教育,2014(4)

[5]张金磊.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2013(2)

[6]冯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6)

作者简介:

小企业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合作模式 科技社团 订单培养

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的中小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但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总体规模小,产业层次偏低,产品开发能力弱,产品技术结构落后,技术含量低,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等问题,其中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观念陈旧,管理落后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中小企业自身培训条件不足,如岗位操作工人往往在师傅的带领下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十分困难,而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完备,教育理念先进,技术理论水平高,两者合作可优势互补。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企业员工带着问题在高职院校的帮助下针对性地学习,高职院校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培养后备人才,提高企业现有技术力量,才能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做到校企双方的互惠双赢。

按2011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将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划分为中小微型企业标准,沧州地区目前已经成形的肃宁皮毛,孟村弯头管件、盐山管道输送装备、泊头铸造及汽车模具等特色产业集群基本由中小企业群构成。经调研,其中大部分中小企业属于个人或家族私营性质。由于权力的高度集中,企业工作常以命令代替计划,随企业规模扩大、管理层级增加,产权制度的缺陷日益暴露,因此,如何从自身人才、资金相对不足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利用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科研、技术优势,分享研究开发成果,促进科技转化,扬长避短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成为中小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焦点。

长期以来,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作为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经验广为流传。该模式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共建的办学模式,一方面,学校为学生传授基本理论与职业技能,另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训练场所,实现了“教、学、做”相结合。这种做法给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在此基础上,很多高职院校开始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但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是“结果”的合作,更是“过程”的合作,校企之间务必形成积极互利的关系。校企合作的前提是合作模式应与行业、企业的实际相适应。例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企业一方生产车间占地面积不大、产品生产周期也不长,可以将生产性实训项目引入校内,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为企业提供技术员培训;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企业一方施工占地面积较大、工程周期较长、项目数量较多,不宜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合作模式将生产性实训引入校内,必须采用其他形式。

高职院校与本地中小企业合作模式的选择需要进行具体合作方式的调查、分析、实施和总结。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方式从办学形式分类可分为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校企联合办学、职业教育集团化等;从师资队伍建设分类可分为聘请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兼职工程师、合作研究、蹲点调查等;从教学角度出发,最常见的是“请进来,走出去”,按照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真实工作过程及其任职要求构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遵循职业岗位技能形成规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等。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共赢,对学校而言,校企合作价值在于培育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利用企业提供的人员、设备和场地作为学校的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和实习基地,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学校在实习、实训设备上的投入和专业师资培训的压力;对企业而言,校企合作价值在于可以提前招募到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现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减少人力资源成本,解除用人的后顾之忧,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学生而言,其价值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就业的渠道更加畅通;对社会而言,其价值在于能够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率,实现人才供需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地处以沧州市为中心区域的部分中小企业就合作模式和合作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促进了沧州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更好服务于本地区域经济,实现校企双方的互惠双赢。其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①组建订单班培养。订单班指学院和企业用人单位签订订单教育协议,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承担培养任务,走“校企深度融合,双方互利共赢”的办学之路的一种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能够促进双师教学团队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而且增强了学校办学活力,实现了学生零距离就业,是一项多赢的办学之路。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与河北华晨药业组建的“华晨班”订单班学员已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并逐步成为华晨药业的中流砥柱。畜牧兽医系和中粮肉食(天津)有限公司组建的“中粮班”采用“2+1”、“课堂+养殖场”的培养模式,完成了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后,以“学员+员工”的双重身份入职天津养猪基地,由公司为每位新员工安排一位师傅,结成“一对一”的“师徒帮带”对子,经过三个月的帮带后,学生再正式上岗。

②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指学生基本完成大部分课程学习后,到专业对口的生产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沧州市金祥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指导下,电气工程系电气专业2008级学生在为期两个月的节能型配电柜项目实习中完成了76套不同种类的节能型配电柜和控制柜的装配和调试工作,确保设备的按时交工,使学生达到了强化技能、体验实战和毕业设计的实战检验的目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操作熟练,能够认真实践,听从指挥,显现了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潜质,为工学结合和课程开发探索了新的模式。

