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时间:2022-02-13 01:21:52

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班级是大学最基本的管理单位,新生班级是团体建设的创始阶段,是一个定向和探索的时期。团体辅导具有教育、发展、预防和治疗四个方面的功能。本文通过对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了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团体辅导;大学新生班级;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41-02

班级是大学最基本的管理单位,班级既是行政班,又是教学班。班级成员为了进行正常的教学秩序而随机组成一个团体,不论团体成员是否愿意,也不论团体成员的兴趣、专长是否一致,他们组织在一起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顺利完成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做父母希望的人,自己愿意的人。要完成这样一个完整综合的目标,离不开班级小环境的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班级管理的意见》中指出:班级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所以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是实现班级组织目标的基础。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90后”开始成为大学生主体,创新班级管理,使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是学生管理者必须探讨的问题。

一、大学班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缺乏。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学生的价值观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各种自由主义、功利主义、享受主义随网络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多元化。大学生在安排自己的时间和行为时随意性较大,以自身的价值实现和个性展示为先,缺少服从和集体观念,只讲索取,少谈奉献,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情感越来越淡化,对集体活动不够重视,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下降。

2.班级活动形式单一。学生活动中参加娱乐性活动的人员相对较多,其他主题班会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参加社团活动热情较高,参加科研活动较少;小集体活动多,班级活动少。成员中的深层次沟通不多,不能达到保持联系,加深成员相互了解,增进友情的目的。更谈不上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3.班级成员的主体性不强。在班级的管理活动中,工作由少数班干部开展,主要完成学校统一安排的事务性任务,或应付老师完成各种教育活动,其他成员被动完成。成员对班级的目标缺少统一的认识,对班级的管理缺少统一的意见,不能真正把班级当成自己的集体,在班级中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不能在班级管理中发挥成员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二、班级现状产生的原因

1.沟通能力的缺乏。“90后”大学生从小在全面呵护中长大,以独生子女居多。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充斥社会的背景下,习惯于在虚拟环境里沟通,不擅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是造成同学之间交往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处于青春期后期和青年早期,情绪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进入大学后在新的环境中,对新事物本能地产生戒备心理,容易产生惧怕心理,会有较强的失落感和无助感,无法倾诉自己的想法,但他们的自尊心又很强,意志力弱,遇到困难不敢知难而进,考虑问题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容易为他人着想,要求他人尊重却不能充分尊重他人。所以班级成员沟通不畅,相互间不容易产生信任感,难以融入到集体中。

2.对自我认识得不够全面。当代大学生富于理想,自我期望也较高。当他们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时,不情愿看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存在着的较大差距,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矛盾突出。在心理上或存在对父母、老师的过分依赖,或自主独立意识过强,拒绝寻求他人帮助,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不顾社会规范,简单地否定和对抗他人的观念,不愿意与人交往,与集体关系疏远。过度地沉溺于自我分析或自我反省,脱离现实生活,时而自我菲薄,时而自我陶醉,不容易接受团体规则的约束,也不容易在团体中发现自己的价值。

3.团队精神缺乏。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大家庭生活的经验,也缺乏群体生活的条件和场所,不习惯与同龄人在一个集体里平等相处。平时在家庭中多受到溺爱,父母对孩子过分关心和照顾,使得学生形成依赖的性格,没有锻炼自己的机会,缺乏自理能力和责任心。而责任心是团队精神的前提。

三、团体辅导理论

团体辅导是指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知识和技能,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团体领导者,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协助团体成员获得有关的信息,以建立正确的认知观与健康的态度和行为的专业工作。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进行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员能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团体辅导具有教育、发展、预防和治疗四个方面的功能,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的,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

新生班级是团体建设的创始阶段,是一个定向和探索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需要确定团体的结构、促进成员相互熟悉、建立和了解团体的规则、建立信任感、探讨成员的期望,形成团体的规范。因此在新生班级中加强凝聚力建设,是形成优良班风的关键时期。

四、团体辅导理论在新生班级凝聚力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1.引入团体辅导的方式,细化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一个新班级的组建之初,许多新生都会感受到不适应性,沉浸在对高中班级的美好回忆中,对自己的新班级感到不满。同学之间需要有一个互相了解的过程,可能是一周,也可能是一个月甚至是几个月。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集中在进校的第一周,内容为专业教育、校纪校规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采用班级讨论、听报告、参观访问等形式。除班会外,多以专业为单位实施,同学之间交流活动少,难以尽快形成集体意识和团体凝聚力,对班级建设缺少相应的措施,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形成班级意识,也缺少师生的互动。把团体辅导引入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可以帮助新生之间尽快熟悉,并在班级中初步形成亲密与关怀的气氛,建立互信,帮助新生找到归属感,为个人和班级今后的协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引入团体辅导的方式,加强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个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都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转折。这一时期新生中会出现高期望值带来的失落感,不适应导致的焦虑、新环境下产生的孤独等问题。学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个体咨询,对学生中普遍的心理问题措施不多。为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需要用团体辅导的方式,进行大学新生角色的定位教育,对大学新生进行人际交往的有效指导,整体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班级成员间的信任感、包容感,减少磨擦。帮助班级成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形式,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确定团体目标,并明晰自己在团体中的责任,达到团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和谐统一。

3.引入团体辅导的方式,加强对新生班干部领导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新生班干部培训侧重思想内容教育,缺乏对班干部管理意识的指导。对班干部强调完成指定的任务,而缺乏领导能力的培训。管理技能包括领导意识和领导能力。领导意识是建立在自信、自尊基础上敢于自我肯定,勇于更善于表现自己。它能使人在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时能有大局观和宏观意识。领导能力是运用管理的方式方法、领导的艺术技巧、决断的魄力、思考的周密等科学的理论带领集体完成共同的目标。把团体辅导引入大学新生干部的培训中,培养精英人才需要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学生的领导意识,是提高个体的素质,也是提高由个体组成的班级、学校乃至社会、整个民族素质的需要。通过能力过硬的班干部制定正确的团体规则,形成积极向上的团体规范,完成团体目标。

只有触及心灵的管理才是最有效的管理。团体辅导运用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有心理困扰的人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也可以协助希望不断成长的人开发心理潜能,优化心理素质,在学校教育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一篇: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对策研究 下一篇:从细节入手 做好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