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育农 科技富民

时间:2022-02-16 05:29:21

文明育农 科技富民

为了提高农民素质,富裕农村百姓,淮安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了“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几年来的实践表明,这项工程扣住了淮安市委富民强市的奋斗目标,符合广大农民求知盼富的强烈愿望,适应了宣传思想工作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是一项富裕农民、发展农业、稳定农村的治本之举。在新的形势下,这一工程正不断推进和深入。

一、加大力度,稳步推进

随着给农民带来越来越多的实惠,工程日益深入人心,各地对工作的推进力度也越来越大。(一)加大组织力度。在淮安市委下发《关于实施“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第二个五年规划的意见》之后,各县(区)分别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工程实施的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调整了“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领导小组,使工程开展有了很好的制度保证。(二)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各县(区)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培训力度,如实行集中培训、分散培训、田头培训、现场指导示范、电教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提高了广大农民的致富本领和技能。2006年以来,仅楚州区组建的“百名农民培训讲师团”,就在下辖的317个行政村培训农民8.5万人。(三)加大培训阵地建设力度。经过前几年的建设,在教育培训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青年农民政治科技学校已经成为“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的重要阵地,各校基本上都有领导班子、有老师、有学员名册、有制度、有档案,开课比较正常。清浦区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实行“五项免费”,节约农民开支,节省农民的时间。洪泽县进一步加强硬件建设,建成县、镇、村一体化的“文明育农、科技富民”电教网,让农民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接受学习内容。(四)加大培训基地建设力度。各县(区)纷纷以产业为链接,以特色作支撑,以规模来提升,以品牌求促动,不断做大做强育农基地。清浦区形成了年产喷码鸡蛋35万只的生产基地。洪泽县建成西顺河良种场和洪泽湖东部湿地2个部级示范基地。盱眙县培育了淮安温氏集团有限公司和仇集磨盘山两个新兴的育农基地。金湖县也正在积极申报部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建设省级杂交稻制种基地。(五)加大科技结对帮扶力度。县(区)农业主管部门、科教研单位与乡镇示范园区、农技人员与重点农业大户、科技致富大户与贫困农户广泛进行了结对帮扶,确定对象、项目、措施、目标和责任,走依靠科技共同富裕之路。据了解,仅一户科技致富大户就可以带动周围20户,辐射100户左右,全市各类大户3000多户,共可以影响带动30多万户农民家庭。

二、拓展内容,增强实效

如何选择工程实施的内容,关系到工程实施的效果,关系到工程在农民群众中的吸引力,关系到工程实施的途径和方式。各县(区)宣传思想部门,在推进工程的过程中,能够紧紧抓住“文明”、“富民”这两大主题,紧密结合本地农民的特点和农村的实际做文章。

突出思想道德建设,着重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农村政策法规、公民道德规范的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弘扬美德,树立新风,破除小农意识,抵制陈规陋习。开展文明关爱活动,推动农民共同富裕,2006年以来,全市农村继续开展“扶弱助困、文明关爱”活动,为孤寡残疾献爱心,为失学儿童添希望,为贫困农民谋出路,为特困农户送温暖。移风易俗破旧立新,促进农民自我减负,引导和组织农民大张旗鼓地开展“破陋俗、树新风”活动。深化文明村镇、文明户创建,提高农民文明素养。

突出创业观念的培育。各地在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党员中开展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新农村建设等主题宣传、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新世纪新淮安农民新形象”群众性大讨论和全民创业的先进典型巡回演讲,着重引导和帮助农村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教育,广大农民踊跃参加全民创业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创业能人。

突出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分门别类、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题教育培训,开辟农民广播学校、农村电视课堂,让农民不出家门就能接受教育。开办“110农村服务台”,开展农业科技影片巡回放映,举行“农业新科技演示会”、“科技大集”、“农作物新品种观摩会”、“农业科技成果新闻会”等活动,对农民进行各类科技知识的培训。

突出营销观念的培育。针对农民对市场涉足不深、规避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的问题,引导农民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帮助农民预测市场,掌握市场信息,开辟销售通道,打出知名品牌。近几年来,全市先后组织农民在上海、南京、苏州等地进行农副产品展销,盱眙龙虾、洪泽湖大闸蟹、“淮上珠”、凌桥大米、苏粤乳鸽、老侯野鸭等一大批绿色无公害食品销售火爆,既打通了农副产品的销路,又打开了农民的视野。

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各涉农部门、各县(区)注意把培训的重点由过去的体力型、传统型、简单型向技能型、智能性、管理型转变和拓展,把增强农民务工经商本领,促进农村劳动力多元化发展,作为育培工程的重要任务,探索出“三包”培训、订单培训、垫资培训、无偿培训、有偿输送、培训与生产相结合等多种培训方法。

三、创新途径,富民惠民

各县(区)紧扣富民、惠民这个核心,服从服务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工程实施的手段和途径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培训阵地建设。全市各地、各部门充分挖掘潜力,整合各方资源,发挥职校、技校的主力军作用,扶持个人投资兴办培训机构,采取各种形式共同组织培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培训机构350个左右,设置了电子、电脑、电焊、机械加工、营销、家政、电动缝纫、编织、保安、厨师等近20个培训专业,年培训能力达10万人左右。市各涉农部门和各县(区)都十分重视阵地建设和科技园区的建设,发挥培训阵地的主渠道和科技园区的示范作用,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培训基地和示范基地。

围绕致富技能开展菜单培训。全市各培训机构积极组织各种培训活动,许多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出独特的办班模式,采取“乡―校―企”联办、校企联办、借“地”办班、借“师”办班、送“训”下乡、公私联办等多种形式,以技工学校、乡镇青年农民政治科技学校等为载体,实行信息采集、办班培训、鉴定发证、推荐就业“一条龙”服务,大大提高了培训效率。清浦区近年来对技能培训实行“五项免费”(免培训费、免办班费、免办理外出务工卡费、免中餐费、免介绍输出费)的办法,深受农民的欢迎。全市各地还注重调动社会力量办学,鼓励、扶持民间培训实体的发展,使之成为淮安市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重现场指导开展结对帮扶。淮安市各有关部门积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组织“科技大篷车”下乡,办好“农村科技大集”,举行“农业新技术演示会”、“农业新品种推介会”、“农业科技成果新闻会”,创建农科教示范基地。市、县报纸设立“农村服务台”等专栏,电台、电视台创办农民广播电视课堂,乡广播电视放大站开设农民科技广播讲座。以市、县(区)农业科技园区、乡村农业园区、农户田头地边为课堂,组织各级各类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组到户,针对农民在农业科技运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田头会诊”,现场示范,具体指导,双向交流,有的放矢地解难释惑。市农林部门围绕优质稻米、无公害蔬菜、种草养畜禽、优质花生、“双低”油菜和蚕桑六大工程的实施,多次组织高中级农业技术人员,深入有关基地村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实施科技入户工程。

“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的实施,把教育农民与致富农民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与科技技能培训融合起来,把党委部门与经济部门的力量整合起来,为我们实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开拓”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广阔空间。

上一篇:科学谋划新时期组织工作 下一篇:小农户集群闯进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