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视域下失地农民文明素质提升探微

时间:2022-04-04 07:52:19

文明创建视域下失地农民文明素质提升探微

[摘 要]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催生了一个新的城乡边缘群体--“失地农民”,每年约以300万的规模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失地农民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型发展是文明创建中所不可忽视的。笔者对镇江市失地农民的文明素质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失地农民文明素质与现代文明城市建设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适应,这不仅影响镇江市文明城市长效化建设,同时还会影响现代城市的和谐发展。要提高失地农民的文明素质,地方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加强自身的引导功能、法律的保障功能建设,充分发挥教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以提高失地农民整体文明素质。

[关键词] 文明城市 失地农民 文明素质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297-02

创建文明城市是落实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而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所在。在历经了12年漫长的文明城市创建之路后,2015年镇江市获得了在城市综合评比中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这标志着镇江市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整体素质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然而,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催生了一个新的城乡边缘群体--“失地农民”。据预测,2030年,我国城市人口将达9亿左右,其中失地农民达1.2亿左右,大量农业人口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失地农民的市民化发展过程,在文明城市创建背景下,尤为重要的是需要实现其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由农民向城市居民的置换。如何把失地农民培养成适应现代文明城市发展要求的市民,是文明城市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在对镇江市失地农民的文明素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失地农民文明素质的对策和建议。

1 失地农民文明素质的内涵

1.1 失地农民的界定

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农业土地转非农业土地的问题。对于我国而言,失地农民从狭义的概念上来说是指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基于城市扩张和小城镇建设需要而征用农村集体土地所造成的无地或少地的农村人口。当失地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镇或城郊安置区,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由于受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失地农民与原有城市居民比较而言,在思想观念、价值理念、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1.2 失地农民文明素质的具体内涵

学术界对于失地农民文明素质的内涵研究还没有统一的解释。失地农民作为城市新增人口重要组成部分,在外在身份上是城市市民,因此对失地农民文明素质的内涵研究要以市民文明素质内涵研究为理论基础。市民文明素质是市民受内在非认知因素的控制和指挥,并受外界生活环境熏陶、教育培养和自我观念的共同影响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身心品质,是反映社会人群的普遍的文明程度、修养程度、道德程度的综合。可以细分为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民主素质、法治素质等。根据上述理论依据,本文认为可以将失地农民素质归纳为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社会责任素质、生态文明素质四大方面。

2 调查方法与结论分析

为了能够深入了解镇江市失地农民文明素质的实际情况,以失地农民为本研究的主要调查对象,将镇江市凤凰家园和大港新区的平昌新城两个典型的失地农民安置社区作为调研地点,采取S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进行数据的收集。问卷在正式发放前在小范围内进行了初步的测试和调整,以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共计发出220份问卷,回收212份,其中有效问卷是206份。其中,男性失地农民占50.2%,女性失地农民占49.8%。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镇江市失地农民文明素质总体水平令人担忧。其中,生态文明素质较为乐观,道德素质处于良好的范畴,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素质属于较差的范畴,有待改善。

2.1 失地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科学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从镇江市的失地农民文明素质问卷调查来看,在学历构成上,小学及以下占18.9%,初中占33%,高中、中专占28.6%,大专占14.6%,本科及以上占4.9%,可见,大部分(51.9%)的失地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受教育程度是制约失地农民整体素质提高的一个瓶颈,是影响失地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要素。在读书看报方面,有50%的人表示基本上不会经常读书看报,其缘由一是有部分失地农民不识字,二是工作很忙很辛苦,没有时间读书;仅有14.6%的人表示热衷于读书看报。

2.2 失地农民社区政治参与意识薄弱

失地农民的社区政治参与的形式包括基层民主选举、政治投票、党团活动等,有序地进行社区政治参与不仅有利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满足其利益诉求的表达,而且是协调社区间的各种利益关系的重要途径,加强社区治理。调查数据显示,69.4%的失地农民表示不愿参加社区政治活动,仅有16.5%的表示会积极参加号召。不难发现失地农民的社区政治参与意识较低,其中青年人的社区政治参与热情要低于老年居民。这显露出了失地农民基本政治文化的缺失。

2.3 失地农民公共场所文明行为欠缺

失地农民的公共场所文明行为的欠缺主要体现在不遵守交通规则和在公共场所乱扔杂物这两个主要方面。市民在公共场所中的文明行为是城市文明程度的直观体现。笔者在失地农民安置小区发现,大约在上午八点到十点这个时间段,有许多人聚集在小区正门口择菜聊天嗑瓜子,通常在离去时也不会清理产生的生活垃圾,这就导致小区正门口菜叶、瓜皮果壳横行。调查结果显示,失地农民中有48.5%的调查者基本上不会遵守交通规则,这表明失地农民的日常出行交通不文明行为占比较高。

2.4 失地农民公益活动参与度较低

在失地农民公益认知的调显示有93.2%的人表示认同公益活动,这说明失地农民愿意接受公益事业,公益意识也在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良好的公益意识是公益获得参与度的前提。但是,镇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立德扬善”、“福彩・爱相随”等多项公益活动的宣传教育以及实践,失地农民公益活动参与率仅有10.2%,参与公益活动的主动性较弱。失地农民的公益参与是推动社区公益事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每个公民都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上一篇:PBL教学对自主学习的影响 下一篇:微表处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