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通高校金融专业内涵建设提升研究

时间:2022-02-08 05:42:02

我国普通高校金融专业内涵建设提升研究

【摘 要】我国国内各高校在加强金融专业内涵建设,打造“金融复合人才”方面都予以了不同层面的教学改革。然而大而全,宏观模糊的目标定位却是我国各普通高校极为常见的现象。本文以专业特色、复合人才需求趋势为突破口,探讨如何更加实际培养地方经济建设所需“金融复合”人才。

【关键词】金融专业;内涵建设;综合理财

金融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金融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步伐。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金融环境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国家,在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中产生了大量的金融人才需求。因此,如何培养合格的金融人才,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服务就成为了我国各高校重要使命。

人才的培养要与时俱进,新时期下我国对金融人才需求已悄然发生了巨大转变。随着我国居民、企业收入增加及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特别是在近年来频繁出现较高通货膨胀情况下,我国各经济主体呈现出了强劲的“投资理财”需求。对于个人及家庭经济主体而言,包括现金规划、保险规划、投资规划、教育规划、税收规划、养老规划、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等在内的综合投资理财已成为个人及家庭急需的金融服务;对于企业而言,投资、融资、内部成本控制等综合的企业投资理财规则是其对金融服务的核心需求。故此,为了适应这种金融服务需求的新趋势,我国将更加倾向于对“金融复合人才”的需求——即具备综合理财规划技能的金融人才。要求其能运用投资理财的原理、技术和方法,有效选择投资工具,针对个人、家庭以及企业的理财目标,提供投资理财规划服务,为客户提供保值、增值服务。

然而,当前我国高校中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整体情况并不容乐观:厚理论、薄技能的人才培育普遍存在于各高校。学生毕业后往往无法独立开展工作,企业则要付出更多时间与成本重新加以培养。在金融人才市场中往往表现为低端人才过剩、高端人才稀缺。显然,我国当前高等学校金融人才的培养还无法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故此,以投资理财观培育为切入点,以优化、改造现有教学体系,提升金融专业内涵建设为手段,是新时期下金融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具体措施如下:

1.重构新时期下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办学的指南针。纵观国内开办金融专业学校,较高层次有“211”、“985”院校;居中有各类普通本科院校;层次略低的有各类金融职业学校。然而,在大多数高校的金融专业培养目标中会体现如下目标: “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扎实的金融学专业知识,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金融人才。”可见,当前高校在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是大而全,较为宏观也较为模糊,因此对人才培养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2.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调整培养方向

在培养方向上要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对金融人才需求,要着重培养能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的金融复合人才。另一方面,要考虑我国当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要将原有主要面向银行、证券、保险等大规模金融行业培养方向拓宽到广大中小企业中。将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联动机制,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3.改革教学模式提升金融专业内涵建设

以“投资理财观”培育为切入点,通过整合、优化现有教学资源,探索如何在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学科领域等教学模块中加强学科之间交叉与融合,从而提升传统金融专业的内涵,满足社会对金融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如通过现有的《宏观经济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等分散的学科进行交叉与融合,使学生在不同宏观经济环境下,形成综合投资理财能力,能较有预见性地为企业与家庭分析理财宏观环境,优化投资工具,为企业与家庭客户实现收益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

4.拓展校企合作新方向

目前,由于金融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与行业的合作还比较粗浅,这就造成了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的素质与行业所需的人才素质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弊端导致人才培养模式还只能局限于专业教育的框架内,使得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实践教学比较薄弱,大多仅仅是通过几门课程和几个实验项目来开展实践教学,普遍缺乏实践操作能力,视野比较狭窄对金融前沿形势把握能力较差,因此金融专业尤其要研究如何有效的进行校企合作。

5.引入“学历+ +技能+认证”的新型办学模式

以“投资理财观”培育为目标,改进现有实践教学方法、手段及培养模式。探索 “学历+ +技能+认证”的三位一体的新型办学模式。在传统教学中,“认证”并不受正规高等教育重视,但在现今社会对金融人才要求具备相关资质认证前提下,应考虑如何将在“认证”嵌入到正规教学中,缩短社会对学生的认可期。据此,本课题将重点探究理财规划师、证券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注册会计师等社会需求较大资质如何嵌入到现有教学模式中。

综上所述,以高等学校金融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为研究宗旨,将会更好地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更好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最终,全面提升我国金融市场从业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周辉.从金融危机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11(08).

[2]刘学华,国晓丽.浅议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优化[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01).

[3]吴庆田.金融学高等教育需要培养高层次复合型金融人才[J].成功(教育),2011(12).

基金项目:201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基于投资理财观培育下的金融专业内涵建设提升研究”(编号:1-1);2011年校级教改A类课题:“基于投资理财观培育下的提升金融专业内涵建设研究”(编号:2012A18)。

上一篇:企业经营风险及其规避 下一篇:中美双边贸易中比较劣势商品的贸易收支额与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