③集中培训。集中培训不同于脱产教育培训,学员不离开企业工作和工作现场或在高职院校校内模拟学员工作和工作现场环境中,由企业内的专家和教师对企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的模式。这种模式针对性强,能够发现和解决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并弥补操作人员技能缺陷。机电系承担河北宏业机械股份公司新职工上岗培训任务、电气系承担南运河河务管理处电工培训任务等企业的集中培训。

④组建科技社团培养。科技社团培养是对组建订单班培养模式的补充和延伸。中小企业受限于规模,往往单个企业所需招录专业技术人员数目不多,形不成规模,不适宜组建订单班开发针对该企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可通过学院系部,和所需专业在校生双向选择,达成协议,由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学生实习时可到该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后优先到该企业工作。企业可提供设备和资金,学院提供场地和技术,供科技社团学生训练和学习。中奥恒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电线电缆故障探测技术研究及专业探测设备制造、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企业提供该公司部分设备交付电气系科技社团“DIY电子爱好者协会”用于培养四名有到该公司就业意向的2008级学生。

总之,校企合作模式应不一而同,以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培养后备人才,提高企业现有技术力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做到校企双方的互惠双赢为原则,实现为本区域经济服务目标。

参考文献:

[1]曹钰.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2(27).

[2]刘昕.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J].价值工程,2012(33).

小企业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企业;中职学校、技工学校;实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170-01

中等职业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特点来看,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有明显区别:①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为培养核心;②中等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③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普通高中教育有区别;④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学生采用双证书制度,毕业的时候能够取得中等职业教育专科的毕业证书,同时取得相关专业的岗位资格证书;⑤中等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强化动手能力。不过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所带来的规模扩大、科技含量提升、与国际接轨等因素,使得大部分的职业学校面临现有教学实训空间模式滞后于教学发展的矛盾。本文就是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训模式下空间模式研究,探讨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训空间的合理模式。

1基于企业的中职实训教学模式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举办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取得了很大成绩,培养了大批从事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劳动者,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企业介入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模式是影响教学实训空间模式的重要因素。针对社会分工精细、产业技术革新和自身发展,企业内部的岗位人才需求变得多样化,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技术能力是企业介入中等职业教育院校教学体系的直接目的。职教学校的课堂教学、技能实训与企业的岗位实习、岗位操作相互渗透,形成人才培养链接,教学实训功能的针对性和趋向性体现在企业对职教体系的介入程度方面。因此,我们可以从企业规模以及需求程度对教学空间与实训空间的影响来分析在企业影响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空间与实训空间之间的关系。

1.1企业规模对教学实训空间的影响

企业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联系紧密,企业的教育资源是社会、社区教育培训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企业职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组织的技能性、针对性和真实性,使企业后备员工实现了从教育走向就业门槛的平稳过渡,培养了大批企业急需的用得上的人才。另一方面,企业职业教育的管理、考核和经费的实用性、实时性和实效性,使企业人力资本实现了从投资到收益的成本的最佳增值。充分发挥现有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积极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使得职业教育教学实训功能可以灵活开展。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单独、联合或参与举办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创建由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规模构架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训空间。比如在我国,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发展不平衡。有相当一批中小企业技术工艺不高,设备比较落后,职业教育和培训起点低、发展慢,高技能人才缺乏,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较差。中小企业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合作,一方面可以加大职业教育和培训指导力度,制定适应自身发展的职工教育培训规划,可以加强中小企业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开展涉及企业职工和社会的质量、环保、安全等知识和技能的专项培训。另一方面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可以灵活把握市场各种岗位需求,在教学实训体系中设置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如包括短期员工培训和长期职业学校培训等,再依照不同的教学培训模式设置不同的教学实训空间。

