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秩序感的培养

时间:2022-09-03 08:12:57

浅谈幼儿秩序感的培养

一、抓住秩序感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敏感期相当短暂,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则难以弥补。一到四岁时秩序发展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在其《童年的秘密》里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一个近一岁的女孩看见一位妇女进屋后顺手把她的阳伞放在桌上,于是这个孩子变得不安,并在看了那把阳伞很长时间后开始哭泣起来。无论这位妇女怎么样安抚她,也毫无作用,小孩反而更加焦躁。这时女孩富有心理洞察力的母亲突然从桌子上拿起那把伞,并把它放到另一间房去,小女孩立即安静下来了。原来使她不安的原因是伞放在桌子上,一件东西放错了地方就严重的打乱了这个孩子关于一些东西该如何安放的记忆模式。这个年龄的幼儿会注意最小的细节上的不协调,而成人和更大一点的幼儿都不会注意到这一点。作为家长不要认为孩子这是在吹毛求疵,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事情。相反,恰恰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正是培养儿童秩序感的最佳时机。既然幼儿在这一时期很注重物品的摆放,那么我们就给他们创造归整的环境,做到每件物品都有相应的摆放位置,让儿童自始至终都处于有秩序的环境当中,从而由外在的秩序建构起内在的秩序感。

很多大人或者老师不懂得幼儿在一到四岁期间有所谓的秩序敏感期,他们甚至认为孩子反复摆弄物体或者玩耍“躲猫猫”仅仅是在游戏,认为孩子没有玩好而哭闹的行为是“无理取闹”。事实上,无论是摆弄物体还是“躲猫猫”,都是幼儿在反复体验着秩序感所带来的愉悦,他们认为其中蕴藏有许多神奇的乐趣。就比如说孩子们最喜欢的“躲猫猫”,一个孩子当着其他孩子的面藏到桌子下面,然后其他走出房间,等他们再回到房间马上就去找桌子下面,当他们看见藏在桌子下面的同伴时救高兴地大声喊起来。这些幼儿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个游戏,就是在不断的体验着身体在预想的地方消失与重现所带来的内心喜悦。所以,这就要求成人和老师们保护幼儿的秩序敏感期,要能理解而不是训斥孩子,应努力与他们一起去实现他的“有序愿望”,并一起分享愉悦。

二、创设有秩序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幼儿具有秩序感意味着他已认识到那些东西在他的环境中所安放的位置,并清楚的记得它们的位置,这也意味着他能够去适应他自己的环境,并熟悉所有的细节。我们内心希望有这样的环境:我们闭着眼睛也能到处走动,仅仅只要伸手就能拿到所要的东西。有秩序的生活环境不仅有利于幼儿适应周围环境,获得安全感,而且也可能使幼儿养成守秩序的习惯,过有秩序的生活。因此,除了保存幼儿的秩序敏感期,更要给幼儿创设一个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1、在家庭生活中,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家庭环境与幼儿园环境不同,不完全是为了教育孩子而设立的,但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家庭生活的秩序对孩子也尤为重要。⑴幼儿作为家庭的成员之一,应该让其知道物体的摆放位置,让他将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不要因为家长的溺爱而影响孩子秩序感的培养;⑵坚持一次让孩子玩一种玩具。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喜欢一次做一件事情,所以很容易引导他将玩具收好,才可以再拿另外一个出来玩。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潜意识的吸收心智阶段,他们习惯了有秩序的外在环境,自然喜欢并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⑶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自己多动手收拾自己的东西,或帮助家长收拾东西。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做房间的物品的整理工作,并多给予孩子鼓励。不要因为怕孩子做不好或时间紧,由父母替代孩子去做孩子自己物品的整理工作;⑷家长可帮助孩子创设一个温馨、可爱、整洁的小天地,建立一种融洽的家庭关系,因为家庭内部的争吵、打架、夫妻分居、离婚等都会使孩子受到严重的伤害,使他们感到混乱、恐惧,从而失去安全感、归属感;⑸当孩子很小时,他们会用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这时家长的行为就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当然,好的行为能起到好的作用,不好的行为也会起到坏的作用。这就要求大人用完物品后尽量物归原位,家里保持整洁有序,无形中就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很好的秩序感。

2、孩子从早上来园开始秩序性就应贯穿其中,无论是用餐、入睡还是上课、游戏,甚至在喝水、入厕的环节中都能体现出秩序性。幼儿园本身就是一个教育机构,也必然肩负着对幼儿秩序感培养的任务。⑴为孩子预留收拾玩具的时间。不管是在餐前或外出前玩玩具,老师千万不要为了进行下一个活动,而姑息孩子可以不收拾玩具或草草地帮他收好,这样是无法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的,老师应考虑孩子的能力,并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孩子去收拾;⑵培养秩序感要赋予孩子知情权。每个幼儿园都有作息时间表,为孩子制定了有规律的生活时间,这对培养孩子的秩序感是大有益处的。但在某些时候,这些规律常常会被打乱。如:突然阴雨,室外活动进行不了;或节日前编排节目时,孩子会出现骚动、混乱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因此在每天早晨,都要头告知幼儿这一天的活动安排。给孩子知情权,给孩子透明度,是帮助他们建立新“秩序”的关键;⑶老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老师的榜样示范会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幼儿园中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幼儿的观察之下,他们会认为老师的所有举动都是正确的,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在家中模仿他老师的样子,说话的语气,甚至连大人都没发现的细节都模仿的惟妙惟肖。所以一个老师如果有好的秩序感,那孩子们才会有良好的秩序感。

总之,孩子形成良好的秩序需要整个社会组织共同影响,这样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更能顺利的进入社会这个大共体的发展。

上一篇:中职机械专业《电工学》教学探索 下一篇: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进行有效评价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