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少年教育亟待加强

时间:2022-01-23 03:28:40

农村青少年教育亟待加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青少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关系到民族的兴旺,人民的福址,国家的未来。政府、家庭、学校、社会都意识到了新疆农村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但一直以来却解决不了为人所诟病的青少年教育之“病根”。

尽管叶城县江格勒斯全乡上下重视青少年教育,把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优先予以大力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教学质量与投入不成正比,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不积极、小学生学习成绩严重两极分化、初中生就读高中意愿不强、高中生放弃通过高考继续深造、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等等现象的存在,导致部分师生及群众感慨:“硬件设施越来越好,教育质量越来越差。”通过个别访谈、实地查看、综合分析等,我们认为对农村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多种因素制约农村教育

首先,是师资力量薄弱的影响。中小学教师中本地的较少,大部分来自县城、外县或是其他地州,基本上是社会各种公开招聘层层筛选后的剩余人员。一方面学历层次、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无法保证,另一方面大多数教师选择在城市安家,长年往返于县城与乡村之间,工作不顺心、生活不安心,经常有人辞职,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中大专、中专学历人员比例高,很多教师因提升学历需要时间参加各种自考、培训、继续再教育等,分散很多时间、精力,影响教学工作;部分学历低、能力差、经过多次应聘才上岗的教师,提高无动力,教学没激情,政治素质不高,尤其是部分双语教师,汉语说不出口,汉字写不顺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汉语学习;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非师范类教师比例较高,专业不对口教师担任了多门课程的教学。各个学校不同教学阶段实施效果界定不清、交接不明,彼此埋怨、相互推责。

其次,是家庭父母的影响。家长思想认识不到位,不愿让孩子上学。家远的家庭不愿接送,孩子不但接受不了学前教育,小学阶段也不能保证适龄入学;学生父母由于种种原因,自身文化水平低甚至是没有文化,对子女的学习没有办法进行帮助辅导,家庭教育基本为零;农忙季节家长根本没有时间管理学生,有些家长直接要求孩子回家帮助干农活或者是照看弟妹料理家务,学生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受人多地少影响,部分家长外出务工挣钱,孩子没人管只好辍学带在身边一起外出。

还有,就是学生自身的影响。近一半学生没有接受学前教育,在小学阶段学习吃力,甚至有“到了高年级还不会写自己名字”的现象;部分学生在小学就没有打好基础,享受义务教育政策直接进入初中学习,成绩只能是每况愈下越来越差;农村学生家境相差无几,出了校门不是干农活、做家务,就是结伴玩耍,没有相互学习竞争的氛围,也没有人督促他们学习,更没有人能辅导他们;农村学生学习压力不大,动力不足,满足于吃饱、穿暖、玩好,基本没有紧迫感、危机感。

目前,中职毕业生就业给在校中学生及其家长的感觉是时间短、就业快,大多数中学生宁愿选择短、平、快的中职学校不愿上高中或大学;部分家庭子女多,经济压力大,不能同时供孩子生活读书,尤其是孩子在大中专院校学习后,毕业即失业使得个别家长产生“上学无用”的思想,放弃供读其他子女;参加公务员考试或企事业单位招聘,享受优惠政策、一路绿灯过来农村学生面临严峻考验,缺乏应考实力,没有竞争优势,屡战屡败,负面影响传递到农村造成家长不再支持子女继续深造;农村学生长途跋涉出疆参加内初班、内高班、内职班或内地院校学习,毕业后在内地就业越来越难,只好回乡寻找机会,有的被迫回到农村务农,给周围学生造成“上了大学照样回家种地”的影响。

幼儿园数量不够,覆盖半径偏大,不便于家长接送孩子,没有幼儿接送车辆可分担家长的工作量;全乡仅一所中学,学校住宿条件有限,只有距离在五公里以上的学生能够住宿,其他学生必须走读,每天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全县高中数量有限,农村学生初中毕业必须去县城、喀什市或更远的地方接受高中教育或中职教育,造成习惯于就近上学并且可以适当为家庭分担劳务的学生放弃外出学习;乡村没有技能培训学校,初中毕业留乡和大中专院校毕业返乡青年学习园艺、种植、畜牧、水利等农牧业技术、技能需要外出或再次外出。

农村青少年教育面临挑战

新疆面临着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挑战,农村青少年更是首当其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应对挑战的前沿阵地。青少年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知识积累不足、生活阅历不深、好奇爱冲动、自控能力差,容易被他人煽动、蛊惑、拉拢、利用。近年来,江格勒斯乡青少年教育工作有了很大改观,学校硬件设施、教学水平有了长足发展,群团组织的育人功能得到一定发挥,但与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改进和完善。

要提高政府对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重视,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对义务免费教育政策尤其是“三免一补”优惠政策的宣传。对中小学教育多指导、多监督,对群团组织压担子、交任务,把政府对青少年的重视、关心和爱护体现到教育培养的方方面面。

提高农民对教育的思想认识,讲清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创造财富的道理,鼓励他们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上学;尤其要强调父母对辍学在家和毕业返乡学生负有继续教育、加强管理的职责,不能只生育、不教育、不管理,不负责任地把孩子推向社会。

要招贤纳士,引进一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对教师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出台本地师范类毕业生回原籍从事教育工作的倾向性政策,以稳定教师队伍;重视教师的政治素质,提高师德修养;实施“教师素质工程”,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坚定教师献身教育、长期从教信念。

加强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发挥“四位一体”的作用,建立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形成青少年教育的合力;抓好教育优惠政策的落实,赋予学校自主管理权限,明确职责,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强化学校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尤其是要因地制宜管理“学生营养餐”,学校有食堂的,将营养餐费用下拨,无食堂的就近集中管理。统一由教育部门、学校、家长代表共同操作,相互监督,按实际需求落实“学生营养餐”政策;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切实保障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利。

调整学校布局结构,增设三所幼儿园,达到两村一所的标准,便于幼儿就近入托;建立一所职业高中或在中学设立高中部,使初中毕业生能够就近学习职业技能或是接受高中免费义务教育;安排校车,解决学生交通困难。

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观念,引导他们先就业再择业,适应双向选择就业规律;成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抓好就业培训,使毕业生掌握基本技术技能,增强竞争实力;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保证农村大中专毕业生有一定的就业率。

建立健全群团组织机构,保障工作经费,提高负责人的政治、经济待遇;通过群团组织传递党的关怀,团结、教育、凝聚青少年;解决好青少年步入社会后的组织归属感、长期受教育问题,保证在思想上、行动上不违纪违法。

建立加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激励机制,组织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估,采取定量与定性、平常检查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明确不同学段各学科的质量标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学校评估标准等基本质量标准。

霍尔在本世纪初说:“当青少年开始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他是航行于波浪滔滔的大海之中……如果青少年要闯入成人的王国,他必须在其道路上努力、战斗和猛攻。”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农村青少年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职责,有权力、有义务、有责任在“四位一体”机制下共同促进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农村青少年教育将快速和持续的发展,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上一篇:双年展探索的意义远胜于活动本身 下一篇:爱显摆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