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动物造型艺术的特征

时间:2022-02-28 04:38:47

民俗动物造型艺术的特征

摘要:从古至今,人与动物一直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原始社会中,原始人就认为与动物有着血缘关系,图腾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甚至对动物的崇拜胜过了对人本身。人类对动物形象地描绘与刻画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其艺术造型成为中国传统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时至今日,我们仍在沿用一些民间动物造型,既有传承性,又有其深刻的意义。所以,对于研究民间动物造型艺术的自身规律和个性特征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及意义。

关键词:民俗;动物造型;特征

中图分类号:J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163-01

一、创作流传中的社会性和集体性

任何一种民俗事象都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社会普遍传承的风尚和喜好。民间动物造型也不例外,它也是一种群体性的审美活动。民俗造型艺术的社会性是指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共同创作的造型艺术,这种社会性实际上就是一种群众性。比如,鱼鸟造型作为一种祥瑞符号被广泛使用,西周有鹰衔鱼造型的玉雕件,秦代有鱼鸟纹的瓦当,汉代有鱼鸟纹的画像石和画像砖,还有鱼雁灯、铜洗、铜案等使用鱼鸟作为造型的铜器。甚至在大洋彼岸的印第安海德人的木雕之品种也见有鱼鸟造型,木雕从下到上分别是鲸鱼、女人、男人、雄鹰,表现了天地合、阴阳交、人类生的生殖信仰,它同中国原始社会文化中的鱼鸟造型有着相近的意义。民俗造型也同样具有集体性,它是一种集体审美意识的实现,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创作,或者是由个人创作经集体的响应、丰富发展而来。劳动者不仅仅是动物造型的创作者,同时也是使用者、传播者和欣赏者。所以民间动物造型是集体的创作、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融入了所有的智慧和艺术才能,为大家所享用的集体艺术。

二、功能用途上的巫术性和象征性

巫术是原始人的观念和信仰,它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认识水平相一致。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原始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战胜自然,他们眼中的巫术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他们幻想着依靠巫术对周围的环境和自己想象出来的鬼神世界加以影响及控制,巫术给予了人类战胜自然的信心。这种巫术文化充满了宗教精神以及对现实的祈求,作为巫术行为之一的“动物崇拜”同样充满了这种巫术性,每一种动物也有着各自的象征意义。在印度尤达亚吉里山(Udayagiri―Hill)就有一处以虎头为造型的“虎洞”,是用岩石刻成硕大的虎头,里面是放置死者遗体的地方,表现了生死有常的信仰以及安魂护棺的功能。

象征性是造型艺术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特点之一,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予创作者的深邃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特点。创作者对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使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领悟到创作者的所要表达的含义。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们所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以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中国民间动物造型在几千年的发展提炼中就有这种特定意蕴的象征性,例如狮子象征着国泰民安,我们常见的古时候大宅门口放置两个石制的狮子造型就是驱鬼避邪、也象征着全势和地位。

三、表达意义上的符号性和模式性

民俗是一个符号的世界,而民俗符号化的过程就是由表现体、对象、背景性的概念三要素的关系之间的作用而成的规律,这就是民俗符号“三位一体”的逻辑规律。法国结构主义文艺批评家罗兰・巴尔特认为:“人类社会所使用的种种符号都是表现人类心理深处潜意识的密码, 同时,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人们又往往无意识地在密码中加入不同成分的信息。”[5] 动物造型艺术作为民俗内容之一,从远古走到今天也已经符号化了。在传统民俗中,马的符号意义就是沟通天地、交通神鬼的灵物,它在古时候的神话中具有“阳物”、“地精”的符号意义,在很多民俗作品中,不管神上天还是下地,都是骑马的,它的符号意义就是人类对马的崇信于对神的虔敬的结合。

民俗造型在表达它的意义中也含有一定的模式性,造型一旦形成,大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稳定发展中,形成一定的模式。在江苏洪泽湖畔以及大运河沿岸都有一种特殊的治水镇物,就是以牛的造型用金属铸成,人们称之为“铁牛”。目前,在洪泽县高良涧闸下仍放有两只铁牛,在高邮运河边的马棚湾亦有同样的铁牛出土等等,铁牛的造型都是硕壮敦实,作跪卧状,但昂首扬角,双目圆睁,显得警觉而坚毅,在很多有水患的地方都有铁牛造型的设置,铁牛造型形成了之后,各地区的人们都用同样的造型模式,表达他们用独特的主观思维方式祈求“战胜”客观的自然世界。

四、结语

民间动物造型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传承于民间,各种造型的展现丰富多彩、美不胜收,是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以及愿望,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向前发展并成熟起来,动物造型构思精巧,生动形象,既寓意幽深,又情趣盎然,是民俗艺术得以传承和保留下来的宝库。

参考文献:

[1]陶思炎.探幽风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上一篇:浅谈山水画的形式语言 下一篇:闻一多先生《庄子》研究以及遗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