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

时间:2022-01-29 08:11:47

探究“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与国际深度互动的战略表达,也是兼顾国内、国际两大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人才需求和教育路径提出了新要求。“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提出了人才支撑,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与挑战,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有关部门必须要在高等教育领域中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更新观念、优化办学、完善制度、实践创新。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人才支撑;教育途径

2013年书记在多边合作倡议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统称),“一带一路”战略旨在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经济融合、政治互信、文化包容中的多项利益与责任。此战略能够有效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实现海陆统筹、中东西互济全面开放格局,为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研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时展的历史使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重点策划高等教育创新与改革,是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渠道,也是实现多方共赢的重要策略。

一、 “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

(一)经贸与产业合作领域技术的支撑人才

“一带一路”战略中各个领域都需要专业人才支持,例如设施联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等,无论是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投入大量“硬实力”,包括项目工程、贸易、技术、经济、金融、通讯等层面。为了能够进一步贯彻“一带一路”战略,我国2015年在布鲁塞尔峰上承诺向欧洲基础设施投资数十亿资金,并要求相关国家做出回报,建设大型通信、能源项目。以上诸多项目建设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例如道路、电力、建设、网络、经济、法律等专业人才都是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当今国际沿线国家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想要实现各个产业之间的优劣互补,就必须要由专业人才作为产业之间的纽带。因此,对于我国高校而言,调整人才培养方式,是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措施,也是高校重要的社会责任。

(二)跨文化交流的国际复合型人才

想要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提是培养一批熟悉各国国情、精通各国语言的综合性人才。以语言学习来说,共通的语言是实现国际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增强民族互动、国家互动的重要纽带。“一带一路”总共涉及65个国家,据统计有50种官方语言,细划分为200种民族语言和部族语言。我国全国高校所设立的语言课程在20种左右,并且大多数都是主流国际语言,导致语言翻译极度短缺现象。其次,“一带一路”战略所涉及的国家大多数都是文化大国,在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文化问题,这就对文化人才提出了要求。最后,对历史、政策、国情的人才需求。只有对合作国家有个充分理解才能够避免“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战略风险、政治风险、文明风险。教育是培养语言类、文化类人才的重要渠道,通过充分发挥海外华侨的积极作用,凭借他们对当地文化的了解来推动“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

(三)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型人才需求

如今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道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深化,沿线国家科学成果与科学需求势必会骤然增加,这会推动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型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培养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型人才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重大推动力,更是一项跨国际的长远事业。

二、“一带一路”战略的教育路径

(一)融合促进发展,实现“一带一路”高校联盟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人才联合培养、科技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高效作为人才陪养、科研的重要基地,实现国际间的高校联盟势在必行,也是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最佳途径。高校联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如:①联盟高校相互提供交换生,并为交换生提供资金支持,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安排交换生到当地企业、机构进行实习,充分认识到当地地域文化,学习当地的先进技术;②通过当今的信息技术,通过微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实现远程教育共建;③定期、不定期展开教育合作讨论会,邀请各国教育专家来共同商讨人才培养相关问题;④加强合作过之间高校科研馆、图书馆之间的联合,发挥不同类型部门在合作中的积极作用。

(二)不断创新“一带一路”文化与学术交流圈

“一带一路”战略需要深入研究合作过学术作为基础,通过整合合作国高素质学术团队,聚集多国智慧,进而推动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协调发展。通过开县一系列的学术交流会、博硕士论坛会等形式,实现国内、国际之间的学术互动与交流。

(三)通过产学科研合作模式培养“一带一路”实用型人才

贸易、资金融通与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中之重。这些领域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在该领域人才培养中,企业、行业协会、商会、政府、高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产学合作模式势在必行。经济产业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先遣部队”,对合作国实际人才需求状况比较了解。通过产业来传递人才需求信息,进而为高校拟定实时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企结合的模式传授技术原理与过程,进而实现实用型人才培养。同时,科研机构主要负责创新技术开发环节,推动市场经济发展,通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者融合,能够让“一带一路”建设形成质的飞跃。

结束语

“一带一路”战略是加深我国与沿线国进一步联系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实现国内与沿线国之间多方交流的主要渠道。教育作为国家大计、国之根本,高校必须要针对国内、国际发展情况来转变人才培养战略,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奠定基础,实现我国与沿线国之间的共赢目的。

参考文献:

[1]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4-9+22.

[2]张德军.“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才需求与高等教育支撑路径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6,21:35-37.

上一篇:中职学生就业导向初探 下一篇:读博时发现,大诗人招牌观点译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