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研究

时间:2022-01-18 06:56:13

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研究

【摘 要】 反思性教学是教学领域的新模式,在教学中采取反思性教学的方式也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实现教师与学生得到共同进步。本文分析了高中数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的意义,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反思性教学方法实现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反思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反思学生学习的规律、反思数学教学的目的、手段及经验的认识,以提高自我教学水平,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活动过程。

一、高中数学实施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1.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段。反思性学习顺应了当代教育所提倡的“学会学习”、“问题教学”和“终身学习”的要求,它是一种在学习中探索问题的本质,并在探索的过程中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反思性学习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形成一种有方向的、自觉的、主动的、有策略的行为,从而改变传统的那种机械而被动的教学方式,并能发现有创意的新知识,同时提出有新意的方法和问题,以实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目的。

2.是思维活动的动力和核心。反思行为是人的思维不断发展前进的动力和源泉。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学会反思性学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学生要是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就证明其在反思的进程上前进了一大步,这在为反思提供很大的动力的同时,也为反思提出了其核心内容,然后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只有不断反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有有创造性。因此,我们可以说反思是思维活动的动力和核心。

3.教学活动在本质上具有反思性。教育理论家杜威认为,教师是反思的实践者,20世纪初,他提出并强调了反思的情境是具有探究性的和不确定的。他提出反思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模式,反思既是自己回忆以前的一种心理活动,更重要的是能找出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1.塑造反思氛围。这个适宜环境应该是民主、开放和外向,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思考、批评争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挑战,允许他们发表与教师不一样的观点;敢于向课本挑战,鼓励他们提出与课本不一样的观点;敢于向权威挑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与权威不同的结论。

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知识点时,我发现课本的导入材料,即高斯解答l+2+3+……+100的方法,导入效果不是非常好,大多数学生觉得这是天才的“神来之笔”。因此本人经过比较研究,决定用课本上一道习题:一列数71,51,31,11,x……有什么规律?你能讲出x是多少呢?利用这道题作为引入问题,学生在课堂中反应热烈,积极参与反思和探索,并提出了几种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实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构建反思机会。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锻炼能力,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发现和寻求问题,而不只是教会他们解答问题。“问题为起点,结论为终点”的教学模式应该被取代,学生应该带着更高层次的问题走入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不断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机会。

3.明确反思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反思的时候,更需要让学生明确反思的对象,学会反思的方法。反思在数学的学习中包括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对所接触的数学规律或思想方法的反思,尤其是在解决数学题目后进行的反思。解题后的反思可以让学生从具体问题解答中总结出适用的解题方法。

例如,在讨论的函数f(x)=x+(1/x)的性质时,反思性教学会使我们进行不一样的反思,如当x>1的时候函数f(x)单调递增,那么当x0时,函数f(x)=x+(1/x)越来越趋近于f(x)= 1,即f(x)的值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学生画出大致图形后就可以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同时对整个图像的印象也会很深刻。如此学生便不仅能牢固地掌握知识,还开启了反思性思维。

4.养成反思习惯。学生的反思日记可以作为他们学习的一种总结,是学生们对自己记录下来的感受所做的一种整理。反思日记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自己作为学习者的认识规律和情感,可以让他们了解如何更好地去组织自己的学习。反思内容可以为:自己学到什么,怎样的教学方法最适合自己,极力避免或最反对的学习任务是什么,等等。反思日记也便于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反思性教学理论向人们诠释了现代教育的本质以及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它的精神正激励着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我相信,反思性教学模式一定会以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教师的目光。

【参考文献】

[1]刘为民.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方法浅析[J].学周刊,2011,(4).

[2]安永军.新课程下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康艳红.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探析

[D].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2006.

上一篇:兴趣 创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双翼” 下一篇: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