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进行有效评价的策略

时间:2022-01-18 12:18:03

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进行有效评价的策略

【摘 要】 目前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存在着评价内容片面、标准划一,评价主体缺失、方法单一,忽视幼儿的积极主动参与。评价方式传统。评价语言不具体等问题。改进教师美术评价行为可采取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观,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关注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语言生动恰当等改进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美术活动 教师评价行为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与幼儿园其它任何一种教育活动的评价相比较,其应用的程度最高,受到的重视程度却较低。我们剖析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行为,并尝试将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真正实现促进美术教育对幼儿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价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现状分析

1、评价内容片面、标准划一,评价目的有所偏差。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行为和美术作品的评价时,过多偏重于作品结果的优劣,对于幼儿作品中涉及到的诸如构图、着色、形象性、技能技巧等这些作品结果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和智力因素非常重视,评价内容偏重幼儿“学”的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对于幼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却不重视。评价标准往往是成人化的,如画面是否干净、比例是否恰当等。而对幼儿活动时应具备的认真的态度、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稳定的注意力、浓厚的兴趣等这些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智力因素缺乏引导与肯定。而且同时缺少针对教师自身“教”的艺术和实践内容的评价。评价偏离了发展的轨道,教育评价事实上只成为了教育的终点而非起点。致使评价的最终目的“促进幼儿、教师和课程发展”落了空。

2、评价主体单一、方法单调,忽视幼儿的积极主动参与。一直以来,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评价主体是幼儿园教师,幼儿是被评价者, 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在评价方式上更多的是教师以个人意愿为主,自己决定作品的好坏优劣。教师扮演的是“裁判者”的角色,唱的是独角戏。虽然有时也让个别幼儿参与评价,教师总结,但由于教师平时缺乏对幼儿该方面的引导培养,幼儿缺少该方面能力,这一切也是形同虚设。许多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多采用现场即时评价,幼儿之间横向比较多,忽略幼儿的个性发展和个体的差异。如评价时教师不考虑幼儿因个体差异绘画能力和速度是不同的实际情况,硬要部分幼儿放下画笔听教师讲评。教师评价时多指向于一些好的或明显不足的作品,如果是从肯定优点、发现问题的角度来看,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许多教师似乎认为评价工作就是“寻找”处于两个极端发展水平的作品,评价对象仅在于此而已。对那些占大多数的处于一般水平的作品则常常忽略,没有指出其不足在哪里,应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3、评价方式传统,只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大部分教师的美术评价方式仍停留在以一传统的评价方式出现:关注美术作品的结果重于活动的过程,偏重技能忽视情感表现。同时,教师的评价行为更多的发生在教学活动的结束环节,体现在对幼儿已完成作品的评价上。很少有教师进行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及过程性评价。

二、改进教师美术评价行为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观。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所追求的不应是给幼儿的作品下一个结论,或评定绘画技能的高低,对幼儿的评价在考虑幼儿过去,重视幼儿现在的同时,更应关注幼儿未来的长期发展目标,更多地体现对幼儿的关注和关怀,对幼儿艺术天性的保护,同时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快乐全面成长。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判断其优势与不足,通过有效评价促进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发展。教师应认识到幼儿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个性等多方面的有效发展。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借助美术这一载体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已有的基础及兴趣爱好,再提出知识、技法及想像、创造等方面的要求,并把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与人格的全面发展作为首要的判断指标。

2、评价主体互换、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互换是发展幼儿相互审视评价的最好方式。幼儿相互之间了解彼此的兴趣、喜好,更容易交流沟通,更能读懂相互的作品,感受同伴作品的内涵。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心同伴的言行,帮助幼儿学会客观评价别人。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方式要考虑到幼儿之间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在进行美术评价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差异性,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在进行同样主题作品的绘画时由于幼儿个性特征和能力有很大的差异,作品的效果差距会很大。这时教师要避免用同一标准来评价不同的幼儿。而要做纵向比较,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使每一位幼儿都有成功的体验。

3、评价语言生动恰当,体现激励性。教师在美术活动评价中应注重评价的语言艺术。具体来说,评价首先要建立在对幼儿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对话,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及作品想表达的思想和感受,理解和发现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法和表达形式,当幼儿本身也不能清楚表达自己意图时,教师应能善意地给予诠释。而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注意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小班幼儿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应尽量采用拟人化和情景化的语言;中班幼儿有初步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引导幼儿边画边思考,完善自己的构思;大班幼儿能力较强,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教师应更多采用协商和引导的语言,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人。

上一篇:浅谈幼儿秩序感的培养 下一篇: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