1.2企业需求对教学实训空间的影响

企业与中等职业教育合作上的切合点在于对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训的需求上。理论教学方面,企业根据自身的岗位需求直接或间接参与教学课程的模块编辑,制定专业教学方向和深度,这就要求职教学校的教学空间要结合企业需求进行相关专业的功能布局;技能实训方面,企业根据专业技能培养时间和培养程度,以阶梯式的岗位培训,即从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综合实训、到企业顶岗实训,来达到人才培养的全面升级,这就要求职教学校的实训空间功能要结合不同企业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模拟布局。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定位在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但随着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及金融危机的到来,市场也酝酿着新一轮的发展,各类产业也将进行新一轮的结构性调整,产业升级己经启动,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必然走向多样化,这就对完善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训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需要中等职业学校针对现有经济局势对企业的影响而考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训空间的革新。

2基于企业的中职实训教学模式的建构

以教学为指导,以企业实训为主导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训空间体系的建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理论因素、现实因素等,不同因素之间的互动组合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训空间模式。我们将各个影响因素以模块的方式形象化模拟,通过模块之间的关联互动和内在规律的总结归纳将教学实训空间模式直观的展现出来。具体见图1。

图1基于企业的中职实训教学模式

可以看出,企业是以四种不同的方式介入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训空间:①教学实训空间的优化,包括岗位技能理论教学优化和实训功能设备优化两方面,岗位技能理论教学的优化主要通过企业向学校输入岗位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和资金,对课程模式和教学空间设备进行针对企业需求的性能优化;实训功能设备优化主要通过企业的岗位技术的专业指导、对实训设备的资金投入、对实训空间真实化模拟程度等方面来体现,使实训空间实现功能多元化、技能专业化、场景真实化。②教学实训空间的灵活拓展,包括教学空间的预留和实训空间的功能拓展两方面,教学空间的预留是指主要针对企业短期培训和岗位新增职业的专业培训而对教学空间进行一部分的预留;实训空间的功能拓展是指满足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企业对岗位培训提出的新要求而进行的功能拓展。③半开放型企业短期培训空间,指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实训空间体系中划分出的部分空间提供给企业进行不定期的短期培训。④独立对外的短期培训空间,指向社会开放的为社会企业、行业、政府机构等服务的独立培训空间,常以培训楼的空间形式体现出来。

同时企业通过这四个方面的介入来影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训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①空间的拓展,教学空间体现在普通教室的预留;实训空间体现在新岗位技能培训预留空间和岗位技能发展预留空间。②空间的优化,教学空间体现在对课程体系的优化和理论教学设备的优化;实训空间体现在对实训设备的优化、实训空间功能的优化、以及对实训空间模拟真实性的优化。③培训空间的设置,以分散布置在教学实训空间体系内部和独立空间功能形态两种方式体现出来。④教学实训空间关系的优化,受企业的针对性人才培养模式影响,教学实训空间的功能流线也会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流线的优化而变得简洁、高效和立体化。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训空间模式是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校园建设而逐渐被建筑师们所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企业的积极参与将会促进中职实训空间的扩大,为广大中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

参考文献

[1]罗庚兴,宁玉珊.开放式实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J].职业教育研究,2004,9.

[2]王华利,戴葵堂.产学研结合-全面拓展职教空间的有效途径[J].中国科技信息,2006,3A.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4]黄克孝.构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4,5.

小企业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还没有脱离学科体制下的模式,培养目标的单一及学历层次偏低成为高职会计专业发展的羁绊。根据行动导向职业教育理念,会计岗位及相关岗位应具备相应职业能力。所以,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形成新的会计专业培养模式,使其符合“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

关键词:

