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答 第9期

时间:2022-02-11 08:31:00

心理问答 第9期

小事不应 过分较真

我父亲今年64岁,是―名退休教师。他年轻时就是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遇到事情非常较真,凡事都讲原则,而且得理不饶人,看不顺眼的事,总喜欢说上几句,为此得罪过很多人。退休后,我们将父母接到家里同住,他成了我们家里名副其实的“麻烦制造者”,经常弄得大家都很不开心。在外面的时候,对一些大家司空见惯的不良习惯,他总会第一时间出面阻止。比如:看到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他会去怪交警没有尽到管理职责;发现有人吸烟,他会要求对方把烟熄灭,说是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小区里老人闲聊社会新闻时,有谁记错了地名或是事情经过,他会立马纠正,常弄得人家一脸尴尬。他在外面如此,在家里也是这样,经常和我们为一些鸡毛蒜皮、锅碗瓢盆的生活琐事争得不可开交,非要和大家辩出子丑寅卯才肯罢休,如某句话到底出自哪个名人之口、西红柿生吃还是熟吃更有营养、外出时怎么乘车更节约时间之类的,闹得一家人在一起经常不痛快。我父亲这么“较真”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上海 李萌

李萌您好!

看得出来,您为父亲的较真很苦恼。其实,较真本身并非坏事,如果我们所有人在工作中、在大是大非问题上都敢较真,遇到问题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那么,建筑领域的豆腐渣工程、食品行业的注水肉、教育行业的乱收费……都会大大减少,我们的社会将变得多么美好啊!然而,如果我们将较真的劲头用在别的地方,用在生活中、用在小事上,用在家里人和邻居身上,情况可能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您想啊,谁没个记错事情的时候,如果身边总站着个不近人情的“挑错大叔”,你一说错什么事,他立刻毫不留情地给你指出来,面子上总是有点挂不住吧;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当然是不对的,警察往往不是不想管,而是也许有更重要的交通状况要处理,这时候您非要到他身边和他理论,估计他心里也不会很痛快的。

所以,需不需要较真,关键看场合。大事上我们提倡较真,但在生活中的小事上,则不应过分较真,对周围的人要求太苛刻,很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远离我们。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用放大镜去看身边的人,就会发现所有的人都有毛病和缺点,就像池塘里的水太清,鱼就无法生存一样。

人们在小事上表现出的“认死理儿”、爱钻“牛角尖”的较真精神,往往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个人的性格。人的性格分很多种,有人做事时比较马虎;有人做事则要求完美,追求一种理想状态。后一种性格的人容易在生活中表现出较真。二是当事人的某些心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如:在工作或家庭中得不到足够的尊重、正当的要求得不到他人的重视,会使他们纠缠于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表现为过分较真。您可以根据父亲的具体情况,查找一下原因。

要改变您父亲的过分较真,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让他认识到过分较真的危害,除了对人际关系会造成不良影响、影响家庭和睦外,还会对其自身的身体健康造成明显的影响。过分较真的老人,因大脑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会加重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负担,容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胃肠功能紊乱等一系列躯体问题。

二是要从老人较真的原因着手加以改变。如果好较真是因为性格因素引起的,可以有意识让老人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棋艺等,有利于老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如果老人较真的原因是因为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引起的,作为家属,应当反躬自省,查找原因,并作出改变,为老人创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家庭环境。

唐云翔

嗜睡也许是“多睡型抑郁症”

我今年57岁,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人们常说年纪大了,睡眠需求会减少,睡觉时间会缩短,可最近j两年来,我却一直有一种睡不够的感觉。两年前我的妻子去世,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非常难过,每天茶不思饭不想,经常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只要一躺到床上就会想起她在世时的样子,需要服用大量的安眠药才能入睡,体重也从原先的140多斤下降到120多斤。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整,我的饭量、体重上去了,睡眠时间也逐步地延长了,从每天睡五六个小时,到每天七八个小时,最近5个多月时间,我不用安眠药,每天都要睡到10个小时以上,醒的时候还觉得不解乏,想再睡,好像一直睡不够。白天工作的时候总觉得没什么劲,想做点事情,但又总担心出错,时常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发呆,吃完午饭后又想睡觉。同事劝我去看医生,可我又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什么问题。我不知道我这种情况算不算“病”?又该怎么处理呢?

西安 老杨

老杨同志您好!

根据您说的情况,您很可能是患了多睡型抑郁症。

我们熟知的抑郁症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食欲差、睡眠障碍,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等,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经常发现一些抑郁症患者,其主观的情绪低落症状并不严重,嗜睡症状却很明显,患者躯体常有疲乏感,需要大量的睡眠,开始睡两三天症状消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明显,睡眠时间也就越来越长,这就是“多睡型抑郁症”。

多睡型抑郁症的产生原因,与个体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关。典型的抑郁症患者的核心思维是对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悲观看法,患者会觉得自己过去受到很多的挫折、现在的状况很糟糕、未来看不到任何的希望,感觉自己像坠进一个深不见底的深渊里一样,经常感觉到压抑、无望、没有高兴的事情,总是开心不起来。与典型的抑郁症患者稍有不同的是,多睡型抑郁患者一方面觉得无力改变现状,“无论我怎么努力,这些事是无法改变的”,另一方面又会在潜意识中给自己寻找借口,即“不是我不想做什么来改变现状,而是我自己太疲劳了、实在太想睡觉了,我没有办法改变现状”。

多睡型抑郁症患者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将其归结为一种“客观的”躯体因素,而非“主观的”心理因素,让患者本人和周围的人更容易接受。实际上,该病对患者本人的危害性可能更大:由于多睡型抑郁具有不典型性,很多患者在患病后不能及时察觉并到对应的专科医院就诊,而是想通过改变自己的作息规律来调整,或是去医院的其他科室就诊,在看过很多科后才明确诊断,耽误了很多时间,无法对该病进行早期有效治疗,甚至引发严重的后果:由于不了解这种疾病,患者家人和周围人往往还是以正常人的标准来要求患者,不能及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照顾和帮助,减轻他们工作、生活的压力,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像您这种情况,可以先去看综合性医院的睡眠障碍门诊,排除睡眠本身的问题。如果综合性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是自己的症状反而加重,应及时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就诊,明确诊断,进行正规抗抑郁治疗。同时,寻求心理治疗,在治疗师的帮助下,改变自己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悲观看法,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明确生活的动机,增强自我防卫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自己人格的成长,降低未来再次发病的可能。

唐云翔

上一篇:重建原生家庭的和睦关系 下一篇:色彩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