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与航道工程技术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时间:2022-02-26 11:21:17

港口与航道工程技术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现途径之一,是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只有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的研究,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分段培养一、前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教育部召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精神,江苏省教育厅率先在中职、高职、本科衔接教育方面进行了试点改革,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南通大学联合申报了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交通工程(港口工程技术)、交通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试点项目并获得批准(苏教高〔2012〕12号文件),2012年该项目开始招生。

二、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立项背景

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十二五”时期,国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以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主要目标,这些都要求高等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新使命。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与考试评价、学历提升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将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依据经济发展方式赋予的新使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赋予的新任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赋予的新内涵、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赋予的新要求,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多元办学模式。

基于上述考虑,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港口工程技术(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依托南通大学联合申报了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省教育厅在“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苏教高[2012]12号”中批准了交通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和交通工程(港口工程技术)两个试点专业。学生在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港口工程技术(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学习3年,期间在第5学期学生参加“专转本”报名,第五学期末进行转段考核,考核通过后进入南通大学交通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和交通工程(港口工程技术)专业接受本科教育2年。学习期间,由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和南通大学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计划,系统化培养专本分段,既保持高职专科相对独立和特点,又充分体现专本贯通,一体化培养的系统性的高端技能人才,以满足一线人力资源的需求。

三、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性

本项目是江苏省教育厅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我省高等教育的资源优势和中高职院校的积极性,拓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渠道,打通高职高专学生升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通道,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而提出的一项体制机制创新之举。

从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港口工程技术(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依托南通大学申报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分段培养这一项目来看,有以下两方面必要性:

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项目实施的必要性。首先,应用型本科教育突出体现实践环节,在专业设置上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强调动手能力和强化职业技能的特点,注重考核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直接面向就业市场和职业岗位。其次,联合培养的模式有利于保证高职高专院校正常的办学秩序基本不受影响,也有利于学生专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更有利于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最佳衔接,保证学生在本科阶段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再次,联合培养模式不仅会满足高职高专部分优秀学生继续学习的需求、保障他们继续学习的权利,也会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和“学有所教”。最后,联合培养模式会使学生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考、职称评定、职业生涯、继续研究生教育、出国留学等方面实现平等,这势必会对增强高职高专教育的吸引力,并在诸多方面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需求决定了本项目实施的必要性。江苏滨江临海,水网密布,河流众多,水运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是我国水运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随着江苏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以及沿江沿海开发战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十二五期间,江苏将重点加强以连云港港为龙头的沿海港口群建设,基本建成连云港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推进洋口港区、大丰港区和滨海港区等深水航道建设;推进太仓港集装箱码头资源整合和扩能建设,建成集装箱干线港,推进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建设;抓住长江深水航道建设机遇,提升南京港、镇江港等沿江港口发展水平。积极构建与干线航道相匹配的内河水运枢纽,重点推进徐州港和无锡港国家级内河港口建设。同时,江苏要以形成“两纵三横一网”内河干线航道为目标,基本建成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京杭运河、连申线、淮河出海航道及盐河、芜申线、苏南干线航道,构建长江三角洲地区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络,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为此,水运工程企业急需大量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这部分技术人员既能从事第一线的施工管理工作,又具有一定的港口和航道规划和设计能力。南通航院与南通大学分段联合培养交通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本科层次人才,恰好满足了上述紧缺人才需求,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可行性

共同的行业背景与独特的区位优势保证了该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南通大学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管理的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均是得益并服务于交通行业,均坐落于滨江临海、风景秀丽的南通市,踞江海之汇,扼南北之喉,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共同的行业背景与独特的区位优势保证了该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现有的基础条件和相近的专业设置保证了该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较早开办港口工程技术(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现为全国交通职业教育港航专业建设牵头单位。港口工程技术(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是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也是南通市高职教育改革试验区重点建设项目,在专业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验实训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合作基础。南通大学是一所规模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明显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南通大学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交通运输部共建高校,目标办成国内外有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并作为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养、科研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南通大学交通学院成立于2009年,设交通工程与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拥有一支35人的教学科研队伍,现已初步形成了智能交通电子设计、分析和测试的整个流程所需的基本软硬件设备条件。两所学校现有的基础条件和相近的专业设置保证了该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四、协调管理方面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破解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工作过程中的政策难题,确保各项招生录取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特邀省、市教育行政和教育科研专家与两校领导班子,共同组建试点项目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加强协调管理,共同研究和解决试点项目工作中遇到重大的问题。

2.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省、市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高职和本科院校在招生专业、招生数量的统筹指导,要做好两校之间的联系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探索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质量监控保障体制;也可以通过高校教学联合体,发挥好本科院校在地方对高职院校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强高职与普通本科衔接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学校、学生家长、学生的积极性。

3.成立教育教学和管理委员会。两校成立由从事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员以及试点专业负责人、专业带头人等组成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负责组织制定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负责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文件,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定期组织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教研活动;设立专项教改课题,开展相关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并设立经费予以支持。

4.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对该项目试点专业建设的力度,包括师资、硬件等。参与试点的两校每年各投入不少于50万元用于试点项目建设;同时南通市教育局、市财政局也将配套投入,并争取省级财政对该试点项目的支持力度。

5.加强制度建设。为了切实做好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工作,我们双方拟制定《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教学管理办法》《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分段学生选拔办法》《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教师互聘和结对帮扶管理暂行办法》《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专任教师日常联系制度》《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暂行办法》《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上一篇:开设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公选课的思考 下一篇:“自创散文表演”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