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工作过程;课程设置

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人才培养观念,在职业教育会计专业领域如何应用,这是我们一直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目前,高、中等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主要依据国家教育部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为中小企业会计岗位及相关岗位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校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更多的学校还是延续学科体制下的教学模式制定教学计划及进行课程设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高度重视时间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教,做中学”职业教育理念,这给我们如何进行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指明了一条思路。在多年会计专业办学实践中,我们认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培养目标定位已经脱离实际。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企业会计,课程设置也是以企业会计为主,而由于目前会计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的普及和学历层次在不断提高,正规企业对会计岗位人员学历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毕业生在企业的会计岗位就业基本没有优势,因而很容易出现专业对口就业难局面,即使专业对口就业也多是会计领域的边缘相关岗位,如收银员、仓库保管员、出纳员等。二是课程设置上片面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忽视了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由于会计知识的独特专业性,知识内容连贯性较强,造成教学内容将理论和实践分开,学生所学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技能,强调注重知识性,而弱化了技能性[1]。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借鉴德国行动导向教学理念,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按照职业能力整合现有专业课程,抛却传统学科教学理念,转变观念,形成了新的办学思路。

一、拓宽培养目标,以会计员岗位为本位,向相关岗位辐射

针对第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中小企业会计岗位和相关岗位一线工作的专门人才,势必将会计岗位和相关岗位并重,学生毕业后才能有较宽的就业面。因为高、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唯一能考取的会计岗位资格证书是会计员,但是相关岗位面就较宽了,如收银员、出纳员、储蓄员、保管员等,这些都是和中职生相对应的岗位。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是以会计员为主,辐射会计相关岗位,这样的培养目标也和中职层次相吻合,这个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培养学生。

二、重新构建会计专业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

做为专业教师,我们在教学之余,不断深入企业,对本地区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在通过对若干中小企业会计岗位、流通企业、金融企业相关会计岗位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归纳总结了会计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及岗位能力。运用工作过程理论对会计岗位群的划分及岗位能力的分析,让我们真正地明确了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对会计专业对应的岗位及相关岗位职业能力做了归纳,如表1所示。这样,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就拓宽了,也具体了,而对于课程的安排,如何能将行动领域职业能力转变为学习领域内容呢?下面是我们研究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归纳出的结果。

三、根据会计专业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进而设置专业课程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的精髓,便是根据专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或任务,复制工作过程,归纳总结职业能力,称之为行动领域[3]。所以,我们在分析会计岗位及相关岗位的工作过程后,以企业会计员为例总结了其职业能力为会计日常业务处理能力,现金、银行往来业务能力,库存管理能力,会计软件操作能力,固定及无形资产管理能力,纳税申报、财务管理能力,往来账项业务能力,共计七种能力,构成了会计岗位行动领域的主体。这些职业能力所对应的学习领域课程,在学科体制下分别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收基础、会计电算化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课程。不过,这些课程设置,侧重的是理论教学,知识性较强,而实践动手能力与理论是割裂开的,理论课结束后,还需要单拿出若干周的课时进行会计模拟帐套的实习,这样,理论与实践不能完美结合,知识在实践中也显得不连贯或断档。经过我们的深入调研和不断探索,分析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的对应关系,摒弃原来课程体系,重新建立学习领域的框架[4],以会计员岗位为例,会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应针对行动能力进行设置(如表2所示)。这样,在学习领域重置了专业课程,突出了岗位职业能力的学习,通过课堂教学与模拟实训结合,就能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依托,以工作过程为载体,使教学过程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我们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就可以更加具体化[6]。

四、教学资源和环境的配置

会计专业是个非常特殊的专业,校企合作之间的合作切入点只能保持在参观层面,学生们无法在企业实际中实训、实习。这样,就要求学校应配备完善的教学实验实训设备,模拟企业会计岗位,银行柜台办公环境,教师在教室教授理论知识,在实训室带领学生分组,学生轮流扮演会计工作角色,模拟会计工作程序进行实践教学,讲多少,做多少,让学生置身仿真会计工作环境中。这样能实现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也更能突出中职侧重技能培养的办学模式。运用行动导向理念重新编制实施性教学计划,将完全脱离学科教育体制下的束缚,转变为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就能充分体现职业能力培养。这样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让培养目标更贴近职业学校学生,让教师的课程内容更吸引学生,教学就会开展得更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周东黎.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设计[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90-94.

