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多媒体课件论文

时间:2022-03-02 10:07:16

数学教学多媒体课件论文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概念教学难点

概念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阶段,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单靠单一语言描述是很难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以,概念教学要改“轻理解,重识记”为“重理解,促记忆”,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灵活地运用概念。巧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语言变为形象动画,使学生从图中观察,以图助理解,从而能够准确地理解概念。如: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高”的教学,是在学生已学过三角形“高”的基础上进行的,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平行四边形“高”的认知方面,学生一般只认识到h1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高,而h2、h3……则视为不是,究其原因显然是对平行四边形“高”的概念不理解。因而,在教学中笔者用FLASH设计了一组多媒体课件,将h1设计成为可移动变化的“高”,学生可以用鼠标将h1分别移动到h2、h3……的位置。通过移动比较,学生很容易观察到h1位置发生变化,但是其“高度”不变,由此可以理解E、F……亦是AD边上的点,h2、h3……均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高”。通过移动与对比的动画演示,学生不仅理解到平行四边形“高”的概念,而且对线是点的集合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突破公式推导难点

数学计算公式推导具有很强的严谨性、逻辑性。传统的数学计算公式的推导大多是语言讲解加板书引导套用。由于缺少清晰的推导过程,计算公式推导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大难题。在数学计算公式推导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能使计算公式形成的推导过程清晰化,让学生对数学计算公式的理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梯形面积为何要用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再除以2。首先让学生各自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一般梯形,教师引导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将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原梯形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比图。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其中一个梯形面积的2倍,反之,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因而,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再除以2。接着再让学生各自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启发学生自己动手,按照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过程,将其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图2)进行验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的关系。从而,同样得出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再除以2,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体验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形成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就成自然的事了。

三、巧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算理教学难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中有些算理是比较复杂难懂的,用口头难以讲清,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巧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变枯燥为生动,以致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把抽象的难理解的知识变成形象的图画展示给学生,使算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思维表象,让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增强学生对这些数量关系的理解,使学生达到计算灵活、准确、快速的目的。因此,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使计算的算理达到一见而明之的功效。例如:在教学“在一块长60米,宽40米的地里,按行距4米,株距3米,种植果树,一共能种植多少棵果树?”这一例题时,学生易知“总面积÷一棵的占地面积=种植棵数”的算法,但对其中“一棵的占地面积=行距×株距”的算理则总觉得不明白。笔者先让学生观看园林中测量行距和株距的视频,建立感性认识。接着再观看多媒体课件,将一棵占地的长和宽分别移动与行距和株距作比较,帮助学生建立理性认识。由于学生历经了两次直观分析,对其算理这一知识难点的掌握也就不言而悟了。同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进而使学生们主动去学习探索,这样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实践证明,合理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可以促使学生从感知出发,由表象到概念,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顺利过渡,从而突破知识难点,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张学文 周丹 单位:湖南省安仁县实验学校

上一篇:旅游专业操作多媒体课件论文 下一篇:学生自主学习开放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