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实习基地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究

时间:2022-03-02 06:01:13

高职实习基地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究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职实习基地具体情况展开了探讨。从而对基地的建设内容和意义进行了具体研究分析。同时阐述了该基地在有关管理模式方面所做出的创新,即以就业为主要导向,将平时实习和集中实习进行有效的整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实习效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高职;实习基地;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2-0005-02

作者简介:刘旭平(1973—),男,江苏宜兴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高职教育培养出的学生都应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这些学生在走出校园后基本都会工作在生产与服务前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会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然而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所以必须将实习基地作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主要平台。按照我国高职教育相关内涵建设规定,建立质量较高的基地为学生实习场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学校教育的共同需要。

一、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各高职院校主要将培养高技能水平的人才作为目标。通常情况下高技能人才主要指那些操作技能水平高,能够有效处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关键技术或者是工艺运作方面难题的高水平人才。这些人才的主要特征是拥有极高的创造力、操作力以及适应力。根据当前职业教育的中普遍存在的原则来分析可知,“实习”主要就是动手操作,通过实习来逐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以及分析与建构能力,从而为以后更好的从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对高技能型人才进行培养教育的时候,不能只依靠课堂来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能力。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平台就是实习基地,所以,根据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将人才培养作为主要目标来看,当前实习基地已经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平台,是高技能人才不断输出的有利保证。但是随着高职教育不断发展,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在学生就业中,出现了一次性就业率较低和稳定性较差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毕业生实际操作力和技术掌握程度还不够高,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当前各高职院校在有关实习基地方面的建设与运作能力已经成为证明一个学校教学能力的主要标志。《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更是重申了实习培训的重要作用,同时将实习基地相关建设设置为评价一个学校学生技术水平的主要指标,可以有效反映一个学校的综合教学实力。当学校建立了非常好的实习基地,那么该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将会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很容易被社会企业所接受,据此也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对未来的招生与就业率都有好处,此外,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学生接受教育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只有当毕业生符合社会需要,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才能够走进并融入到社会之中,实现自身与社会价值。所以,可以说通过实习而逐步拥有较高的操作与适应力是各高职学生步入社会的前提保证,这是由于能力的提升常常需要经过不断的锻炼。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已把构建实习基地当作提高就业率的抓手,构建高水平的实习基地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实践力与适应力,尽可能的降低学生适应期,来保证学生快速就业,得到企业认可。

二、实习基地建设的内容

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寻求建立一个新型的协作机制,构建一个稳定、多元化的基地供学生实习。在此基础之上实现真正的互利双赢,站在实现双方长期利益角度,依靠学校所具有的专业行业与地域优势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将培养和提高学生操作能力作为主要目的,把学生实习摆在战略地位来执行。校企双方展开多方面的合作,不仅仅是在学生实习方面,还应该加强科研、教学以及培训方面的合作。在双方合作之中,学校可以派遣相关实习指导老师深入到企业之中,对企业的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技术创新和素质教育,同时给予相关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站式”培训方式。就是从校内实训到校外实训,再到顶岗实习的模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竞争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增加有关教育与构建实验室方面的费用支出,有效监管和引导实践性教学中的实验与实习,保证时间合理、经费充足、条件良好、措施健全。校内实训包括技能培训和从业资格证考试培训,应该按照相关就业机构的要求,进行有序、目标清楚的运作,同时依据当前就业状况有针地性的开展专项技能教育,校内可以直接模拟的则在学校实习基地开展训练。

