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中几何综合题例析

时间:2022-01-17 05:46:11

中考数学中几何综合题例析

识图,巧用根的判别式:

例1:已知:如下图1ABC中,∠ACB=90°,AC=BC,D为BC上的一点,以BD为直径作O,交AB于点E,连结CE交O于点F,BF的延长线交AC于点G,若BD、DC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m2+1)x2-2(m+1)x+2=0的两根.

求证:GF·CA=CF·EA;

求tan∠BGC的值.

求作以线段AE、BE的长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第(1)问属于正常思路.第(2)问若求tan∠BGC的值,在RtBCG中需求出BC,CG的值,思路自然转到BD,DC的长是方程(m2+1)x2-2(m+1)x+2=0的两根上,如何处理BD、DC之间的关系将成为解决此题的关键,通过分析、识图发觉BD、DC有相等的可能,于是先用根的判别式(“?驻”):?驻=[-2(m+1)]2-4(m2+1)×2=-4(m-1)2.因为BD、DC的长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所以?驻≥0,而?驻=-4(m-1)2≥0,只有?驻=0,即m-1=0,m=1.从而突破难点,此题不再难解.

三角形相似、平行线分线成比例与圆幂定理的结合应用:

其实在解决这类问题中,较常用、较奏效的方法莫过于三角形相似、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与圆幂定理的结合应用,追溯哈尔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的第29题,还是以用三角形(包括构造三角形)相似、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并结合圆幂定理的应用居多.

例2:已知:如图2,点O2是O1上一点,O2与O1相交于A、D两点,BCAD,垂足为D,分别交O1、O2于B、C两点,延长DO2交O2于E,交BA的延长线于F,BO2交AD于G,连结AC.

求证:∠BGD=∠C;

若∠DO2C=45°,求证:AD=AF;

若BF=6CD,且线段BD、BF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x2-(4m+2)x+4m2+8=0的两个实数根,求BD、BF的长.

本题仅介绍第(3)问的思路:

BF=6CD,设CD=K,则BF=6K.

连结AE,则AEAD,AE∥BC,=,AE·BF=BD·AF.

又由AO2E≌DO2C,AE=CD=K,6K2=BD·AF=(BC-CD)(BF-AB).

可求得:BC=3K,或BC=4K.当BC=3K时,BD=2K,此时?驻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寻求根之间的关系的办法:

例3:如图3,在RtABC中,∠ACB=90°,内切圆O与AB、BC、CA分别切于D、E、F三点,AO交O于M、N两点,交BC于G,已知O的半径为2,且AC、CG是关于x的方程x2-(2n+1)x+n2+2=0的两根.

求AC、AB. tan∠ADM的值.

下面简介寻求根之间关系的办法:

解:连结OF、OE,(OFOE)

可由OF∥CG求得=,,

=,

即2AC=CG·AC-2CG,

2(AC+CG)= CG·AC.

解方程,将根用系数表示:

例4:如图4,已知:四边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交于E,且ACBD,若AE2=BE·DE.

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

若AC=2BD,且AD、BC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

x2-(2n+1)x+n2+n-2=0的两根,求n值.

以下仅介绍②问的解法:

方法(一):由AE2=BE·DE推导ABE∽ADE,进而得到∠BAD=90°,解方程x2-(2n+1)x+n2+n-2=0,得x1=n+1,x2=n+2,由图知BC=n+2,AD=n-1,再由ABD∽ABC得,==,即tan∠ABD==,由于∠ACB=∠ABD,tan∠ACB==,可得BC=2AB=4AD,即n+2=4(n-1),解得n=2.

方法(二):可以从BC=4AD起利用根与系数关系,

BC+AD=2n+1,

BC·AD=n2+n-2,

解方程组求n,此时n1=-3,n2=2,还需说明n1=-3不合题意,舍去,显然不如方法一简捷.

根的转移:

例5:如图5 RtABC中,AC=BC,AB=2,ADL,BEL,过C作直线L,AD、BE是关于x的方程x2-(m+3)x+m2+2=0的两根.

①当AB在L同侧时,判断AD、BE和DE的关系,并求DE的值.

②当A、B两点在L两侧时,画图并求DE,并判断AD、BE和DE的关系.

AD、BE从表面看似乎没有任何关系,然而要求DE的值时,尽管我们会由全等证出DE=BE+AD,但要求值,还得首先求出m,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寻找两根AD、BE之间的关系,而此时将一根BE(AD)转移是再好不过的方法了.比如将BE转用DC代替(因为ADC≌CEB),两根就同时位于ADC中,由勾股定理即可建立两根之间的关系:AD2+DC2=AC2,而AC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CB中,由AB=2可求得AC=,即AD+BE=()2,从而恒等变形为可以用根与系数关系的形式,(AD+BE)2-2AD·BE=10,再将AD+BE=m+3,AD·BE=m2+2代入得到一个关于m的一元二次方程:(m+3)2-2(m2+2)=10,解得m=1或m=5,而当m=5时,?驻

第②问可同①理.

这类问题有的是直接转移根,有的也转移与根有关的等式,现再举一例仅供参考:

例6:如图6在RtABC中,∠ACB=90°,D为AB中点,过C、D两点作O分别交AC、BC于E、F,交AB于G.

①求证:AE2+BF2=DE2+DF2;

②若AE2+BF2=85,且CE、CF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

x2-(2n+3)x+n2+2=0的两根,求CE、CF.

在解决①时,很多学生是这条思路,想从三角形全等证出AE=DF,DE=BF,但此路不通,提示:延长FD至M,使DM=DF,连结AM.可证AMD≌BDF,推出∠AMD=∠DFB,连结EF,可由∠ACB=90°得∠MAE=90°,连结EM,得AE2+AM2=EM2,因为AM=BF(AMD≌BDF),EM=EF(EDM≌EDF),故此,AE2+BF2=DE2+DF2(在RtEDF中,由勾股定理得).①是②的桥梁,因为CE、CF是方程的两根,而CE2+CF2=EF2=DE2+DF2= AE2+BF2=85,再如前例将平方和变形成两根和、两根之积的形式即可求解.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途径及方法 下一篇:耳钉事件 第6期