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之中显魅力

时间:2022-03-23 01:24:38

摘 要:平实的教学艺术让与会老师领悟到本色语文的真谛,感受到那种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的本色课堂魅力,发现了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新途径。

关键词:作文指导课 本色语文 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2-0055-02

作者简介:张海云(1972―),女,江苏如皋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如皋市滨江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黄厚江老师乃江苏公认的“四大名师”之一,被业界誉为“特级中的特级”,他是当今语文界“本色语文”教学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其简朴的教学理念、平实的课堂教学模式、丰盈的教学效果在语文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12年11月8日,笔者有幸在启东汇龙中学观摩了黄厚江老师给七年级学生上的一堂写作指导课,亲耳聆听了黄老师阐释他本色作文教学的理念,彰显他的本色课堂特征。其平实的教学艺术生动而不煽情,简朴而不简单,严谨而不散乱,和着传统而不陈旧的节拍,从容走过了精彩的一堂课,让与会老师领悟到本色语文课堂的真谛,感受到了那种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的本色课堂魅力,并从中发现了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新途径。

黄老师的课简实,却独具匠心,笔者感悟其间,精妙之处有如下几点――

一、有效沟通,消除师生沟通上的障碍

万事开头难。这难竟然在黄老师的课堂开头出现了!连黄老师也没想到,简简单单的组词,学生由于紧张竟然出现“短路”现象。短短的几分钟内,黄老师机智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发出阵阵笑声,融洽的气氛驱走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他行走在学生中间,俯下身子,侧耳倾听,慈祥地注视每个回答问题的学生,激励他们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不经意的一句“试试看”的鼓励,看似平常的“好在哪儿”的点拨,让本是无趣的写作指导课充满了一种人性与人文的味道,让一群原本怯生生的孩子,冲破了内心的束缚,活跃在课堂的每个角落。融洽的氛围,让众多与会老师沉醉其间,赞不绝口。

二、有效诠释,尽显本色作文教学的精义

黄老师曾坦言,自己最反对“漂亮的假课”“作秀的课堂”,如果课堂没有一丝漏洞,有的只是整齐划一的答案和学生的齐声附和,这实际上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黄老师现身说法,凭借自己与学生短时间的接触,让他们先从人物的表象判断一个人的特点,然后用具体的语言和事例来描述。整堂课没有气氛热烈的小组讨论,有的只是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没有声色兼备的多媒体演示,有的只是黄老师的幽默机智;没有统一规划的课堂模式,有的只是不经意间的谈笑引导。如同带着一群孩子畅游在秋后的果园中,采摘没有任何“添加剂”“防腐剂”的天然果实,品尝它的味道,分享果农本色而又丰腴的快乐。

有效的作文指导课,必然能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发展、方法得到训练。这是基于学生的现有发展区,而指向最近发展区的一个过程。黄老师用他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运用自身的教学机智,诠释了本色的内涵。

三、 细心点拨,现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这是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但这不仅仅是写作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更是让学生懂得一些写作的基本理念,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写作过程的理解更加清晰。然而,学生基本理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简单的告知或者概念的传输就可以达到的,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适时指点运用方法并使学生形成实践上的意识。

特别是对学生半成品习作的分析,简单的优劣对比或者优秀作品的展示阅读,有时可能形成固定的套路模式。从授课者角度看,这样的评价点拨也许有益于学生向作文水平高的同学看齐,但事实上,这种形式僵化的评点模式收效甚微。

本堂作文指导课中,黄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写作内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进行现场零距离指导,形成一种动态、多角度的师生互动式的点评,效果明显。比如课堂中第一个学生现场展示自己写黄老师“有童心”这一特点,作为听课者,大家都感觉这段话比较零散空洞。然而黄老师特别指出“他脸上常常带着一丝浅浅的微笑”写得非常好,提醒学生后面加上一些材料就更充实了。同样写“有童心”,当第二个学生展示的时候,众多的听课老师和学生都被那学生优美的语言打动了,都情不自禁地拍手,感觉这次黄老师应该会称赞了,谁知他反过来问,这段话有没有什么不足之处?那句“岁月的沧桑,使皱纹不经意间爬上了他的眼角”这句具体的描写,能说明“有童心”吗?一语点破梦中人,这就是名师!在充分聆听学生习作之后,黄老师没有被学生文中优美的词语蒙蔽,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平淡的语段中寻找亮点,在精彩的选文中找出瑕疵。这当中多少要讲的写作知识,多少讲不清的问题,都在这细心的点拨交流中得到了解决。这让学生在现场修改和调整中获得了过程性的体验,在对比点拨中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有效铺陈,领略本色教学的真谛

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在动物界,动物在传授幼崽捕捉猎物的技巧和生存的能力时,并没有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方法的介绍,而是靠现场的观摩和互相切磋实现。结合新课程理念解读,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课程,教师要善于运用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个性和年龄特征以及原有的写作水平进行巧妙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之上得到充分的提升。

课堂上,黄老师现身说法“聪明”这一特征,课堂开头的交流不仅融洽了现场气氛,也让学生懂得了什么叫厚积薄发,更为学生找到了鲜活贴切的事例。独具匠心的自我介绍,为后面写个人的特征作了一个有效的铺陈,高超的教学艺术,灵活的教育机智,让大家不得不佩服黄老师的“聪明”!同样,整堂课意在指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写人,黄老师利用自身作为鲜活的教学资源设计了这样的流程:写谁?从表象上看有什么特征?让学生有对象可写;怎样把人物特征写具体?意在现场引导学生用具体的素材充实人物的个性;文章字数达不到怎么办?顺理成章点拨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缓解燃眉之急,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综观黄老师这堂去尽繁华的原生态课,我们领略到了本色作文教学的真谛所在:处处平实,处处新;处处质朴,处处精!

借用清代文学家刘熙载的一句“极练如不练,出色而本色”,本色不是无为,本色不是原始。黄厚江老师的精彩课堂,诠释了本色的内涵,凸显了本色课堂的无限魅力,直指作文教学的真谛,如同一盏永不熄灭的航标灯,指引一线教学人员找到作文教学之路。

上一篇:聚焦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下一篇:语文教改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