[2]韩玉竹,龚利森,杨镇.浅谈会计实践类课程的课程体系改革:以《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为例[J].商,2014(26):117.

[3]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6-145.

[4]王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99-100.

[5]蒋洪平,徐晓敏,刘秀丽.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8):141.

[6]高俊岭.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课程的开发与设计[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1):60-61.

小企业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使学生结合实际,通过本项目的实训的学习。加深对管理系统的感性认识与理解;并初步培养认知与自觉养成现代管理者素质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

通过班级学生在分组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选择1-2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和访问,具体了解这些企业如下问题:1.该企业管理系统的构成状况;2.管理者的分类,并重点访问一位管理者,向他了解其职位、工作职能、胜任该职位所需的管理技能以及所采用的管理方法等;3.对该管理者的管理对象进行调查分析;4.该企业的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是什么;5.该企业中有哪些你感兴趣的管理机制。

三、实训原理、方法和手段

实训原理:通过实地走访与分析,可以验证学生对于理论与方法是否掌握,并可进一步巩固基本理论与方法,在实践中进行总结、研究与提高,二者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实训方法和手段:在走访搜集到相关材料后,各组集中在教室课堂进行分析实训,具体操作方法先由各组成员分组讨论后介绍所得,再由教师讲解点评,在各组形成最后意见后以个人实训报告形式上交教师处作为学习成果。

四、实训组织要求

本实训是采用学生分组走访和自由讨论的组织形式进行。

五、实训条件

需要学生在每次案例讨论分析实训前,将本次课程所需材料搜集好,并需积极准备发言稿。

六、实训步骤

首先,由学生按照要求进行相关实训材料搜集;

其次,在各组成员进行充分讨论后,形成统一的发言稿;

再次,由各组选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发言;

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并要求各组的学生将本组所得结果填写实训报告册。

七、思考题

1.该企业管理系统的构成状况;

2.管理者的分类,并重点访问一位管理者,向他了解其职位、工作职能、胜任该职位所需的管理技能以及所采用的管理方法等;

3.对该管理者的管理对象进行调查分析;

4.该企业的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是什么;

5.该企业中有哪些你感兴趣的管理机制。

八、其它说明

小企业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企业纳税实务 高职高专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010-02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有悠久的历史,现有在校学生1129人。为增加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开发探索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经过对会计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的归纳,我们确定了会计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是出纳、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税费计算及申报。因此,税务是会计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会计类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明确课程性质及作用

《企业纳税实务》是高职高专会计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会计类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课程;是国家会计职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技术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必修课程。

高职高专会计类专业主要培养应用技术型会计人才。就我校会计类毕业生而言,主要的就业单位是中小型企业。经过四年的社会调研,向中小企业发放问卷3000余份,回收2769份,有效问卷1927份。调研结果表明,成都地区中小型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是非常全面的、多能的。100%的中小企业要求财务人员能独立完成记账工作;90%的中小企业要求财务人员能够完成税务申报工作;87%的中小企业要求财务人员能够进行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由此,我们确定了我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为成都地区中小型企业培养具有会计记账、税费申报、会计核算及成本核算能力的财务人员。“企业纳税实务”课程是为建立税费申报能力而开设的。

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1)以服务区域性中小企业为出发点。根据本院教师长期的毕业生就业调查,我院会计专业群学生就业多为成都市及四川省的中小企业。其中中小型民营企业是我院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方向。同时根据成都市近两年来推出打造“田园城市”的规划,中小型民营企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商业将成为成都很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也为我院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机会。

(2)以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为着力点。“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设计的灵魂,自始至终贯穿知识框架的建立。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是本科学校的缩小版。忽略了职业学校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与社会要求脱节。本课程以产业方向、行业要求、企业标准、职业规范来规划课程设计,作为课程发展改革的目标。

(3)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支撑点。《企业纳税实务》课程的设计,服务于部级会计类职业考试。我院会计专业群是“1231”的人才培养模式。“3”即是三种证书,“技能证书”、“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本课程以帮助学生取得部级会计类职业资格证书为设计出发点。