构建“开放式”实习基地运作与管理模式。在实习过程中,用校企双方的合作理念来要求实习活动,从而规范实践,加快该模式的落实,并发挥最大效用。成立由校企领导构成的指导组、专业教师与企业骨干等前线工作者构成的学生操作、课程改革以及技术创新等执行层合作组,同时构建运作规范,包括聘请兼职老师、毕业生带薪实习以及校企一起研发实习与培训项目等,从而更好地明确目的、制定考核规范,发挥校企合作理念作用,有效落实和充分发挥该模式作用。改革相关课程和实训实习项目。根据对当前行业企业实际情况开展调研的结果,来明确掌握各个专业所需要具备的实践能力,在通过企业相关专家和骨干的进一步分析,选出适合规范的具体专业项目,进而对教学课程采取相应调整,使学校教学内容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对开展的实习相关项目与内容再次设定,将校内校外的学生的实验、实习和实训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衔接。同时对校外实习企业进行考察,结合学生在基地的具体状况来确定最终实训实习企业。依照社会需求确定有关校外实习基地构建的具体策略,根据各类专业所表现出的特征确定实纲与相关指导材料。倡导学校的各学院积极同社会企业进行合作,提升各个单位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热情,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训帮助,来改善就业难、实习观念不强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操作与适应能力。在校企双方共同努力之下,争取构建出一些高技术水平、实用的实习平台,来使得更多相关专业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带动学校其他学院基地的构建。

三、实习基地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基地管理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而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率,而且还能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这样一来,一些需要人才的实习单位可以通过对本单位的岗位以及人员需求与自己所需专业的人才院校取得联系,学校通过例会向学生传达实习信息,如此以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与现状进行合理选择和分析,进而确定自己能否进行实习。当然,什么学生能进入实习单位,也可以由相应的专业老师根据其专业成绩进行推荐,将优秀的学生推荐到实习单位,让他们有优先的实习机会,当然实习单位也有选择权利,通过实习期对实习学生的观察,对该学生进行合理的分析,例如其态度与努力程度等方方面面,如果达到该企业的人才需求,可以向该学生发出聘用通知。这样可以将实习与招聘紧密相结合,使得人才的需求与供给很好地结合,不仅使单位得到有用的人才资源,也使得学生的就业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便是的这种模式的显著优点!

(二)个别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学生们的实习地点建立后,为了使得实习基地的作用能够更好的发挥,可以将集中实习与个别实习的两种模式进行结合。个别实习是指学生由于学生的自身状况不同,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时间分配到相应的实习单位实习,同时对于这种个别实习的,学校可以通过对个别实习的学生的实习时间进行严格管理,例如学校通过固定学生的实习单位和实习时间。集中实习通常指的是,学生按照学校的明文规定到实习单位进行固定实习,即实习的工作内容与实习时间都较为明确、完整。两种模式的实习进行结合可以使得学生能合理的规划自己实习时间,同时也使得实习单位的作用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

(三)实习效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实习不论从哪个方面分析,其都是个持续的动态过程,测评效果也是丰富多样的,往往一份简单的实习报告书不能充分的体现某个学生的优缺点,更不能对某个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评价应当从整个实习的全过程来总结,不能片面得出总结言论。同时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才更为合理。显而易见实习导师以及实习单位依据学生的在工作与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得出的感性评价是定性评价,而实习报告以及实习评语是定性评价的主要表现方式;定量测评则相对客观、合理,是通过相应的测评指标,并赋予相应指标分值,通过对学生的平时的表现来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定量分值,进而进行相对客观、严谨的评价。对于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评价,可以大致分为实习的中期、实习单个项目的结束的评语、整个实习结束的评语。评价内容则包括学生的出勤态度、工作态度、业务技术能力、纪律表现、工作执行率等等,在最后给出相应的评价与意见。该学生老师对其学生的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出勤状况、实习期间表现、实习日志的总结,其中最重要的是实习基地老师的反馈与相关评价。同时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也相当重要,在同一个实习单位,实习的同事较为熟悉,评价更为客观,评价的形式可以通过实习座谈会以及填写评价指标分值的两种模式展开。

参考文献:

[1]孙军.树立学生导向的专业实习理念———美国高校档案学专业实习规划的启示[J].档案与建设,2013(1):19-22.

[2]郝林毅,覃峰,何壮彬.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实习基地运作及管理模式探讨[J].广西教育,2012(3):164-165.

作者:刘旭平 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因聚餐所致霍乱疫情的调查分析 下一篇:英语职前教师技术接受程度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