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这里飞扬

时间:2022-02-01 10:23:57

阅读,在这里飞扬

摘 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真正的释放,这就要求语文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巧妙导读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创设情境进行阅读对话,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兴趣 发散思维 对话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5-0044-02

作者简介:顾加银(1977―),女,江苏高邮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南京市虹苑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的延伸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的问答,这是传统阅读教学的一个弊端。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住契机,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忠实的朋友,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极其活跃的催化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观察学生的动态,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成功创造条件,及时稳妥地抓住契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讲授《阿长与〈山海经〉》这一课关于《山海经》的知识点时,笔者发现学生很是活泼、惊异,尤其是两个男生边拿着书边窃窃私语:“什么九头蛇、人面兽,真是奇怪,真如书上所说……”笔者灵光一闪,利用投影仪将一本童彩色漫画版《山海经》投影到屏幕上,并选了两个学生配音解说漫画所表达的内容,然后顺水推舟地设计了一些问题:叔祖是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为什么要写叔祖?这一段与鲁迅要买《山海经》有什么关系?……最后笔者还赞扬了这两位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勤奋。这样一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纷纷举手发言,使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活跃、生动、自然。

当然,要抓住契机,激发阅读兴趣,课本剧的发挥空间也很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善于把握课堂进程。笔者在教授课外阅读文《老马识途》时,利用多媒体制成课件“马嘶、日落西山、荒漠”的场景,学生看了后非常兴奋,一致要求由他们编成课本剧登台表演,课堂气氛热烈。这样虽然扰乱了笔者原先的教学计划,但笔者顺势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及时编排,也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阅读体验。

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最精彩的内容往往在教师的预想之外,我们应该善于抓住契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精神与创新能力。

二、巧设导读,发散阅读思维

导读,是指在教师科学的引导和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系统地阅读书本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肯定学生的首创精神和新颖独特的见解,从而真正做到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实践,效果明显:

(一)以图导读法,也即画图法。例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可先要求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开头两小节写景的画面。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学生在读中画,在画中读,以启发他们把脑中之画变成笔下之画。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主动地将书面语言的表达与脑中之画交叉创新,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启发学生理解课文,发散其思维,从而使学生切实利用自身知识水平、想象和联想等完成图画,完成对这篇课文的内在阅读。至于之后的背诵默写要求,自然也就不成问题了。

(二)“冰糖葫芦串”法。一堂课架设“冰糖葫芦串”导读形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这里说的“冰糖葫芦串”是指文章的主问题,它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起到关键作用的核心。笔直的“葫芦串”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思考、讨论,发散学生自主阅读的思维能力。如在教《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时,笔者就以时间为序,以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性格变化为线索,假设了一个主问题:假设背景不是亡国,那么文中人物的性格又将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讨论其可能性,结果,学生发散性的回答异彩纷呈,出乎笔者的意料。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深入阅读文章,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能力。

哲理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导读不论采用何种方法、何种模式,或者是进行何种改革,都不能脱离学生,必须始终以学生为根本,紧循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轨道,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进行阅读对话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能力。

我们知道音乐是最富有感染力的,在教学中若能运用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阅读教学变得有声、有色、有形、有情,定会为教学效果大大加分。如笔者为参加本市教育局主办的语文赛课所构思的《爱莲说》的教学设计。先请学生听歌曲《小草》,并用多媒体显示其意境画面,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唱。据此,再有意识地设计这样的问题:作者借小草表达了什么志向,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学生很快地就能从悦耳的旋律中听出了作者的意图,即借小草抒发积极乐观的生命志向与热爱生活的美好心愿,这是“托物言志”的手法,并且能有意识地带着这种思考去品读《爱莲说》,与作者进行品质的“对话”,从而突出了这篇文章的重点,突破了难点,也使教学达到了“启其蒙而引其趣”的目的,活化了语文阅读的对话形式。

这种形式的情境创设,就是阅读教学问题对话艺术的展现,具体地说:使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验,把创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问答的权利还给学生,正所谓“一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图表的情境创设,笔者认为也值得一提!如苏教版初中课文《一双手》,用窥一斑以见全豹的手法,塑造了张迎善同志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形象,那么,如何让学生深刻认识“天下第一奇手”,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教师可以请学生测量自己手的长、宽、厚,然后与文中主人公的手进行比较并填表(投影图表)。这样学生在教师图表创设的情境下,兴趣盎然,纷纷测量自己的手,并自觉主动地读课文,与主人公“张迎善”进行多次对话,很快地就实现了本文阅读教学的要求。这样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情境创设,怎能不培养学生自主地与课本对话的能力呢?

总之,创新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很多,不能拘于一法。只要我们的教师劲往一处使:启发学生思维,打开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创造,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感、读有所得,就能使阅读教学成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捷径,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深入研读文本,找准教学的合适切入口 下一篇:《论语》所见孔子形象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