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的自主学习探究

时间:2022-02-19 05:39:38

数学中的自主学习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15-02

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总是以讲授为主的灌输性教学,学生的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认为"学校教育对青年来说当然重要,但无论如何总不能所有的人都从小学读到大学,而且他们终究要离开学校,即使在校也还要自学,所以自学实在是人才成长的必经之路"。学生自学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推行。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下一番功夫。下面,我谈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几点体会。

1.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学生只有正确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其中"预习"就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在学每一章节前,要求学生根据单元提示和"章头图",了解本单元学习重点和教学要求,从而明确学习的侧重点。上每一节课内容之前,教学生怎样分析课本。怎样理解概念怎样看例题的分析,解题思路,归纳解题步骤;把握解题注意点等,怎样归纳小结,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把握教材重点和关键内容,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乘除》"12.5因式分解"一节学习中,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章头图,从图中学生比较容易领会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之间区别与联系。在提公因式法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公因式?如何提公因式?同时,要求学生对课本中"探索"要认真思考,如把3X2-6XY+X分解因式,为什么"1"不能省略?

2.成立学习小组,共同探讨

在七年级上册《4.5最基本的图形- 点和线》一节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对射线、线段的定义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然后小组同学共同研究: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他们各有几个端点?延伸性如何?长度哪一个长?这样,通过学生个体自学,小组讨论辨析,大家交流对教材理解情况,有哪些弄不懂地方,由小组长将疑问整理后,反馈给老师。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多边形》中,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也同样可让学生在小学的基础上动手拼凑,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再用说理的方式说明结论正确,从而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

3.课堂教学要精讲,有针对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学教材反馈的信息,结合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精讲教材重点和关键,强化注意点,设法启迪,引导合理帝从不同角度开展思路,从多方面分析学生思维受阻或出现错误原因,突破难点。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而不是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知道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节课作准备。对于那些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懂、学会,或自己能探究出结论或通过争论能探究出结论,教师不必讲授,只启发不讲,给学生留下足够多的独立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区研究。如12.5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的教学中,例5:把6(x-2)+x(2-x)分解因式,例7:把5(x-y)3+10(y-x)2分解因式,这二道例题设计2-x=-(x-2),(y-x)2=(x-y)2,实质是把(b-a)n转化为(a-b)n问题,这事教学难点。为此,我通过距离归纳得出(1)当n是偶数时,(a-b)n=(b-a)n(2)当n是奇数时,(a-b)n=-(b-a)n,这样学生只要能记住这个结论,教学就突破这个难点,效果就不错。

4.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5.有效地实施针对性辅导

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优等生成立兴趣小组,参加提高性的辅导活动,着重培养他们创造思维能力,在课内晚上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自学阅读内容和玄学内容,并定时检查自学的结果。中等生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性辅导活动,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解题能力为主,达到举一反三功效。差等生则建立补课小组,以模范性学习为主,从最低点开始进行补课性辅导活动。

总之,在尝试数学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将由老师授课为主转变为启发或由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打开学生新的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领域和认识领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通过交换教师授课法拓展信息技术课堂内容的探... 下一篇:做学生喜欢的魅力音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