(4)以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为发展点。本课程的建设不仅服务于在校学生,同时服务于毕业的学生,服务于成都市会计专业人员的再学习和培训。

2.课程设计思路

(1)针对行业企业,重构知识体系。将原有以税类为章节的知识框架拆卸融汇。根据学生主要就业企业类别,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五大板块。每个板块中,以真实业务为税法学习的载体。由“咨询――分析――计税――纳税”的岗位标准流程为教学流程,充分体现教学的实践性。

(2)标准化工作流程,任务驱动教学。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普遍工作流程提炼整合为标准化工作流程,以标准化工作流程为实际教学流程。根据长期的企业调研设计典型工作任务。以任务驱动教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完成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操作。做到了“学中做,做中学,理实一体”。

(3)政、行、企、校合作,共建教学资源。与成都市国、地税;四川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各行业财务部及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共拟培养方案、共编特色教材、共设教学计划、共建实训资源,以税法及成都市地方性税收规范作为教学知识体系。突出地方性税务特点,及时更新税务规范及要求。以行业要求作为教学重点及教学方向的指导。突出行业企业要求,用最新的企业业务作为案例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教学。

(4)工学交替进行,理实同步完成。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采取校内实训、校外实战,从实训到实战工学交替的设计思路。校内为此建设了“税务服务大厅”、“企业纳税实训室”、“天润会计事务所”三个实训教室。校外与近30家企业及成都高新国税、地税有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全方面了解税收知识,掌握计税技能、纳税程序。通过校内实训及校外实战,使学生更全面、准确的掌握专业技能,使学生更深刻、完善专业知识,使学生提高应变能力及自学能力。达到“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专业培养目标。

三、教学的组织安排与实施

1.从难到简,带二放三。

在五个学习板块中,板块一为基础入门,板块二为重难点。制造业的涉税业务是最全面、最广泛的。考虑到基础性和全面性,将涉税基础和制造业放在前两个板块。前两个板块由教师手把手的带着做业务,照顾到知识的全面性、操作的完整性。而后面的板块三、四、五由学生通过总结、查询、讨论的方式自己完成,教师只做评价工作和协助工作。整个教学过程为:“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手脑并用”。

2.过程导向,任务驱动。

案例教学,教学案例由行业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整合而成。教育顺序以规范化工作流程为导向,尊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将复杂的业务分为不同的任务,较难的任务下设子任务。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以工作任务为目标。教、学、做结合,理实一体。

3.项目自测,产学结合。

建立项目自测题库,以税种为测试板块,由简到难。既可帮助学生课后自检知识框架,又可复制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中更深更难的问题。

产学结合,建设经营性实训室。每月月底由实训指导老师带领同学到税务局现场报税和网上报税。同学们亲自为真实的企业报税,完成从实训到实战的跨越。到目前为止,已有近百家企业由我校专业学生报税。

四、教学改革发展建议

1.深化“政、行、企、校”合作机制

鉴于纳税规范的地域性差别,深化专业与政府(国税、地税部门)、行业(注册会计师协会)、企业(中小型企业财务部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能加强我专业学生的理论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建立稳定的政行企校教师资源库。拟定5年制校内专职教师培养方案,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加强经营性实训室的建设

会计专业学生在实习中最大的障碍是无法解除核心财务信息,严重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加强建立经营性实训室,将课堂搬入公司,将公司作为课堂。以企业真实业务为案例,教、做、学、练同时进行。目前我专业虽已建立了两间经营性实训室,但暂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求,还需增加。

3.尽快进入教考分离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教考分离的实施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避免了老师自己授课、自己出题、自己改卷的流于形式的考核方法。将考核方法规范化、标准化。

4.资源库的完善

响应教育部“十二五”计划,应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除了以上提到的教师资源库外,还应建立特色教材资源库、讲义资源库、项目实训资源库、综合实训资源库、交互式模拟平台等。

参考文献

1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2000-2010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上一篇:离合器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数控车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