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时间:2022-02-19 09:09:19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摘 要:《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实践性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国际经贸形势的迅速变化,对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门课程学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外贸进出口业务从业人员的素质。该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以期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外贸业务专门人才。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探讨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由于自我认识的偏差难以全面和系统的掌握新知识

学生进入高职高专后会有两种自我认识的偏差,一种是以为自己已经进入到大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课外活动或者业余生活中对专业知识缺乏学习热情;另一种是学生自己过分悲观,认为自己毕业后将无法和本科生相比有点破罐子破摔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专业书本上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不到位。

(二)教师素质的偏差导致“满堂灌”

学生不敢走进课堂并且对知识的掌握也缺乏与时俱进,由于目前部分讲授该课程的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直接的外贸工作经历,教学手段上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不足,课堂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厌学不敢走进课堂。

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都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尽管这种方式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但仍然无法改变以往教学中存在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弊端。在讲课过程中,有些教师去网上或者在书上找一些案例来和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把书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案例中,但是不可能把真实的外贸业务环节操作过程传授给学生,所以学生学到的还是书本知识。当几年后学生从学校毕业投入到企业工作时,会发现当初在教室学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脱节。

(三)课程考核不科学,无法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当前各个院校考核方式大都是以传统的开卷或闭卷考试为主。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实际上考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学生这个学期可能是考得了高分但是下个学期碰到类似的问题又不会解决因为他对该课程的掌握只是记忆而不是理解所以事隔多日就全忘记。

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全面的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也不能充分体现该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特点,更不能体现高职院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要求。同时这种局限于一张试卷的卷面成绩的考核方式也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素质培养,进行思想教育

纠正学生的自身认识的偏差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个人应该加强自身修养素质的提高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不被社会淘汰;对于过分悲观的学生应该让其了解自身与本科生的差距同时也知道自己的优点,本科教育大都比较系统化和理论化,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定位是要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及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与本科生的定位不同。看到自己缺点的同时也要明白自身的优势所在。

(二)持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国际贸易实务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高职院校教师尤其是缺乏外贸经验的教师本身应到外贸企业进行实践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只有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外贸发展趋势,才能在教学中向学生传递最新的外贸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参加一些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通过与同行的交流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更新教育理念进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双师型”教师也可以利用自身在外贸企业的关系带领学生参观外贸公司,实施实地教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掌握外贸的实际操作流程。

(三)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兼职教师、客座专家的聘请

在讲解一些与实际操作非常紧密的内容时,可以请企业专家或者企业的业务骨干来给学生讲课,因为这些专家骨干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可供这些学生借鉴并且也可以弥补专业老师的薄弱环节。

(四)多样化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不单是开卷或者闭卷,教师也可以尝试将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外贸单证员证书、报关员证书、跟单员证书、外贸业务员证书等)的获得纳入成绩考核,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将来走出校门创造比较优越的条件,还可以改变许多学生考试前突击复习而忽略平时学习的状况。

参考文献:

[1]盖琦琪.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12).

[2]李春梅.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整体方案的探讨[J].甘肃科技,2008,(23).

上一篇:关于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下一篇:使用ADO.NET读取和写入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